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0/ 12 20:52:01
来源:新华网

保护生物多样性,61年来他从未停下脚步

字体:

  新华社成都10月12日电(记者刘坤)“认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现在看来,我的每一个课题没有十几二十年的坚持,都是不可能见到成效的。”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印开蒲说。

  今年78岁的印开蒲,1960年从学校毕业,进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考察工作。

  1963年,印开蒲(右)在四川省叙永县开展四川植被调查时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印开蒲说,他工作的头二十年,就是打基础。他从采集植物标本做起,参加了四川植被、横断山植被、四川野生经济植物等多项科学考察,跑遍了四川的山山水水。

  前期野外科学考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验室工作,培养了印开蒲对工作的责任心,也为后来他提出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建议打下了基础。

  1970年7月,印开蒲参加四川薯蓣植物资源调查来到南坪县(现九寨沟县),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九寨沟。

  1972年,印开蒲(左三)在四川省德格县开展四川薯蓣资源调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当我到达双龙海一带时,童话般的美景让我感到震撼,尤其是我看到沉没在水中的钙华长堤和树木,随着湖水荡漾而晃动,让我如痴如醉。”印开蒲说。

  从那一刻开始,时年27岁的印开蒲与九寨沟结下了半个世纪的情缘。

  1978年8月,印开蒲第三次来到九寨沟,看到这里有被破坏的可能,他忧心忡忡。在所领导和研究室的支持下,决定由印开蒲执笔起草报告,建议建立九寨沟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1978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与此同时,印开蒲也投身在积极呼吁建立亚丁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中。

  “如今,九寨沟和稻城亚丁都成了世界著名的风景区,我感觉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2020年6月,印开蒲在四川省茂县参加科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保护大熊猫,也是印开蒲的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他建议在四川省茂县土地岭建一条大熊猫的生态走廊。经过18年的努力,2020年8月,在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红外监测相机连续两次“捕捉”到野生大熊猫踪迹。

  一百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多次来到中国,在中国西部拍摄了上千张照片。1997年,印开蒲开始谋划重走威尔逊所走的路,在威尔逊拍照的地方重新拍照,以此反映一百年来中国西部生态的变迁。

  2007年,印开蒲在四川省松潘县白羊乡拍摄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于是印开蒲用了几年时间研究路线、搜集照片,又用整整六年时间,走完了威尔逊走过的路,拍摄了250组对比照片,在2010年出版了《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

  61年来,印开蒲做过的“有意义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印开蒲还未停下脚步,每天到办公室整理资料、经常跑野外科考依然是他的生活常态。

  印开蒲感慨道:“最初我们植被组的11位同事,有6人已经去世了,健在的5人中,有3位都依然在工作一线,还在为我们一生所爱的事业尽自己的一点力!”

  2014年10月27日,印开蒲在四川省茂县松坪沟科考时骑马前往目的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四川九寨沟景区五花海景点(2018年11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夕阳照在四川稻城县亚丁村(2016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795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