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04 14:33:20
来源:新华网

袁汝婷:“放牛班”的春天

字体:

袁汝婷工作照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从一个女孩和一首歌开始。

  照片里的小女孩叫林林。一年前,我在一个山村里认识了她。她就读的农村学校,叫启航学校。

  学校里一位老师告诉我,林林10岁那年,第一次学唱《送别》这首歌,唱着唱着,泪流满面。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很难想象,一个10岁的女孩,怎么会被这样的歌词勾起伤感?

  采访中我了解到,林林来自一个建档立卡家庭。她1岁那年,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多年来,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林林的家乡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曾是一个山区贫困县,有2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

  启航学校离县城很远。学校里,像林林这样的留守儿童有1361人,占学生人数的近九成。

  四年前,校长陈亮伟邀请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教授王育霖到学校采风。

  王教授后来告诉我,直到去了启航学校,他才第一次真正地明白,“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双双胆怯却充满了渴望的眼睛。

  林林,就有这样一双眼睛。

  启航学校有许多和林林一样的孩子,他们胆小,敏感,沉默。因为被他们触动,王教授对陈校长说:“咱们组个合唱团,教孩子们唱歌吧!”

  梦想的大门,就在那一天,悄然开启。

  2017年,湖南省第一个留守儿童合唱团在启航学校成立了。首批入选的有60余个孩子,其中就有林林。

  合唱团选拔团员的标准与音色、外貌、天赋无关。只选最孤僻、内向、家庭最困难的孩子。

  第一堂课,王教授就碰了一鼻子灰——无论他怎么引导鼓励,孩子们始终低着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唱歌。

  王教授往返一次启航学校需要近10个小时。几年来,他几乎每周这样往返给合唱团上课,分文不取。

  一些家长担心练合唱花费高,陈校长就承担了训练和演出的所有费用。

  就这样,孩子们一点一点地开始变化。他们会在排练时给王教授擦汗,给陈校长捶背,他们爱上了合唱……

  2017年底,合唱团第一次录制比赛视频。学校的小礼堂没有观众,孩子们却很紧张,翻来覆去录了10多遍,直到满头大汗。最终,他们获得了市里的二等奖。

  三年后,在反映脱贫攻坚伟大历程的大型歌舞剧《大地颂歌》里,面对座无虚席的上千名观众,孩子们却笑容自信,声音嘹亮。

袁汝婷工作照

  这张照片里,第一排左起第2个女孩叫小晴。她父母在长沙打工,她和奶奶生活。因为忙于生计,小晴的妈妈从来没有见过女儿在真正的舞台上唱歌。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晚上,合唱团演出,我们把小晴的妈妈接到了现场——

  我和同事们辗转多地、跟踪记录了这个合唱团近一年时间。一年间,这些孩子从大山一路唱到长沙,唱到国家大剧院,唱到2021牛年春晚的舞台。今年六一,他们甚至还开了专场音乐会。

  我听过许多次他们的歌声,在学校,在剧场,在电视机前……可是每一次,我还是会感动。

  我们见证了太多人为此付出的努力,所以更加明白,对林林和小晴这样的孩子而言,这种成长意味着什么。

  截至2020年,全国尚有643.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也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想起有一次,站在灯光璀璨的剧场里,我问陈校长:“您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吗?”

  他说:“没有,我只是想让山里娃也有梦想、有志向。”

  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说,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近十年的新华社记者生涯中,我见证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怀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扶贫让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面临辍学之苦,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山里娃也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无限可能。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越来越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回家了。

  陈校长说,留守儿童合唱团就像中国的“放牛班”,是无数人共同努力,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给“放牛班”送来了春天。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也是每一个孩子的小康。它是林林的笑脸,是小晴的歌唱,是每一个大山里的孩子都有梦想,有飞越大山的希望!

  新华社湖南分社副总编辑。近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深耕未成年人报道,持续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受侵儿童等群体,坚持为弱势儿童发声,多篇报道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其参与的作品曾获2020年、2021年中国新闻奖。

【纠错】 【责任编辑:徐宙超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6121143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