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1/ 10 07:19: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年轻的“老兵”

字体:

  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13年前,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8年前,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51年前,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传承。

  薪尽火传、传道授业,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各行各业,传承的力量始终激励着年轻人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为新征程贡献新力量。本期《新时代@新青年》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接过前辈接力棒的“普通青年”,他们是“80后”“90后”甚至“00后”,却都已成为在各自“阵地”上独当一面的“老兵”——

  此次“神舟”再飞天,受到关注最多的,除了三名乘组人员,还有被昵称为“北京明白”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货运飞船任务总调度团队,这个全“90后”团队“火出了圈”。

  上一位因为沉稳发令“出圈”的青年航天人,是中国航天最年轻的“01”指挥员胡旭东。当年,这个从容发出“点火”口令的“80后”年轻人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少有人知的是,在这简短的两个字背后,胡旭东和同事们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昼夜。

  航天事业代有人才出。当初的“最年轻”如今有了新岗位、新使命。而随着一声声“北京明白”,更年轻的航天人站到了台前。“只要在岗,就保持120%的精神,不能有任何差错。”面对采访,这些“90后”说出的话与他们的“80后”前辈几乎一致。相似的言行间,闪烁着中国航天人代代相传的精神信仰。

  有些人的征途直指星辰,有些人的征途面朝大海。自小向往大海的李鹏,是宁波象山海事处渔山海巡执法大队的副大队长,东海上7800多平方公里海域是他所在大队的职责所在。他是研究生,却一毕业就“上船”,跟在老船员后面,把脏活累活危险活都干了一遍。

  李鹏没有怨言,还把自己从琐碎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成小册子,传给更年轻的海巡队员。靠着这样手把手地传帮带,他和这群叫他“李大”的年轻人一起,日复一日,为祖国巡护着那一方蔚蓝。

  25岁的火车司机阮文玉总觉得,开火车有点像跑接力。工作两年来,他已经跑了近800趟车,但都是师傅开,他在旁边辅助。直到今年7月,他才接过师傅手里的操纵杆,接过了“老司机”的责任,自己继续往前开。

  阮文玉是重庆人,值乘过中欧班列(渝新欧),却没去过终点站德国杜伊斯堡,他最远只开到过300公里外的四川达州车站,相当于总距离的3%。但在阮文玉心目中,他手中握着的是中欧班列从重庆始发时的“第一棒”,如果他晚点了,后面每一棒都要延误,“中欧班列是中国人、铁路人的门面,我这第一棒,一定要跑好。”

  不久前,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突破56亿,观影人次超1.19亿。马小龙和张迪,都不能算在这1.19亿人之列。他们一个是新疆喀什军分区克克吐鲁克边防连的“90后”上士,一个是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的“00后”女缉毒警。一个常年驻守在冰封雪裹,海拔4100米的帕米尔高原,骑军马、扛国旗,为祖国戍边;一个日夜护卫祖国西南边陲,战斗在“扫毒破冰”最前线,只为实现一代代缉毒警“天下无毒”的心愿。他们没时间走进影院,但他们大概也是和平年代,最能看懂这部电影的年轻人。

  《长津湖》里有这样一段对话,“祖国是什么?”“当我跨过鸭绿江,看见对面炮火的时候,我的身后就是祖国。”——在马小龙和张迪站立的地方,他们的身后,就是祖国。跨越71年的时光,两张年轻的脸,和当年的志愿军战士重合,他们的眼睛里,都写着:“以青春无悔,换山河无恙”。 (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部)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804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