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未来 中国向“新”发力_2024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_新华网

布局未来 中国向“新”发力

2024-03-07 20:13:0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布局未来 中国向“新”发力

  新华社记者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布局未来、创造未来、赢得未来的发力点。

  这是2023年9月20日拍摄的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首个地热U型井建成落地、油田首台风机并网运行、首个绿电制氢项目获批……在中国东北,走过60多年光辉岁月的大庆油田积极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绿色转型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代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赫说,大庆油田“风光气储氢”一体化模式已初具规模,迈出了从传统油气向综合性现代能源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中国各地正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东围绕冶金、化工、轻工等重点产业,“一业一策”改造升级;广西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江西力争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新质生产力正引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荣华说,企业应聚焦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高质协同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传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

  工作人员在中国联通贵安数据中心对微模块机房运行状态进行巡检(2023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从前研发一种药品往往要花费10年,但通过使用算力、利用智能算法辅助,少则一两年就能将药品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谈及强大算力引发的行业发展变革,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CEO周晓菲十分感慨。

  致力于人工智能药物设计全流程研发的贝芸科技,目前正与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深合作,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利用自有的一站式人工智能AI新药早期发现平台,面向基础科研、新药原创、中药现代化研究等领域提供科学计算服务。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国锚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安徽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北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各地立足自身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向“新”发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融合各项先进技术,希望加快推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项目立项实施,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基座,有效支撑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钟铮说。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说,中国正处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关键阶段,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出发展新动能。

  2023年10月21日,市民在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航天科普项目中沉浸式体验航天元宇宙。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春节后,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的工厂开展“实训”,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流水线与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该机器人外观比例更接近人类,搭载了41个高性能伺服关节以及全方位的感知系统,自主运动及决策能力大幅提高。

  走进北京工业大学的一间激光实验室,各种先进光电设备映入眼帘。科研人员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正排列纤细如发丝的光纤,进行熔接操作。就在这间实验室,他们成功实现了高峰值功率、高能量密度的近红外/中红外超短脉冲激光输出。

  “激光技术覆盖了通讯、制造、医疗等众多领域。中红外光纤激光、高功率超快激光等新一代激光技术,对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也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璞说。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在中国;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中国具备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效培育新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说。(记者:谈昦玄、李妍、赵旭、刘惟真、刘赫垚、周颖、龚雯、郭晨)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