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画作遇见建筑,观西洋美术馆里的“艺术风云”-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18 14:44:22
来源:新华网

当画作遇见建筑,观西洋美术馆里的“艺术风云”

字体: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5月18日电(记者刘惟真)位于天津市海河岸畔的解放北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金融街,路侧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各异,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沿街漫步,一座题有“西洋美术馆”字样的巴洛克式建筑渐渐从绿荫掩映中显露风姿。

  西洋美术馆一景。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精美的古典角亭、明亮的水晶吊灯、古朴的红木地板……这座建成于1921年的建筑是原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旧址,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据介绍,1949年6月后,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成为经营外汇的指定银行;结业清算后的1956年10月,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筹备处在此举办了历代绘画、天津地方民间艺术等展览的试展。自此,这座建筑开始逐渐转型,成为城市的“艺术殿堂”之一。

  天津西洋美术馆馆长李响介绍,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建馆后,曾在此展出过不计其数的稀世珍宝。极负盛名的文物之一——范宽的绢本水墨画《雪景寒林图》,最初就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此外,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以及“刻砖刘”“风筝魏”等知名匠人创作的知名民间文化艺术作品,也都曾在这里展出。

  西洋美术馆一景。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迁出后,天津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西洋美术馆先后在这座建筑内成立,开始举办天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中外美术展览及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为天津展示美术艺术作品的新场所之一。

  五月初夏,“我们之间”当代水墨三个展在天津西洋美术馆与观众见面,80多幅由张艳、李骏逸、王瑞真三位艺术家创作的水墨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与爱好者前来观览。

  “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三位艺术家的才华成果与当代水墨画的魅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对生命、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人们可以在欣赏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艺术的力量和哲学的智慧。”李响说。

  “来解放北路走走,恰好遇上了美术展,感觉特别惊喜。”前来参观的天津市民范女士说,自己在建筑内盘桓许久,从一砖一瓦间仍能窥见街区过往的繁华,“既喜欢这座风貌建筑赏心悦目的设计与厚重的历史氛围,也喜欢美术展陈带给观众的新鲜体验。”

  李响说,馆内每年都会策划承接文化单位、优秀个人艺术家的各类展览,自开馆以来,已举办数百场中外美术展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搭建起促进国内国际美术合作交流的桥梁,提供了展示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平台。

  观众在西洋美术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除此之外,天津西洋美术馆也加快“引进来”“走出去”,在展出丹麦、美国、法国等国艺术家作品的同时,也将中国的优秀艺术文化作品带到海外,赴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国内不少艺术家得以从国际一流艺术作品中汲取养分、成长成熟。一位参展画家感慨,自己的父亲十几岁时经常来这里临摹古画,现在自己绘就的作品被挂到了画廊中,“在历史沉淀的光影中,感觉自己的作品与旧时光相遇了。”

  从金融“前世”到艺术“今生”,时光流转,小洋楼的故事仍在继续。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冰表示,未来天津还将继续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

 

策划:于卫亚、邵香云

统筹:曹晓轩、李鲲

记者:刘惟真

海报:方金洋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