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投资中国市场,拜耳在华新建健康消费品供应中心-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3 14:38:41
来源:新华网

持续投资中国市场,拜耳在华新建健康消费品供应中心

字体:

5月21日,拜耳健康消费品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在江苏启东举行。根据协议,拜耳将在启东投资建设全新的拜耳健康消费品启东供应中心,一期投资额达6亿元人民币,预计新供应中心将于2028年实现投产。

左六:江苏省启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蔡毅;左五: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右五:启东市常务副市长高广军;左三: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高勇博士

该项目是拜耳健康消费品在华投资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是拜耳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供应链管理、践行“在中国、为全球”的努力,更展示出拜耳扎根中国、深度服务中国健康事业的决心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承诺。

江苏省启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蔡毅、常务副市长高广军、副市长黄晨、副市长秦广荣、副市长陈红飞,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高勇博士参加了此次签约仪式。

蔡毅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启东坚持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已经集聚了以拜耳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拥有多个创新平台,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优势明显、活力澎湃。此次拜耳项目的落地,必将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当地生命健康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

“感谢启东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拜耳的支持和帮助。”何勇表示,拜耳与启东结缘的十余年里彼此尊重、互惠互利。此次与启东再续前缘是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和美好期待,政企双方将在产业政策研究、医药健康生态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共同探讨、合作。

高勇表示,拜耳与启东多年的合作和信任是企业长期扎根启东的基础,希望政府继续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服务保障。此项目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创新和数字化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建成投用后将成为行业标杆,也为助推启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中国动能助力全球供应链

目前,启东供应中心是拜耳健康消费品口服固体制剂 (OSD)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供应中心,助力健康消费品业务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客户和消费者。新建的供应中心将进一步提升产能,为包括当前国内市场产品组合、未来新产品组合以及出口业务在内的全球健康消费品业务提供产品供应支持。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这座涵盖固体制剂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储以及公用工程设施的全新的现代化多功能供应中心将被交付使用,并同时符合本地和国际最新制药标准。

从“链接全球,服务中国”,到如今“扎根中国,服务全球”,全新的启东供应中心将成为拜耳全球产品供应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有力支持拜耳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聚焦中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推动研发与创新。此举不仅将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注入新动力,也将为全球供应链合作发展提供诸多机遇。

实践绿色环保理念,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60多年来,拜耳持续推动科学创新和发展,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拜耳承诺致力于减缓气候变化,并根据《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 5摄氏度以内。为此,拜耳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基于科学的减碳目标和 2050 年的净零目标,同时,确定了拜耳自有工厂完成碳中和的目标。

全新的启东供应中心也将充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新中心将达到LEED金级认证。在生产面积和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通过采用热泵、太阳能、热回收、节水设施及生态景观设计等措施,将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水消耗,绿色电力比例预计将由现在的11% 提高到40%,温室气体减排50%以上,并努力实现100%碳中和,助力实现拜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除此次签约新建的启东供应中心外,拜耳健康消费品还计划今年在上海设立中国合作创新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novation and Partnership,简称CCIP),预计投资2000万欧元。该中心将聚焦消费者需求,以科学为基础,加速创新研发,探索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自我保健方案。拜耳健康消费品始终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优的自我保健解决方案,提供多元化和可信赖的产品及服务。随着全新供应中心的建成,拜耳将进一步加强深度服务中国消费者的能力,赋能消费者的日常健康管理。

拜耳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健康与农业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秉承“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使命,公司致力于通过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克服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重大挑战,造福人类和地球繁荣发展。拜耳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对业务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集团还通过科技创新和业务增长来提升盈利能力并创造价值。在2023财年,拜耳的员工人数约为100,000名,销售额为476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研究开发投入为54亿欧元。

【纠错】 【责任编辑:吴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