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8/ 25 08:07:39
来源:广州日报

“小众”博物馆可以更出众

字体: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加旺盛。如今,逛博物馆成为很多人的文化娱乐选择。据报道,暑假期间,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小众”博物馆打卡,“小众”博物馆随着人气攀升,正从相对“冷门”变得越来越“热门”。

  近年来,“故宫跑”、敦煌热、全民围观三星堆,甚至有机构专门发布“中国博物馆热搜榜”——博物馆“火”了!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博物馆的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观众数量由每年2.2亿人次增长至2.9亿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重量级“大咖”,一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众”博物馆也揭开面纱,逐步走向大众。一些别开生面的博物馆,也往往引人惊叹“还有这样的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广州地铁博物馆、上海八音盒博物馆、杭州中国伞博物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百花齐放的博物馆生态或许更能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化偏好和知识需求。

  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魅力。相比展品全面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小众的专门类博物馆往往专精一门,更能在细分领域做足绣花功夫。而“小众”博物馆走红,无疑也为“博物馆热”再添一把火。不仅如此,正如人们如果具有广泛的阅读习惯,作家、诗人群体就更可能成长起来,当去博物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选项,整个领域就能日益活跃,为文化发展繁荣引来更多源头活水。在城市大街小巷,各类贴近大众生活的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隐居”校园的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和自然传奇,蕴藏着城市人文魅力,不仅丰富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引力。

  我们乐见更多“小众”博物馆走红,为美好生活加分。博物馆或许是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诗与远方”,也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课堂。只有把更多人请进来,才能更好地把文化送出去。不妨借“博物馆热”之春风,让更多“小众”博物馆被“看到”。期待博物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距离近些、再近些。(张冬梅)

【纠错】 【责任编辑:冯文雅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779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