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考古故事 守住文化根脉-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2/03 07:47:05
来源:广州日报

讲好考古故事 守住文化根脉

字体:

日前,国家文物局线上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五个考古项目分别展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不同阶段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发展进程。成果介绍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已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蛛丝马迹;而考古学正在通过多学科合作,用一项项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创新解码历史。深入品味这些重要考古成果及其发现过程,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还有利于发掘闪耀在文化长河之中的价值理念,更能对今后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带来启迪。

  遗址可谓“凝固的历史”。一切文化都应有各种物化的历史见证,来阐释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岭南文化为例,人们熟知开放交融乃其特质。那么,岭南文化的根脉在何处,又是如何发展的?会上介绍,过去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才开始开发岭南地区,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证实,早在史前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此次岩山寨遗址重要考古成果,填补了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空白,为历史文化遗存证据“拼图”再添标志性的一块“零片”。此外,岩山寨遗址发现的玉器具有明显的良渚文化特质,说明距今8000年至4000年前,良渚文化就已经辐射到岭南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考古中国”就是“寻根中国”。一项一项考古项目获得重要突破,中华文明的故事得以连珠成串。

  考古让历史“活”在今天。在每一个推进历史进程的考古命题里,都蕴藏着当下的文化发展智慧。近年来,我国各个地方、不同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创新合作,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把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世界文化、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更加全面清晰地呈现出来。比如技术上,从比较原始的“洛阳铲”式考古工具,到碳14鉴定技术等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的新式考古科技的介入,整体增强了现代考古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理念上,转变了一种文化属于某地区文化的传统认识,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解开了诸多谜团,开辟了精细化、多学科的新方向。突破局限,才能引来源头活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考古故事不断开启新篇,既是现在“发现”了历史,也是历史“选择”了现在。

  中国考古工作进入黄金时代。要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继续讲好新时代考古故事。讲好新时代考古故事,既是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又具有巩固文化认同的重要现实意义,因而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讲好新时代考古故事,应该创新传播手段,要在增强学科交叉与整合能力、及时发布学术成果等做法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调动全社会参与热情,将高深的考古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讲好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的本体故事、学术故事和世界故事,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刘冉冉)

【纠错】 【责任编辑: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