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22 10:09:57
来源:新华网

审美力·艺术微课堂|山水清音,笔墨交响:水墨山水画

字体:

主编寄语:

  人生来的天性就是追求真善美!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唯有在这三方面最大限度协调发展,生命才能实现美好幸福。人如一棵花草,要根茎叶花实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才能长得繁茂有生气。

  美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论语》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教育的宗旨。但美感教育并非人们吃饱穿暖后的奢侈享受,而是如同水和空气一样,迷漫包围在我们的生命各处,使每个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可以吸收到,并推动我们生命向前的鲜活力量。

  脱离世俗的眼光桎梏,换一个全新角度,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品读朱子诗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审美力给我们的生命注入全新力量,如同得到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一般。我们会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这世界值得陪伴美好走一遭,你依旧鲜衣怒马是少年,策马扬鞭不孤独。

  “审美力,是一个人是核心竞争力”,是新华网文化频道自2020年推出的美育口号。第一档栏目是新华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大剧院共同推出的【审美力·艺术微课堂】,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点评,也欢迎您加入“审美力的大家庭”。

  不知不觉已一起走过一年时间,我们将继续为您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由艺术名家为您奉上一堂堂妙趣横生的文艺欣赏课,带领您在不同艺术门类中自由驰骋,充分体验艺术的美。

  ——新华网文化频道主编 袁思陶

  《论语》中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以高山流水相比喻。山水在中国古人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和情怀。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表达了山水的魅力:“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可以说,山与水,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一实一虚,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主题,寄托了千年来中国人对自然的精神理想。山与水的合奏,笔墨艺术的交织,谱写出一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黄山云海
  《审美力·艺术微课堂》第七十三期,邀请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买鸿钧通过一幅水墨画《黄山烟云》带我们走进祖国的美丽河山,倾听笔墨变化中的动人节奏。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笔分狼毫(劲健)、兼毫(适中)、羊毫(软,用于铺色)。砚台用于研制墨锭,也可以用墨汁。纸分生宣、熟宣、兼宣。
  用笔:要注意毛笔中水墨干湿浓淡的变化,从笔尖到后面由浓转淡,可以通过加水来控制墨的浓淡。
  画松树:挺拔,麟节。松针要虚入,疏密有致。蘸一次墨可以从头画到尾,自然出现变化。
  刻画:树木的排列高低形状要有所区分。画山石要用侧锋,线条宽而虚,山在构图中要向远处延伸,虚而淡,营造出空间的纵深感。烟云可以用留白的方式表现。

出品:新华网文化频道、国家大剧院

策划:袁思陶

统筹:邢贺扬

编辑:常宁、谭雪莉、伊媛、刘兰芳

【纠错】 【责任编辑:刘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