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绿染的中国,赏壮美山河。2024年1月25日,新华网、贵州茅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环境纪实类专题片《绿染中国》正式播出。系列纪录片讲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瞩目成就,反映老百姓在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濒危和珍稀动植物逐渐回归到我们的视野里。本期节目走近彩云之南的神秘与美妙,感受万物共生的无限趣味。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呼唤我们站在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在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下,一场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加快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首个国家植物园也在北京正式成立;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多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森林资源、湿地得到了有效增长与修复,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全国90%的典型陆地生态系统、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已得到有效保护。
云南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从古老坚韧的地衣,到高达近百米的大树;从高海拔的鲜花,到善于伪装的昆虫,“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的桂冠被赋予这片神秘而美妙的土地。
2021年,亚洲象“断鼻家族”一场为期17个月的北迁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今,在云南,其种群由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头左右。
从云南,我们看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前力度,与烙印在中华文化里的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梯田边长大的哈尼族人从小就浸润在老人们关于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故事和歌谣声中。
濒临灭绝的云猫现身高黎贡山;栖息于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数量已由1996年的13个种群1000至1500只,增长到目前的23个种群3800余只;大理划出“空中通道”,洱海成为候鸟“天堂”……
云南之外,中国大地上也呈现勃勃生机。大熊猫由“濒危”降级为“易危”,翘鼻麻鸭成为武夷山来访的“新客人”,三江源再现源头千湖美景。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了59科484种野生植物;在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经过生态修复,目前,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增加到20种,野生花卉498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中国受到不断加强的立法与司法保护。近10年来,我国颁布和修订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2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这是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的切实行动。
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到“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人文理念,5000年中华文明充盈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智慧。
这片丰饶的东方热土,古老的中国智慧教会人们“知止”,在“爱人”与“爱物”之间寻找平衡。人类与自然协调统一,保护神奇物种的同时,展现着大自然独有的绿色生命力量。
出品人:徐明伟
总监制:王幸韬
监制:杨昱
制片:丁娜、李璇、胡永俊
策划:彭曼妮、索炜
统筹:刘昌帅、向涌、宁英奇、辛阗阗、刘佳
编辑:石海平、张昊哲、杨静
出品方:新华网
支持单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鸣谢: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