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论坛年终特别场:众大咖共议2023电影行业全链路挑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02 18:26:09
来源:中国网

新浪潮论坛年终特别场:众大咖共议2023电影行业全链路挑战

字体:

  据统计,截至12月21日,2023年全年票房已超531亿元,这也是2020年以来电影票房首次重返500亿高位,可见国内电影行业复苏态势明显。然而,近年来短视频、短剧等新形式、新媒介的兴起也对国内电影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那么在如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又该如何“破局”稳步发展?

  为探究这一问题,新浪潮论坛打造年终特别场邀请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监制黄建新,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导演李少红,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笨小孩影业联合创始人、知名制片人李亚平,监制、策划人、影评人谭飞,《消失的她》导演崔睿,猫眼娱乐高级副总裁、猫眼影业总裁张博,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制片人黄旭峰,编剧、导演、影评人张小北,万达电影综合中心副总经理兼发行部总经理邢端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宣传推广部经理袁媛,东方美之影业总经理讲武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影视产业专家彭侃,资深影院经理、微博2022最具影响力电影大V董文欣从内容创作、宣传营销、发行放映三大领域解读2023电影行业的创新与转变,探索未来电影行业发展趋势。

  正视碎片化现状,电影创作需坚持打造不可取代的优质内容

  “碎片化”改变了新一代群体、年轻观众、年轻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而这一方式与拥有完整场域的影视消费有着明显区隔。那么碎片化内容消费究竟是什么?它对电影行业有着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其产生的影响呢?

  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监制黄建新率先表示:碎片化是人被切割生活后对应的一种商业手段,未来的思维更可能是点状思维,碎片只是过渡阶段,这是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休闲时间被手机占据,碎片化内容会让人特别容易满足,陷入信息茧房,人们不能平和分析,甚至丧失分析能力。

  对此观点,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导演李少红也深表认同,她认为一个长剧集被切成一百多个短视频,是传播方式的变化,碎片化就是一种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如果影片质量不吸引人,可能观众会放弃观看,电影创作人要考虑观众的欣赏习惯,反思创作内容。

  笨小孩影业联合创始人、知名制片人李亚平也表示,现在电影被切成几百个碎片,还会被二次加工,改成和剧情人设完全不符合的情绪释放出去。所以营销和导演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自己作为制片人要在中间协调,也每天在被科普在这个时代如何做营销。

  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认为,关键是做好电影,并不是大家喜欢碎片化的内容,我们就要改变电影的内容。电影从业人员要学会拥抱其积极的部分,接受新事物发展;影视公司应当提升碎片化的管理意识;市场操作人员则要落实碎片化任务执行的精准性。

  谈及电影能否在碎片化时代有一席之地时,监制、策划人、影评人谭飞以《三大队》《孤注一掷》为例,提出了“突破观众的信息拥有,寻求增量,找到平时触媒触不到的信息”的解题之道。他认为,信息碎片化本质是耐心的碎片化,聚焦能力的去中心化,观众看过《三大队》类似剧情后,会降低对《三大队》的感受力,而《孤注一掷》则凭借“新的信息量、新的感受力”两新,带给观众极强的新鲜感。因此,电影创作必须和观众进行信息量的博弈,大家应当正视碎片化内容消费,找到与之相处的办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电影本身更加强大,更具吸引力与价值,而并不只局限于文本本身。

  碎片化时代下,从创作者角度来看要如何应对年轻观众耐心缺失的问题,并打出电影的优势? 黄建新表示,电影与碎片化抢夺的并非是内容赛道,而是观众时间,要么创作出全部人都可以强烈感知的电影,要么做好电影中碎片化不能构造的部分,这样碎片化才没法替代电影。李少红则认为,下一代人的观影习惯和需求完全不一样,他们需要碎片化的,也需要电影长视频,创作人员需要更关注观众放弃作品的原因,以及作品表达的内容能否更加吸引人,怎么更加吸引人。

  从市场角度来看,电影院年轻观众群体下降显而易见。对此,谭飞给到了三点应对思路。一是尽量拥有更崭新的信息量和感受力;二是实现电影社交属性迭代;三是更多地给创作松绑。蒋德富与李亚平则认为,年轻人并未对电影丧失耐心,电影依旧生命力旺盛。蒋德富提出,大家应当关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用好碎片化模式和管理。李亚平表示,大家应当在开发之初及宣发环节瞄准碎片化消费时代的受众心理,整理、研究观众的兴趣类型及获取信息的习惯。

  脱离“套路化”营销方式,以真诚探寻与观众的“深度共鸣”

  探讨完电影生产端面临的困境,接下来便是聚焦传播端,给不同类型的电影找到“对”的观众。今年的电影市场看似繁荣,但深挖下去却不难发现,热门档期频创高纪录,冷门档期无人问津,这一现象让众多电影人尤为忧虑。

  如何看待档期营销的重要性,如何做好档期营销?《消失的她》导演崔睿从创作者角度表示,把影片本身做扎实更重要,比如今年暑期档很火爆,好的电影有时也能带动所谓比较冷的档期,因此大家不用过分扎堆在一起,要让观众能持续不断有好的作品可以看到。

  当讨论到如何对全年档期进行好的排兵布阵时,猫眼娱乐高级副总裁、猫眼影业总裁张博表示,定档是一种可以计算的相对逻辑。如《满江红》这类有流量开局的大制作、大成本作品更适合大档期,票房表现有喜无惊。而《扬名立万》《拯救嫌疑人》这些作品的票房相较于大档期作品略逊一筹,但在冷档期中却算是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相对其成本和宣发费投入来说,更是黑马一匹。因此,在档期的排兵布阵上更应考虑到类型差异和大家对影片的定位、市场认知以及这部影片的相对票房判断。

  档期固然重要,合适的营销方式更是不可或缺。不同类型的作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往往能带来惊喜结果。张博认为《一闪一闪亮星星》正是因为抓住了跨年档营销的热点,让院线也参与到电影的宣发过程中,给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聚焦观众钟爱的氛围感,才实现了类型与年龄层的破圈。

  编剧、导演、影评人张小北认为《封神第一部》借助点映与路演营销大放异彩,特效厅的点映策略对电影早期口碑释放帮助非常大。张博表示在乌尔善导演与观众打成一片的背后,潜藏着主创和内容对用户的充分尊重,让用户的参与感得到了正反馈。路演的意义也从单一的为了更好排片转变为主创和用户的双向奔赴。

  当谈及如何脱离“套路化营销”让观众感受到电影宣发的真诚时,张博提出了“剥洋葱理论”:宣传过程中的敏锐宣发非常关键,我们要解决的是用户为什么要进场、为什么要分享。宣发就像“剥洋葱”,快速调整节奏,将电影如同“洋葱”般层层剥开,让用户逐步认知。《一闪一闪亮星星》从开始决定做跨年档营销就思考过“氛围感”,目前来看,氛围感的打法对年轻人有很好的渗透,也做到了年龄层的破圈,40岁以上的观影人群占比超过10%。

  在对近期“爆火”的电影宣发策略探讨过后,标榜自家为文艺片公司的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制片人黄旭峰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空间进行了分享。他表示自己今年参与的两部电影《永安镇故事集》与《河边的错误》截然不同,《永安镇故事集》定档9月8日可能并不合适,主要因为暑期档过后,观众的观影需求被海量消耗。《河边的错误》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要感谢整个宣发掌控,一开始定的调子就绝不是犯罪悬疑,将其标准地当成一个艺术片来做,留了很多空间给“河学家”。

  谈到对未来的畅想,崔睿表示电影有自己特殊的魅力,作为电影工作者,要更加强化它,给大家更多制造惊喜的可能。张博则表示希望电影大盘、电影市场越来越好,受众越来越多。

  而黄旭峰则表示自己对电影行业持乐观看法,作为电影人,应当把如何努力拍出好看的电影当作永远的课题。而常年关注科幻片的张小北也表示今后起码一年得有两三部以上的科幻电影投放市场,才能建立起观众对类型的认可度。

  分线发行走向中国市场,把握差异化、精细化的变革机遇

  在第三场论坛中,行业链条里身处不同岗位上的嘉宾对近期大热的“分线发行”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电影市场回暖的大环境下,分线发行极有可能给电影产业格局带来全新的变化和可能。

  那么分线发行究竟是什么?如何抓住分线发行的变革机遇对电影票房及电影市场产生正向影响,使电影行业进一步优化?

  万达电影综合中心副总经理兼发行部总经理邢端端表示,分线发行的模式早已存在,在档期高度集中的当下,分线发行可以缓解档期压力,使影片有序供应。目前国内已经具备分线发行的市场条件,例如票房主力在15-25岁之间的《一闪一闪亮星星》,主要在两广推行的《毒舌律师》,华东地区青睐的《爱情神话》,都是适合分线发行特色的影片。虽然分线发行给终端决策带来了压力,但对于影馆院线而言,分线发行更是强大的动力,经过长线思考的运营比一味地赌大盘更有成就感。相对北美细化到时间、座位数占比的规律性分线来说,目前中国电影推行的分线较为粗犷,未来的分线发行应当参考北美,在院线端、发行端、制片端的共同努力下,将国外先进的市场操作模式与本土市场、本土影院形式结合,实现更有价值的分线发行。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宣传推广部经理袁媛认为,分线可以帮助影片在市场上找到更精准的观众,让文艺片这类小众影片得到更广阔的放映空间,让影片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促进影片长效生存。但分线发行对现在中国市场来说是一次改革,一次尝试,必须要拿出一个足够有分量的商业大片和足够类型化的影片推进这次分线发行,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像回归贺岁档的《非诚勿扰3》受到的关注度颇高,大家非常期待这部影片可以在分线发行上取得优质的成绩。同时,她认为分线发行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先“净化市场”,让观众走进规范化经营的影院,从而提高规范化经营影院的上座率。

  东方美之影业总经理讲武生提出,在观众人次下降明显、综合上座率持续降低、院线宣发营销功能减弱的背景下,对于具有鲜明特征的电影来说,分线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当前分线存在片源总量供应不足,院线原有结构模式固化,宣发不足等问题,为推动分线发行健康发展,大家需要重点关注协调参与各方的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影视产业专家彭侃同样认可推行分线发行的必要性。他认为分线发行给需要时间品味的品质口碑影片提供了更多发酵机会。如今的分线只是初级阶段,未来可能像北美一样树立正确理念,合理化档期排布,划分竞争区域,建立市场规则,构建出分规模、分档期、分区域、分影院的分线体系。

  资深影院经理、微博2022最具影响力电影大V董文欣则更关注分线发行能否在增加单家影院上座率的同时实现差异化运营,给影院带来影片增量吞吐,因此对《非诚勿扰3》的分线发行兴趣十足,虽然后续随着分线影片数量的增加,大家踌躇了许久,但最终还是顶住压力,投石问路。未来的分线发行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影片类型逐步细化,比如《沉默笔录》《名侦探柯南》《爱乐之城》等。

  最后,关于分线发行未来应当如何优化方面,讲武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与整个院线共 同建立影片的提前市场。二是通过排他的分线提升综合判断力。而袁媛作为发行方认为,要在判断产品的过程中做多维度判定,把影片本身做标签化分类,并根据影片做更精准的投放。此外也需更多地听取影院放映的意见及反馈,让大家共同参与,一起优化。彭侃则提出建立档期协调机制、观众调研机制等配套机制。对于这一观点董文欣也表示认同,另外她谈到影院需做好自己的营销策划。邢端端则从片方角度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片方需了解影片的定位;第二,希望片方能够尽早定档,让影馆院线方提前了解作品,方便影院进一步在终端配合片方及发行方进行影片营销和推广。

  在本次“新浪潮论坛”年终特别场,来自内容创作领域、宣传营销领域、发行放映领域的众多嘉宾共同分享了在碎片化内容消费盛行的时代,电影行业更需坚守优质内容创作,打造碎片化方式无法取代的优质内容;更需借助碎片化时代趋势,紧抓宣发新机遇,与观众双向奔赴,以“真诚”打动观众的“心”;同时,在分线发行即将大范围落地时,影片片方与院线终端更需做好全方位应对准备,结合分线发行新方式做好影片营销与推广。期待在新时代带来的多种新机遇中,电影行业能够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电影人提供更多展现的平台,迈入发展新阶段。

【纠错】 【责任编辑: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