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9/ 13 08:57:28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客观看待“流量” 公募寻求“长赢之道”

字体: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行情的反复,“流量型”基金经理受到一定的业绩压力。对此,基金公司开始采取措施,如适当控制短期业绩飙升的基金规模,寻求长赢之道正成为基金行业越来越普遍的共识。

  遭遇“流量反噬”

  近期,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顶流”基金经理因所管基金产品增聘基金经理而陷入舆论风波。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因此前造成的舆论风波而选择离职。此外,有银行系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被传因为重仓股票“踩雷”出现抑郁。

  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市场传言未经证实不能轻信。“毕竟目前的公开信息就是基金产品增聘基金经理以及公告基金经理离职。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没有足够多的信息可以判断。”

  但是,在基金经理中,不乏因为基金经理出圈而享受流量高光的历史。“有的基金经理成名的模式是基金公司力推、银行渠道力荐,标签化、明星化。”有不愿具名的公募机构市场部门负责人表示。

  但一旦业绩出现压力,原先的标签和流量,便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重。“渠道一直倾向于卖好卖的基金,就是业绩好的基金。但是,长期的超额收益并不具备确定性。”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直言不讳。

  寻求“长赢之道”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指出,行业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机构经营理念不端正、管理粗放、急功近利;有的机构考核机制不合理,旱涝保收与过度激励并存;有的机构基金销售过度娱乐化,为博眼球打擦边球。这些现象与行业文化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有基金公司指出,一方面,普通投资者对于基金投资的知识有限,但学习热情高涨;另一方面,相比于蓬勃发展的居民理财需求,优质的基金公司和优秀的基金经理仍然是稀缺资源。因此,会出现投资者热捧“网红”基金经理的现象。

  目前,业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上述基金公司就认为,基金公司的营销策划与品牌宣传,一方面要“求新”,满足投资者日益提高的投资陪伴需求和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求稳”,要持续打造行业健康良好的文化积淀,稳定市场预期,稳定投资情绪,做好投资者教育,避免过度娱乐化、哗众取宠、博眼球的基金营销。

  除此之外,基金公司正在采取一些避免重蹈覆辙的举措。近期,不少基金产品发布公告,限制基金大额申购甚至直接暂停申购。除了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大体量基金产品外,一些近期业绩表现突出的中小型基金产品,同样在限购之列。“避免用短期的业绩,特别是基于较小规模的投资业绩,误导投资者进行跟进投资。投资者很容易用历史业绩‘映射’未来收益,这一点是基金销售中普遍加以运用的。但是,现在全行业都在反思这样的做法的长期影响。行业的共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好在大家正在有意识地作出改变。”有第三方销售机构人士指出。

【纠错】 【责任编辑:高畅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19112785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