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2/ 06 10:46: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看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重信号

字体:

  2022年春节假期已过大半,中国消费热潮如期上演。

  假期前四天,北京市重点监测的147家旅游景区(地区)的营业收入达30168.1万元(不包括环球度假区收入),比2020年增长2倍;

  上海市共接待游客598.7万人次,让人们足不出“沪”,感受“经典非遗”“文艺国潮”等缤纷多样的海派新年;

  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695家A级旅游景区实现门票收入9669.72万元,与2021年同口径数据相比增长14.85%……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正逐渐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恢复。但也必须注意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困扰,对抗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的底气在哪?从这三重信号中,可看清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充分用好政策空间优势

  在202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中国政策将全面为稳字当头服务。

  中国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撰文称,将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他直言,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突发疫情。

  政策空间的优势是中国从政策发力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经济体而言,中国在政策上有充足的空间,尤其是宏观层面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如是说。

  屈宏斌解释道,过去两年多,世界上的其他主要经济体为了抗击疫情冲击,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0利率、量化宽松等“大放水”的手段,同时又推出了一系列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升高,而中国的抗疫则使用了综合配方,既有货币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也发挥了制度优势。

  红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亦指出,从跨周期调节角度看,中国经济保持韧性的底气和能力,主要在于疫情期间,中外财政货币政策取向的差异。

  财政政策方面,去年中国实际执行的赤字率可能仅略超过2%,远低于美国10%左右的水平。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国内通胀压力非常有限,需要权衡的是如何用好、用足降准降息空间。而美国面临的矛盾,则是如何通过大幅加息缩表抗击通胀,同时又不至于对增长形成太大压制。

  “此外,海外经济已经提前消化了后疫情时期的恢复红利。而国内一旦管控放松条件具备,餐饮、旅游出行等线下接触类服务业有望出现报复性恢复。”张岸元说。

  屈宏斌认为,中国对于疫情的综合治理使得在两年多以后,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尽管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但预留出了更为充足的政策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官方的决策也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作出新调整,未来一批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也将会有针对性地陆续出台。

  “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正如中国央行有关负责人所言,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新旧动能之间平稳转换

  从中国整体的经济结构来看,已经出现了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的苗头。

  屈宏斌指出,在实体经济领域,例此次疫情期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制造业投资不降反升,工业基础、工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也支撑了中国外贸的靓丽表现。

  他还认为,中国下一步稳增长政策应导向三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领域,一是中高端制造业,二是绿色低碳项目技术,三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以扩大可持续的内需。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称,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第二产业制造业的生产力需要不断提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硬科技是中国经济的主要赛道。

  事实上,中国已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力,高质量发展也拿出了崭新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21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4.7%、17%、18.3%、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17.2%。

  张岸元则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在新能源产业链以及能源转换方面,中国的产业化运用水平也走到全球前列。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能源转换的多种技术路线都将有新的实践。

  “数字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也成长为中国经济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之一。”张岸元称,其注意到,近日九部委联合发文推动数字经济规范持续发展,相关领域政策环境将走向成熟稳定。

  除此之外,在更为广泛的创新领域,尤其是生物医学中的脑科学、大健康等,在不远的未来,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突破。这些突破对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来说,都意味着新的需求创造,了不起的、新的增长动力。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大势

  进入2022年以来,在内外因素叠加作用下,中国股市出现短期波动。

  张岸元认为,全球主要股市去年都有相当幅度的上涨,年初以来,面对可能到来的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及其广泛的溢出效应,相关市场估值受到冲击在所难免。

  具体而言,他指出,节前A股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历年情况看,如果春节较早,节前股市主要延续上一年的交易逻辑;二是降息力度等没有超出市场期盼;三是海外市场波动的负面影响。“预计节后这一局面将有相当大反转。”

  股市是中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也终将回归经济基本面,稳增长的政策组合拳已经在路上,中国经济今年料将出现“前低后高”的态势,而这也给中国A股未来的行情走势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会成为对冲外部市场波动性的重要筹码。

  从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相比市场短期的悲观情绪,乐观的业绩更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A股共有2547家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1473家预喜,预喜率达到57.83%。其中,略增205家、扭亏289家、续盈28家、预增951家。

  “我们的股市会是一个慢牛行情,还有更多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姚余栋称,尽管经济会有一个短期的下行,但随着房地产软着陆,逐渐进入更健康的发展状态,随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居民通过不同的资管产品、净值化产品,配置到资本市场里去,随着公募基金在规范的情况下继续快速发展,就会形成一个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屈宏斌则指出,中国稳增长的政策将解决短期问题,也会为中长期带来增长潜力,在形成新的增长点后,完全可以期待未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中,中国在货币政策上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定向宽松,而且A股目前的估值也在全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中国经济克服短期压力的能力和长期稳中向好的趋势,都会对股市的信心带来支撑。”屈宏斌说。

  再从市场角度来看,张岸元说,我们对短期经济波动并不特别在意,也不会因此改变投资决策,我们更关注的是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我们与被投企业一致认为,稳增长政策能够将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帮助创业企业走过经济低谷。

  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也将形成良性互动。姚余栋表示,要充分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北交所作用,强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引导,将带动社会资本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为社会资金提供更多参与科技进步的渠道和标的。(文/夏宾)

【纠错】 【责任编辑:闫雨昕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20112833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