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答卷丨全面振兴“跳高队”的大连之跃-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5/22 18:51:33
来源:新华网

神州答卷丨全面振兴“跳高队”的大连之跃

字体:

新华网大连5月22日电 题:全面振兴“跳高队”的大连之跃

新华网记者蔡拥军、王炳坤、郭翔、张博群

五月的大连,碧海流云,万物生长。

英歌石科学城,一座座实验室大楼拔地而起,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进入交付“倒计时”;长兴岛上,洁净能源和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陆续投用,众多高端化工项目排队待入;港东五街,凭借碧海蓝天的优美环境和巨轮穿行的奇美景观火爆“出圈”,每天游人如织。

展开大连振兴发展的画卷,满眼新“绿”,活力十足。今年是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作为东北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大连市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以绿色发展抢抓时代机遇,以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能,责无旁贷地扛起东北全面振兴“跳高队”的重任。

今天,大连以高质量发展为“航标”,正奋力驶向“深蓝”。

牵住创新“牛鼻子” 下好产业“先手棋”

前不久,总投资120亿元的鼎际得石化新材料项目在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我们的产品力争填补国内空白,实现部分进口替代。”辽宁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庆富说,一期项目预计明年9月投产,二期项目计划于2027年投产,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超过110亿元。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也是东北振兴之基。大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科创高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以及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坚实的创新基础。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领下,大连瞄准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大连湾畔,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重达数百吨的大型船用曲轴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工。大型船用曲轴是船用柴油机的核心部件,被称为“巨轮之芯”,具有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的特点,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公司‘十年磨一剑’,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如今产品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打入海外市场。”公司副总经理郎雪刚介绍,去年以来,公司始终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依托厚重的产业和科创基础,大连市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持续推出新的“国之重器”。过去一年,大连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1%。同时,科技创新成果也是捷报频传:辽宁省首颗卫星“大连1号”成功发射,大连机车所与瓦轴集团联合研发的高铁轴承上车运行,大连重工研制的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驱型海上风电高端球铁铸件装机下线……

——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初夏时节,位于大连高新区的大连宗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异常忙碌,一批批机场目视助航设备从这里出口南美、非洲等地。作为这一智能制造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公司投建的新研发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公司董事长张大力说,企业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一代的技术代差,这一优势在新研发基地投入使用后或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大连梯次培育、接力扶持在各个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去年,大连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累计达到8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9家,累计达到435家;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7家,形成新兴产业千帆竞发、百花争艳之势。

——夯实“产学研”合作根基,打造“黄金通道”。

拥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大连市聚焦产业需求,打造常态化“产学研”交流对接平台,强化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衔接,全力打造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黄金通道”。

中科催化新技术(大连)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催化剂,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团队自主研发。“我们公司因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立,将在‘产学研’合作上继续深化。”公司总经理王亮说,今年3月,公司申报的辽宁省低碳化学催化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成为长兴岛上第二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公司各装置满负荷生产,正在推进总投资约3.9亿元的二期项目。”

聚力产业绿色化 锚定绿色产业化

地处黄渤海之滨的大连三面环海,拥有2211公里海岸线,碧海蓝天、青山盈翠。近年来,大连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指引,紧扣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洁净能源产业提档升级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目的地,在高质量发展中逐“绿”而行。

——传统产业“绿”起来。

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内,规模宏大的石化厂区干净整洁,生产废水注入环境监测池,数百条锦鲤畅游其中。“炼化一体化项目最初设计要几十根烟囱,但经优化设计、创新整合烟气排放系统,最后压缩为7根高烟囱,在达标排放的同时,更有利于烟气消散。”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锦说。

作为老工业基地,绿色低碳发展既是转型挑战,更是发展机遇。大连持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去年,大连市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新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工厂15家,累计达到33家。

——洁净能源“跃”起来。

距离大连庄河市海岸线20多公里的黄海海域,300多座高约百米的“大风车”耸立在蓝天碧海间,巨大的风电机组叶片不停转动。庄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吴静介绍,庄河已有4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运行,年发电量可达27.3亿千瓦时。

瞄准低碳、绿色发展带来的产业机遇,大连聚焦氢能、风能等洁净能源,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一批洁净能源研发、生产及装备制造企业聚集,让新的产业赛道一跃而起。以氢能产业为例,大连在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及氢能应用领域,集聚了超过5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企业已经完成多款氢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制及认证,同时开始在氢燃料电池电站等多个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福江说,其在大连金普新区的研发基地正在安装设备,即将投入使用。

——碧海蓝天“火”起来。

一片湛蓝的海面上,一艘大型客轮缓缓驶过。站在道路高处远眺,干净的街道、高耸的楼宇、晴朗的天空、静谧的大海、优雅的船舶,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明媚的唯美画面。今年入春以来,大连港东五街火热“出圈”。“海鸥、大海、骑警,所有浪漫的元素都在这一刻呈现出来,这一次真的体会到了大连的浪漫。”来自北京的游客宋丽说。

绿水青山,生金产银,大连兼收“颜值”与“产值”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截至去年,大连市连续6年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9.1%,45条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当前,大连正努力将绿色低碳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水润大连”“绿满大连”工程,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谱写开放新篇章 优化营商“强磁场”

3月10日,迎着黄海的一轮朝阳,美国荷美邮轮公司“翠德丹”号邮轮缓缓驶入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码头。这是自去年9月我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以来,东北城市到访的首艘国际邮轮。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13名游客和工作人员,开始了对这座海滨城市的观光游览。

海关、边检快速核验身份,让游客离船入港;39辆统一颜色、款式的大巴车搭乘游客,行驶于大街小巷;近百名英语导游一路陪同,介绍城市景点、文化……尽管游客仅停留一个白天,大连市还是设计了5条精品线路,用包容开放的心态让外国游客看到最美风景、体验风土民情。

进出口规模约占东北三省的40%,改革开放后落户中国第一家日资独资企业、设立中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124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288个项目……作为东北地区向海延伸的前沿,开放基因成为大连的鲜明特色。

在大连金普新区,全球知名轴承企业斯凯孚集团投资16亿元建设新工厂。这座新工厂将成为斯凯孚集团在全球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工厂。此外,公司还将在大连建设研发中心,推动设计、试验等本地化研发能力。

大连港汽车码头,数以千计的崭新商品车整齐排放在停车场上。“车头朝向大海的是准备运往海外和华东、华南地区的。”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兆星介绍,作为东北地区商品车外贸进出口基本港,大连口岸去年出口汽车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143%,创历史新高。

高水平开放离不开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前不久推出人才出入境“白名单+绿色通道”制度,进入“白名单”的3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享受24小时出入境证件办理和咨询服务绿色通道。

前不久,《大连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出台。大连市数据局(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王昕巍表示,这是大连的营商环境5.0升级版,聚焦加强惠企政策供给、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加强法治维权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政府监管水平等重点内容,共推出了五大方面23项60条具体措施。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一楼,“企业之家”的牌子格外醒目。企业的人来到这里,不用挨个办公室找人,相关局办的工作人员来到“企业之家”,高效解决企业问题。辽宁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瑛说:“我们在这里有宾至如归的体验。”

 

策划:储学军、金风、车玉明

监制:李志晖

执行:徐扬、蔡拥军、王炳坤、万方

统筹:关溪涓

文字记者:郭翔、张博群

海报:刘烜硕

编辑:曹滢、刘舒、赵健彤、黄博阳

【纠错】 【责任编辑:黄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