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行走·国缘|见证两大古老文明携手并进
  新华网 ( 2021-03-29 07:11:21 ) 来源: 《环球》杂志
 

 

 

 

 

在埃及吉萨省,游客们骑骆驼参观金字塔

    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亲历和见证了中埃两国友好关系在经受各种风云变幻的考验后,历久弥坚。

吴思科

  中国和埃及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也留下很多佳话,人们喜欢用长城与金字塔比喻中埃友谊。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曾先后三次在埃及工作,在尼罗河畔度过了13个春秋。虽然离开那里已经多年,但金字塔的巍巍雄姿,尼罗河的旖旎风光,椰子树的婆娑风姿,还常常浮现脑际,往昔的回忆美好而特别。

40年见证中埃友好

  第一次踏上埃及这个古老国度的土地是在1973年年底,第四次中东战争刚刚结束,硝烟还未散尽,到处还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息。记得第一次到苏伊士运河区参观,眼前是还未清理的战场,埃及战士们抢渡运河的壮烈情景好似在眼前一幕幕浮现。当时运河沿线的城市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战争的痕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到1980年我离任回国时,埃及经历了由战争状态到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的历史性转折,重建工作也逐步展开。

  1993年至1996年,我重回埃及工作,战争创伤已得到修复,苏伊士运河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埃及也恢复了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第三次到埃及工作是2003年至2007年,我有幸出任中国驻埃及特命全权大使,看到一些新的经济开发区从沙漠中矗立,埃及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我在与各界人士的接触中也开始感受到,民众对时任总统穆巴拉克表现出的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满。当时的埃及发展缺乏动力,人民生活未得到改善,还因此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很多人开始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与埃及各方交流的重要话题。

  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亲历和见证了中埃两国友好关系在经受各种风云变幻的考验后,历久弥坚。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深化,共同树立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典范。

  回溯历史,中埃两大文明古国的友好交往,在不同时期都留下了灿烂片段。延绵千年的东西方交往中,埃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近代波澜壮阔的反殖反帝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中国与埃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埃及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到2003年我赴任时,已是新中国第十四任驻埃及大使。

  4年多任期内,我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高层互访,两国政治关系在此期间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大幅提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合作也不断深化,双方共同培植的友谊之树可谓枝繁叶茂。在文化方面,双方更是相互尊重、交流互鉴,给我留下的记忆也尤为深刻。

传统文化沟通两国民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也是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和埃及同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都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两国人民的长期交往,不仅丰富了东方文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今天中埃发展为全面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根基。

  我在埃及工作期间,特别注重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团体互访,也经常参加当地的各类文化活动,出席学术和智库研讨会,到大学演讲,既增进各界对中国的了解,也感受埃及民众对中国的友好感情。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汉语教学开先河者,艾因夏姆斯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办了中文系,那里培养的学生遍布阿拉伯世界。我多次到那里同老师和学生们交流,参加他们的活动,也赠送一些教学用品和书籍。我也积极推动在开罗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并为学生们授过课。

  孔子学院对推动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平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最早在海外开办的文化中心之一,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国内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我与中心一起创办“大使杯”中文演讲和才艺表演,每年举办一届,使之成为一种品牌,激励勤奋学习中国文化的学生。

  在每次“大使杯”中国文化才艺比赛中,武术比赛总是最亮眼的环节,我曾亲手为武术比赛冠军颁奖。回想起来,20世纪90年代,一批优秀的中国功夫片如《精武门》《少林寺》等进入埃及,受到当地民众的追捧。一时间,社会上兴起一股习武热,不少体育俱乐部纷纷开设武术培训班。随着武术在埃及开枝散叶,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和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和武术专业的志愿者,都得到了展示风采的机会。

  我曾听说,仅在开罗就有40多家俱乐部开设武术课程,吸引了上万名武术爱好者,埃及全国至少有15万人学习中国武术。这些武术培训机构聘请中国武术教练教学,其中既有孔子学院的武术老师,也有一些是杰出的埃及武术习练者。埃及是非洲武联的总部所在国家,其国家武术队的武术水平在阿拉伯国家以及非洲地区独占鳌头,在国际赛事上成绩显赫。

  随着相关各界的大力传播和推广,喜爱中国武术的埃及人日益增多,并由此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华武术在埃及的传播,对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中埃友好的民意基础更加坚实。

在埃及发出中国声音

  与当地媒体打交道是大使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埃时我结交了不少新闻界朋友。我与埃及《金字塔报》、电视台等当地主流媒体保持经常联系,利用各种机会与媒体负责人见面交流,不时赠送一些介绍中国的材料,抓住各种机会接受记者采访,有时也撰写专题文章,针对埃及民众的关注介绍中国的情况,特别是埃及民众关心的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以及中国对中东政策的阐述。

  记得在2003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开罗宣言》发表60周年之际,我们针对当时“台独”势力与国际上反华势力相勾连的动向,在《开罗宣言》诞生地米纳豪斯酒店举行中外各界人士座谈会,介绍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重大牺牲和为二战胜利所作的重要贡献,阐述《开罗宣言》产生的背景,强调《开罗宣言》的产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浴血奋斗的成果,同时强调宣言中涉及的台湾及相关岛屿是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等原则,必须得到尊重。

  《开罗宣言》是一份明确台湾属性的有权威的国际文献,是反对“台独”和任何企图染指台湾事务外部势力的强有力武器。中外新闻界很多朋友参加了座谈会,并对此进行报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6年恰逢中埃建交50周年,中埃双方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文化方面,我们推动央视与埃及文艺团体携手举办了“手拉手”大型文艺活动,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这场文艺活动被安排在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前,中埃著名艺术家联袂献艺,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化相得益彰,熠熠生辉,在中埃交往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正在埃及访问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埃及总理纳齐夫共同出席活动并观看演出,书写了中埃友谊的佳话。

怀念老朋友,谱写新篇章

  与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先生的交往,给我留下了美好记忆。加利先生对华友好,深爱中国文化。在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后担任埃及全国人权委员会主席,我任大使期间有较多机会与他交流长谈,文化是我们经常探讨的话题。加利说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能几千年延绵不断的只有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奇葩,他非常喜爱中国文化。

  他感叹,埃及地处三大洲交汇处,各个历史时期一再被外强入侵和占领,文化也被摧毁中断,每每想起令人痛心。因为对文化的共同热爱,我们每次交谈都十分欢畅,这也时常让我想起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那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记得有一次他谈起未能连任秘书长一事,说那是因为他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而得罪了强权,他对此一点也不后悔,为自己不畏强权而改变自己的信念深感自豪。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埃及和阿盟总部时,为10位获得“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的阿拉伯友好人士颁奖,加利位列首位,习近平与坐在轮椅上的加利先生亲切交谈的画面感人至深。虽然加利先生现在已经辞世,我仍深深怀念这位老朋友。

  2011年至今,中东地区局势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社会动荡与转型交织,埃及也受到巨大冲击。这期间,我作为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曾多次访问埃及,与埃及各界接触,交流看法,作为朋友,为其社会动荡、发展受阻而忧心,也为埃及人民追求变革、孜孜探寻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鼓劲。

  忆往昔,探未来。新时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战略伙伴,中埃两国人民将携手谱写新的篇章,中埃友谊将会像长城和金字塔那样坚毅永恒,像长江和尼罗河一样滚滚向前。

  (作者系中国前驻沙特大使、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曾担任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

来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