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欧盟加紧培育绿色“潜在竞争优势”
  新华网 ( 2021-03-31 06:59:03 ) 来源: 《环球》杂志
 

2020年12月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名环保人士口罩上写着“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深入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欧盟打造未来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内涵。

杨成玉

  欧盟27国领导人近期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时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分析认为,该目标为欧盟未来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全球竞合格局“东升西降”,发展中经济体显示出强劲的后发优势,“弯道超车”加速。在化工、机械、交通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欧盟的竞争优势不断丧失。同时,欧盟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在中美狭缝中生存”。

  未来,欧盟面临在全球发展“制高点”地位缺失的风险,从工业革命起所建立的“先发优势”及其国际竞争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恐难以延续。在此背景下,培育未来“潜在竞争优势”成为欧盟不断求索的关键。

“技术陷阱”之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盟便将绿色经济发展转型置于优先地位,相关低碳政策制定、技术培育以及意识形态建设均走在世界前列,同时着力引领多边气候议题,在国际气候政策中扮演着先锋角色。近年,深入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欧盟打造未来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内涵。

  然而,拥有绿色发展坚实基础且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优势的欧盟,并未能迅速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转型。例如,欧盟在汽车制造方面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也拥有锂电池汽车领域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专利技术,迅速形成电动汽车的竞争优势并完成市场推广应该说顺理成章,但为何一直“潜水”,被以美国特斯拉、中国蔚来为代表的“后起之秀”赶超?用“投入不足”“市场推广不力”等来解释显然是不全面的。

  欧盟有声音认为,绿色发展转型可能会因技术选择让欧盟付出高昂代价。当前发展锂电池电动汽车虽然是欧盟一些国家的主攻方向,但其严重依赖非洲刚果的钴矿产资源和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的锂矿产资源,并且存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还有声音认为,发展锂电池电动汽车并非致力于碳中和目标的“终极”解决方案,如果因为使用了错误的技术而跌入“技术陷阱”,付出的成本将不可估量。

  正确的绿色技术选择有利于快速打造竞争优势,并占据全球绿色发展的“制高点”,因此,欧盟通过绿色发展多措并举来打造未来全球竞争优势是必要的,但也不应低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欧盟对于绿色技术的创新与部署都极为谨慎。

  欧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呼吁,绿色技术的选择与部署应更多地考虑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长远效果、社会变化、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弱势人口处境等的深远影响,重视绿色技术的长期适用和社会效应。在绿色技术的部署和推广方面,应深入思考、步步为营,不能一味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盲目推进“大快赶”项目。

“绿氢”先行一步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深了欧洲社会就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共识,欧盟及各成员国复苏计划均瞄准绿色经济发展转型,绿色技术选择与部署日趋清晰。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能源载体,既可作为合成燃料的基础,又可作为存储可再生能源的媒介,被欧盟寄予厚望。

  德国、欧盟、法国于2020年6月、7月、9月相继推出氢能计划,旨在强化“绿氢”概念,将上游可再生能源用于电解制氢,再以氢为能源储介作用于下游产业的低碳应用,从而打造“零碳”绿色产业体系图景。

  欧盟计划在未来30年累计向氢能产业投入约4700亿欧元,确保欧盟可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可以满足欧盟14%的能源需求,创造至少540万个就业岗位。

  欧委会同时宣布成立“欧洲清洁氢联盟”,由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民间机构、国家及地区能源官员和欧洲投资银行共同发起,旨在为氢能源的大量生产提供投资,满足欧盟国家对清洁氢能的需求。

  德国、法国均将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获得的“绿氢”单独列出,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投资用于氢技术研发、建设可再生电解槽,以提高“绿氢”产量、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同时,德法政府还资助企业将“绿氢”应用于去碳化转型和创新能源项目,力推“绿氢”的跨专业协同研发,激发产学研活力。

上中下游联通的绿色图景

  针对绿色产业体系上游,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以能源安全、多样化布局为切入点,谋求扩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权重。

  同时,欧盟始终将可再生能源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支柱,以连贯性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不断做大、做强。

  2005~2019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呈持续上升态势,由2005年的9.02%升至2019年的19.7%。欧盟主要国家海上风能、光伏等产业链从无到有,目前其可再生能源已基本实现产业自主、自给自足。

  在绿色产业体系中游,作为联通能源和应用的关键环节,能源媒介一直是欧盟绿色产业链发展的“瓶颈”。随着氢能源的部署与推广,欧盟未来将重点围绕氢燃料制造、存储、运输开展研发,初步打通氢燃料电池链的上游;同时聚焦可持续交通、可再生能源、气候与环境等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与学术及工业伙伴、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开展“绿氢”合作;在此基础上,带动法液空、迈克菲、法国电力等相关企业夯实氢能源制储环节、设备制造环节、供给环节的产业链建设,打造全球氢能龙头企业,最终形成“主力厂商+设备供应+配套服务+基础研发”的全产业链生态。

  在绿色产业体系下游,欧盟结合多年来在产业链上游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推广、产业链中游能源媒介的配套完善,正在向下游应用环节精准布局,瞄准自身优势产业实现技术迭代与转型升级。

  其中,德国结合自身工业和汽车制造业优势,一方面发展公共交通、重型公路运输、物流、海运领域的氢能源交通工具和氢能源乘用车;另一方面加强钢铁、化工及机械制造领域的氢能源应用,帮助碳排放密集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以及去碳化。

  法国则结合自身航空制造优势,大力资助氢燃料飞机的研发,将实现航空业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从2050年提前到2035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来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