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政府媒体“混合失信”冲击波
  新华网 ( 2021-05-18 07:15:39 ) 来源: 《环球》杂志
 

 

4月2日,一名戴口罩的行人走过印度新德里街头的壁画

  政府和媒体的“混合失信”,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社会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吴瑛

  政府公信力下降、新闻媒体失信或近乎失信……这样的景象并非危言耸听,根据美国盖洛普信任度调查和爱德曼信任度调查的结论,美国公众对重要的建制性主体产生信任危机,其中权力机构(如政府、国会)和新闻媒体的受信任度下跌最严重。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风险传播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负面社会情绪蔓延扩散,政府公信力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同时,世界各国主流媒体都面临着资本和技术的两面夹击,在与流量的竞争中寻找谋生之道,个体则开始寻求新媒体赋权……

  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怎么办?

西方国家社会治理一大难题

  政府和媒体的“混合失信”,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社会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西方公众对重要的建制性主体存在信任危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进行的多国调查印证了这一趋势。

  调查显示,法国和美国约2/3的民众、英国近半数的民众认为,他们的政治体系需要重大变革或彻底改革。德国则有四成民众支持这一观点。

  单就美国而言,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了从1958~2020年的60余年间,美国民众对联邦政府信任度的变化趋势,发现近年来民众的信任度徘徊于历史低点,有79%的民众表示了消极态度,其中65%的民众“几乎不相信”政府在做正确的事,甚至“从不相信”(14%)。

  针对新闻媒体信任度的调查也显示了类似趋势。

  美国人对新闻媒体所持的负面看法多于正面。只有6%的人对媒体“非常信任”,43%的民众对新闻媒体“信心不高”,其中11%表示“根本没有信心”。在美、英、法、德等国,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信疫”流行的困境

  在恐怖主义、全球性传染病、重大突发事件等发生时,信疫(信息疫情,infodemic)也会随之流行。假新闻和不实数据蔓延,网络谣言泛滥,侵犯隐私和话语暴力现象频发,由政府和传统媒体引领的主流话语却在被消解,形成“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困境。

  新媒体时代,“以事实驱动的传播”还在向“以情绪驱动的传播”转变。在互联网空间,负面社会情绪一经触动就会发酵和扩散,舆论极化现象凸显。部分用户求助于互联网模因(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通过图片、视频、表情包等多模态话语对信息再创作,在戏谑、隐喻、象征中渲泄情绪,实现抗争,使得舆论生态更加复杂多元。

  在互联网空间,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以及不同阶层的声音呈分化态势,圈层之间相互隔绝,“回音室效应”和“信息茧房”积累发酵,即使是奉所谓“意见的自由市场”为圭臬的美国,面对汹涌而来的假新闻和不断凸显的制度性危机,政府同样束手无策。

  信疫本身也可被视作一种元风险,有其自身生发、传播的逻辑,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公众对原初风险的感知。再加上跨国语境中的排外、仇外信息,信疫的流行,不仅产生一国国内的舆论内卷,还会激化民族国家间的对立。例如,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以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东方主义”“新殖民主义”等话语妖魔化中国,伴随中美经贸摩擦、南海争端、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发生,又出现“战狼外交”“疫苗外交”“中国援助谋利论”等污名化表达。这些话语在国际国内舆论的相互转化中,对中国政府公信力构成一定挑战,并对民族凝聚力、国家政治认同等产生影响。

创新理念和科学方法

  前车覆,后车戒。当前,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应在创新理念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在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提升政府公信力。

  一方面,加强多元主体对话,营造多元、开放、共享的对话空间,促进知识共享,推动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应加快结构化转型,在增强公信力的基础上提升舆论引导力。在坚持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激浊扬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构建健康稳定的舆论生态。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应及时、主动发声引导舆论走向,平衡事实引导与情绪引导,让“真相”跑赢“谣言”。

  在当前环境下,尤需注意的一点是,在重视事实引导基础上,加强情绪干预和引导,在不满、不信任、焦虑、惊恐、怨恨、愤怒等情绪产生的不同阶段,更加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减少负面社会情绪的影响。

  此外,利用5G、区块链等技术,以开放、整合、协同的方式开展舆论治理。例如,未来可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性、数据真实与节点验证特点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提高政府回应社会关切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2021年5月1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0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