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敏捷作战”:美军战备谋变
  新华网 ( 2021-06-23 06:32:19 ) 来源: 《环球》杂志
 

 

在立陶宛内米尔塞塔,美军士兵参加军演

    美军敏捷作战概念的提出,反映出美国面对其他大国崛起的焦虑心态,以及在军事上追求地区优势、相对优势和现实优势的选择,这是美军建设备战指导思想上的重要转变。

吴敏文

  “作为印太美军敏捷作战部署的一部分,我们正在组建一支分散部署的联合部队。”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不久前表示。

  什么是美军的“敏捷作战”和“敏捷作战部署”?它究竟要干什么?

体系化全域作战

  信息化军事变革以来,美军不断以创新作战概念引领军队建设,主动塑造战争形态。2015年9月,美空军发布《空军未来作战概念2035》,提出了敏捷作战概念。目前对敏捷作战概念的界定,也主要来自美空军。

  兼及海、陆军对敏锐作战的认识,军界将敏捷作战大致界定为:涵盖陆、海、空、天、电、网等全维空间,通过敏锐指挥控制,实现多维力量与能力的一体化,在应对既定挑战时,迅速生成多个解决方案并在多个方案之间快速调整,以灵敏快捷的整体作战能力赢得作战胜利。为达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在战术上机动灵活,而且需要在装备研制、实验和定型、采购上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

  快速性是美军敏捷作战的本质和基本要求。达成敏捷作战的快速性,需要在认知和行动两个环节都实现快速反应。认知环节包括达成侦察、预警、分析、判断、决策的快速性,行动环节则主要取决于作战平台的快捷反应和高速机动。

  信息化、智能化作战体系是复杂的巨系统,遵循“木桶原理”,系统的总效能取决于最短的部分。具体到敏捷作战,其平衡性包括:一是军种和作战空间的平衡,不能片面追求某一军种或某维空间单兵独进,而是各军兵种、各维空间平衡发展;二是作战系统和作战平台之间的平衡,无论是信息传输、处理、利用,还是兵力火力的机动与突击,都不能突出一点不及其余;三是资源成本和作战效能的平衡,在尽量降低成本消耗的前提下获得所需作战效能。例如,在太空作战领域,美国防部提出重点发展小型低成本运载火箭和低成本小卫星,作为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达成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是在多个作战域之间实现跨域协同,敏捷作战的融合性包括三大层面:技术融合,即将传统技术和人工智能、自主技术等融入敏捷作战;力量融合,即利用广泛互通性技术和动态指挥控制能力,将联合部队、联盟部队和跨机构成员、伙伴融合到敏捷作战中;效能融合,即通过跨域协同,将各维空间作战效能融合一体,达成效能的叠加和溢出,尽量减少作战效能的抵消和耗散。

三军各出招

  为加速空军敏捷作战能力的创新和实现,美空军成立了由空军副参谋长直接领导的“空军部队创新工场”。2018年1月11日,“空军部队创新工场”在美空军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正式成立,其组成包括空军现役军人、学者、地方高校学生等,共有拉斯维加斯中心等3个研究机构。

  美国防战略从反恐重返“大国竞争”以来,美海军主管科研与采办工作的助理部长戈伊茨认识到,美海军必须加快从技术研发到能力交付之间的进程。为此,戈伊茨大力推动“海军敏捷作战”创新计划,通过协调汇集海军内部创新和快速采用商业创新,加快技术创新与能力交付的节奏,使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具备快速应对潜在高端冲突的敏捷作战能力。

  2019年2月,戈伊茨提出设立由其本人直接领导的“海军敏捷作战办公室”。同年9月,戈伊茨宣布,将在全美各地建立以“快速拓展海军协同各地区学界、业界及政府创新能力”为使命的“技术桥”。11月25日,这一创新机制成立。

  美陆军将发展敏捷作战能力的任务主要授予美陆军未来司令部,司令迈克·默里将陆军敏捷作战的赋能技术归结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自主系统技术加网络和数据的“3+2”模式。在美陆军看来,未来战斗的争夺将集中在敏捷、不对称和网络化的系统与行动上。这将为包括动能和非动能打击在内的作战行动带来速度和精度上的优势。美陆军同时认为,有限的机动和携行保障能力是其敏捷作战、远程作战面临的最大挑战。“打仗就是打后勤”虽适用于所有军种,但它确实主要是陆战时代形成且至今仍然被强调的结论。

  利用已有资源和现地资源进行作战物资的战地按需制造,对于陆军作战部队遂行敏捷作战、远程作战任务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这一思路虽然颇显传统,但技术应用已经完全更新。据美陆军研究实验室公开的最新进展,美方重点围绕三类不同材料进行研究和实验:一是直接在战地生产用于增材制造的金属粉末,用于零部件实时维修或制造;二是利用战地沙土和3D打印制作铸模,制造所需部件;三是将废弃塑料用于增材制造,制作可拉伸式用具。

敏捷作战对准“大国竞争”

  敏捷作战概念出现的重要背景之一,是美国军事战略从反恐向兼顾“大国竞争”转变。美军大力发展敏捷作战能力,正值美国把军事战略确立为“大国竞争”之时。这就决定了美国“大国竞争”军事战略的矛头所向,与敏捷作战的指向具有高度一致性。

  首先,在对象上明确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最先提出和界定,来自2010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2010年5月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的《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构想》。上述两个文件有300多处提到“中国”和“解放军”,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美军面对的最严重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

  美方将“反介入/区域拒止”综合界定为“采取一切行动,阻止或延缓对手向特定区域投送关键能力,阻碍其在特定区域的行动自由”。美军将我军的反卫星、网络战能力,反舰弹道导弹、潜艇和装备先进战机的航空兵等,作为我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重点。

  其次,在措施上加强敏捷作战部署。基于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军在世界各地建设有庞大的基地群,仅在西太平洋第一、二、三岛链就有东北亚基地群、关岛基地群、夏威夷基地群、澳新基地群、阿拉斯加基地群等五大基地群。美军在每一个基地群都部署了强大军力,这是美军力量前沿存在的体现,也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美军进行快速、敏捷军事干预的重要依托。

  但随着其他大国军事实力特别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快速发展,美军担心一旦爆发与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其大型基地将面临灭顶之灾。为了规避风险和达成敏捷作战目的,美军认为需要加强“敏捷作战部署”。具体包括两大步骤。

  一是在基地建设上适应敏捷作战需要,包括分散配置前沿基地,即在巩固已有的与日本、澳大利亚同盟基础上,美国将积极发展同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以获得越南金兰湾基地、菲律宾克拉克基地、泰国乌达堡和科瑞特机场等的使用权,从而实现在该地区前沿基地的分散配置;同时,部署备份前沿基地,如修缮在天宁、塞班和帕劳等地的小型基地,在岛上贮存油料、弹药及其他必要物资,以便在关岛基地不可用的情况下作为替代选项。

  二是在兵力部署上适应敏捷作战,将当前美军兵力集中配置在大型、综合性军事基地的方式,改为“化整为零”的分布式部署,以增强美军作战体系的抗摧毁性。

  “敏捷作战部署”将使美军更具有隐蔽机动和灵活反应能力,有利于美军创新机动打击样式。在增加对手作战难度的基础上,美军可将力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间,随时在多个地区迅速转移,达成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的效果,提高美军的生存和抗打击能力,同时迫使对手同时应对大量目标,使攻防计划复杂化,从而保持美军军事优势和作战优势。

  第三,加强针对性“敏捷作战”联合演练,加速敏捷作战能力形成。2019年3月6日,美、日、澳空军举行了首次多国“敏捷作战部署”演习。美海军陆战队派出1架F/A-18战斗机和1架C-130运输机,演示了如何在前沿简易机场有效运作的作战能力,强调盟国部队可在短期训练后掌握相关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全球到达和灵活部署,实现多国作战装备和人员之间的无缝集成,提供快速响应能力与敏捷作战能力。这是对“敏捷战斗部署”战术可行性的有效尝试和检验。

  与此同时,美军开始拓展敏捷作战的思路和赋能方式。例如,美军最新推出了“动态武力运用”概念,强调通过军事力量的动态部署和编组,使美国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向全世界投送力量,从而减少对手的战争预警时间。以美国空军为例,2020年6月布朗出任美国空军参谋长后,不再拘泥于前国防部长马蒂斯所强调的保持战机80%完好率的战备指标,而是通过任务执行率、训练时间、部署周期等综合衡量指标,来考评空军力量的战备能力。这也是美军推进敏捷作战部署和加快敏捷作战能力形成的步骤。

  总的来说,与美军此前以遥遥领先的资源优势和军事优势追求战场整体优势、绝对优势和未来优势相比,美军敏捷作战概念的提出,反映出美国面对其他大国崛起的焦虑心态,以及在军事上追求地区优势、相对优势和现实优势的选择,这是美军建设备战指导思想上的重要转变。美军这一转变,也会给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军事战略所针对的崛起大国,带来实质性威胁。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来源:2021年6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