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建筑业迎考碳中和
  新华网 ( 2021-08-10 15:27:08 ) 来源: 《环球》杂志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的

又一标志性项目,融汇中新两国绿色建筑的理 念与经验,绿色建筑率达100%

    “绿色建筑应该是中国下一步节能减碳的主阵地,而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将大有可为。”

《环球》杂志记者/张海鑫

  极端天气席卷全球,再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各国绿色低碳的转型步伐也正在加快。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双碳目标”为各行各业碳减排划定时间表,碳排放大户建筑业也积极迎考。

  欧盟推动建立碳关税制度,更是增加了减排的紧迫性。7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上表示,“绿色建筑应该是中国下一步节能减碳的主阵地,而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将大有可为。”

极端天气拷问碳排放大户

  多国气候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是极端天气频发的诱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地球不断变热,这些热浪让极端天气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更加强烈和频繁。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认为,最新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助于“提高各级决策者对地球,尤其是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局势的紧迫性和严重性的认识”。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日前表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将在各主要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加速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

  国内各行各业都在明确碳减排相关路径,建筑业更是走在前列。

  “我们每建造1平方米房屋,要产生0.8吨的碳,中国建筑碳排放量远远高于交通运输业和生产制造业。因此房地产建筑业发展绿色建筑、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侯云春表示。

  实际上,中国的建筑业绿色转型已尝试多年。“国内的绿色建筑已经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强调‘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到更多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居住感受,再到如今的3D打印房屋、箱式房屋等可重复拆装移动和循环利用的建筑,我们的绿色建筑理念不断升华。”从上世纪90年代担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到后来创立“全联房地产商会”,聂梅生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全过程。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为助力建筑业碳减排,各国绿色金融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在“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上表示,“目前全球债券市场规模大概在100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在过去几年发展非常快,每年以50%~60%的速度发展,但仍然只占全球债券市场的1%左右,我们希望可以在接下来几年上涨到20%,这就意味着未来有几十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聂梅生分析,“全球绿债对绿色建筑的支持率是30%,而中国不足10%。需要一个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让金融机构能够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也在论坛上指出,目前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已被纳入绿色信贷项目标准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各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相关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包括支持绿色建筑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建筑主题基金等,但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马骏建议,“金融政策在保证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应该对绿色建筑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政策,保证绿色建筑的融资可获得性优于非绿色建筑。金融机构也应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低碳发展的要求,创新研发一批新的金融产品,比如银行投入力量分析绿色开发贷和绿色按揭贷的违约率与非绿贷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研发绿色建筑开发贷、按揭贷、建筑光伏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绿色建筑保险产品,针对绿色建筑产业链开发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与绿色建筑减排相关的碳性能产品,等等。”

期待绿色金融体系创新

  针对绿建金融与绿色建筑的匹配难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论坛上透露,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以来立足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这三大功能,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的体系建设,已初步探索形成了绿色金融的五大支柱,分别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不断加强、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何华权介绍,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4年来,广州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在平台建设、信息披露、融资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成果。截至2021年6月,广州地区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42%;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780多亿元,总量居各试验区首位。

  此外,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实现交易累计成交接近2亿元,占全国成交额的1/3以上,在全国碳排放试点区域里排名第一。2020年,广州新增民间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已达80%。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晖介绍,广州开发区已列入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区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11家,产值约2364亿元,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资本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可持续金融中心、金融科技高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人民银行也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绿色金融的引导支持作用,也要总结、提炼这些试点地区好的经验,加以推广。”雷曜表示。

  除地方政府的实践外,房地产企业也在为建筑业转型积极探索。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介绍,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与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历时6个月调研编制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显示,中海发展、万科集团、首开地产等在“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排名前10的企业,2020年新开工面积高达2.74亿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三星级认证的面积为7048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747万平方米,充分显示出头部房企在绿色地产领域的贡献度与集中度。

  这些企业也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绿色债券市场的青睐和支持。谢文泓介绍,“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绿债市场不景气,但投向建筑领域的绿债规模较2019年仍翻了一番,主要原因是国内很多企业在境外发行绿色美元债。国际市场对绿债特别是房地产绿债接受度比国内高,2020年有16家中资机构发行了美元债,规模总计600亿元人民币。在境外发行绿色美元债虽然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元的融资渠道,但关键还在于标准,包括认证和披露的框架是否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来源:2021年8月1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