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东北亚经济圈还缺什么
  新华网 ( 2021-11-09 06:58:58 ) 来源: 《环球》杂志
 

 

9月24日,第十三届东北亚博览会展出的延边朝鲜族特色商品

  政治博弈、领土争端、国家之间缺乏信任等使得东北亚地区虽然具备地理、经济等合作基础,但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远低于欧盟、东盟等世界上其他区域组织。

颜泽洋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约为4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中日、中韩经贸合作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23.7%和28.5%;前8个月,俄罗斯与吉林省的双边贸易额达到51.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一系列数据说明,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广义的东北亚地区是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以及蒙古国在内的广阔区域,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经济发展比较活跃,发展潜力较大。但一直以来,一些因素导致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尽如人意,存在问题较多。构建东北亚经济圈,还缺什么?

发展潜力大

  数据的增长,说明东北亚经济圈具备一定的发展实力。

  首先,东北亚经济圈合作契合地区多国自身发展战略。

  日本的日本海经济圈、俄罗斯的远东大开发战略、韩国的欧亚计划、朝鲜的罗先开发、蒙古国陆海运输通道的积极建设,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战略的实施,都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早在2016年,中国便推出了一系列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的政策,近来更是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为基础,推动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经济合作格局。

  因此,东北亚经济圈的构建具备稳定的政治基础,是地区各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有效交叉点。

  其次,东北亚经济圈具备经济要素互补的优势。

  中国地理面积辽阔但人口众多,煤炭、石油、木材等资源人均占有率较低,近年中国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资源进口量显著增长,这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同时,韩国和日本也是资源进口国。东北亚地区的资源储量较为丰富,能源开采率较低,能够为地区能源进口提供一定的支持。相对应地,中日韩制成品出口较为发达,在经济合作中还可提供劳动力和科学技术,这些生产要素互补可为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相互支持,形成进出口贸易的动力来源,经贸利益冲突较少显示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这为东北亚经济圈构建提供了保障。

  另外,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东北亚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出了贡献。

  第三,东北亚经济圈构建具备内生动力基础。

  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巨大的区域市场,将会扩大市场需求,加强市场竞争,刺激投资及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合理化和重组,提升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内部各国的经济增长,符合地区各国发展利益。

  通过推进东北亚经济圈建设,逐步确立多边合作机制,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向东北亚地区延伸,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繁荣和地缘政治关系稳定,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

  近年,中日、中韩、中俄、中朝、中蒙等双边经济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为推动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临问题多

  构建东北亚经济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提法由来已久,但从实际成效来看并不理想,地区合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较为复杂。

  东北亚地区以朝鲜半岛南北对立为标志的冷战结构仍然存续。另外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悬而未决的历史认识差异和其他问题,加上各国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导致地区内国家间纠纷不断,损害了不同国家之间国民感情和政治关系,也使得区域安全保障体系无法建立。

  另外,美国虽然是东北亚域外国家,但其地区影响力仍然较大——美国是日本和韩国的军事盟友,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也非常紧密,而且始终是半岛问题关键角色之一,中美和俄美关系则是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焦点。

  政治博弈、领土争端、国家之间缺乏信任等使得东北亚地区虽然具备地理、经济等合作基础,但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远低于欧盟、东盟等世界上其他区域组织。

  二是合作机制并不健全。

  一方面,囊括东北亚域内所有国家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东北亚地区当前虽然存在多个小多边合作机制,比如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俄罗斯创办的东方经济论坛等,但覆盖面不够全,影响力不够大,难以成为东北亚合作机制的形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1年就启动了图们江地区发展计划,基于此建立起大图们倡议机制,旨在扩大成员国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对话,促进经贸及跨境项目合作。该计划涵盖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和韩国,起初朝鲜也在内,但后来由于朝核问题等导致大图们倡议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东北亚经济圈难以构建全区域一体化的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政府间保障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缺失。目前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经济合作大多依靠企业自身驱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可靠的合作机制的保障,因此不仅针对性不足,还存在信息滞后、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

  另外,国家间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监督力度有待提升,对合作项目的成效和进度方面缺少追踪影响了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效。

  三是经济发展与合作不够平衡。

  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动力。近年来中日、中韩、中俄等多个双边经贸关系活跃,特别是中韩、中日双边贸易都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中俄贸易增长也较明显,但目前两国贸易以政府间大项目拉动为主,亟需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市场主体更广泛参与。

  日韩虽也想扩大与俄罗斯贸易规模,但由于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制裁,俄远东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市场价值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双边经贸规模提升有限。朝鲜受制于国际制裁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易急跌,与区域内国家贸易接近冰封。

  四是全球区域合作新发展趋势带来竞争和挑战。

  当前,东盟各国和中日韩三国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完成签署,日本主导推动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接近全面生效,而中国已经提交加入申请。这些协定对东北亚地区自贸协定有一定替代效应,也削减了地区国家构建东北亚自贸区的动力。

  此外,疫情加速逆全球化趋势,各国纷纷增强本国企业独立性和抗击非传统性风险能力,确保供应链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打造本国政府可控的国内产业链,制造业回流或成为趋势。同时,各国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都希望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维护本国利益,这都使得地区内经济深度合作更加困难。

未来仍可期

  东北亚经济圈的构建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未来仍前景可期。这需要有关各国共同努力,坚持正确发展方向,采取切实措施,行稳方能致远。

  第一,不断完善东北亚地区合作机制。针对当前地区内合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基于已有合作机制进行丰富和完善,并不断拓展。

  比如,完善图们江国际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机制的行政级别,推进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积极利用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机制,逐步邀请域内其他国家加入一起解决地区环境问题,并由环境保护开始,拓展至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及海洋安全、实现绿色经济等领域,通过扩大合作范围,最终构建完善的东北亚区域多边合作机制。

  第二,推进东北亚经济圈产业链连接升级。充分利用东北亚地区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之间的互补优势,以各国发展战略为基础,完善地区间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构筑东北亚地区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产业供应链。

  同时,以中欧铁路运输通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共同构筑欧亚大陆物流大通道,把东北亚、中亚及欧洲地区连接起来,盘活东北亚地区产业供应链,形成东北亚经济圈与全球经济圈的融合。

  第三,加强交流,增强互信,夯实合作基础。当前东北亚地区各国都面临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共同课题,同时国家间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另外,东北亚地区国家具有历史文化连接和民间交流传统,域内国家可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大力推进各国间的人文交流,夯实友好交往合作的情感和民意基础,同时政府注重引导,增强互信,为东北亚地区合作构建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所)

来源:2021年11月0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