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许鞍华的选择
  新华网 ( 2021-11-22 06:42:25 ) 来源: 《环球》杂志
 

 

工作中的许鞍华(左)

  “人们有时候觉得导演特别崇高,有时候又觉得他们无能,其实导演也只是个人而已。”

《环球》杂志记者/乐艳娜

  “张爱玲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日子、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知道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生活、过上这样的日子。就努力去做,毫不手软,对自己不手软,对周围也不手软,坚持明确地去追求。写作也是一样,她坚持这么做,也这么过了一辈子。”

  电影《第一炉香》上映引起巨大争议之后,作家冯唐在他读张爱玲原著的节目里,说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一解读适用于张爱玲,也同样适用于《第一炉香》的导演许鞍华。

  拍摄手法、选角、改编……各种争议扑面而来,2020年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后推出最新作品的许鞍华,似乎遭遇了导演生涯的“滑铁卢”,让自认为对评论反应有些“迟钝”的她也颇感“惊讶”。

  她感叹自己跟不上时代,“应该去学习”;她对电影是否成功有着自己的理解,认为只要打动了自己,就能打动别人。日前,《环球》杂志对话许鞍华,更深了解了她的矛盾,以及执着。

“我被张爱玲迷住了”

  《环球》杂志:第一次读《第一炉香》是什么时候?

  许鞍华:1978年,我在香港看了张爱玲的中篇跟短篇小说集。看完特别喜欢,被迷住了。我那时刚念完香港大学,小说里写的香港那些景色栩栩如生,加上她那种主观性的描述,很像一个幻觉,觉得特别好。

  我读她的作品,跟读其他作家的一样,都是跟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印证的。比如说家里老一辈的情况,读到与自己生活中有相似的和不同的地方,都会觉得有趣。张爱玲的很多生活经验我也有,比如在香港念大学,她描述得很准确,我自己表达不出来的,她都表达了。

  《环球》杂志:小说里的爱情也迷住你了吗?

  许鞍华:没有,因为张爱玲写爱情是非常客观和理性的,非常写实。《倾城之恋》是这样,《第一炉香》更深刻,女主人公爱上了不能爱的人,还付出了所有的代价,这是极端的残酷,是很悲剧性的。很多人写爱情写得比较理想化,但张爱玲不是。

  《环球》杂志:对张爱玲各个时期不同的评论,有没有让你觉得比较意外的?

  许鞍华:我看过许多关于张爱玲的评论,都很好。那些关于作家的排名、关于她的重要性的,我不是特别在意,因为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这毋庸置疑。我需要再多看看她的作品,再多了解她一点。最近几年出版了她的许多东西,光书信就有600多页。我读完这些书信,感觉跟我以往的印象截然不同。以前觉得她到了美国以后无所事事,非常失意,但看了她的信,觉得她其实是很忙的,活得很高兴。

  《环球》杂志:这次对电影《第一炉香》的评价,是否也让你觉得比较意外?

  许鞍华:我对最近电影收到的反应是有一点惊讶的,也许我年纪大了,说的话和现在年轻人说的不一样。

  观众看电影,也许会有一种固定的反应。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他们就觉得有点无所适从。比如看武打片,肯定要看打戏,但武打片也可以是人文的。再比如电影可以是轻松的,也可以是悲壮的,悲壮跟轻松其实并不互相排斥。《第一炉香》这种既文艺又带些黑色调性的类型,可能有点超出观众观看的固定习惯。

  拍电影是导演的选择,是一种个人表达,与观众想看什么有冲突,是OK的。老是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个角色突然就变成这样了?为什么不表达那个变化的过程?但其实,好多人的变化就是一瞬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化了。我只是表达可以表达的东西。

“拍能打动自己的戏,也会打动别人”

  《环球》杂志:你改编了3部张爱玲的作品,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改编有多难?

  许鞍华:我觉得需要把她的意向和表达转化为一个总体的原始感觉,像一整个宫殿表达出来,而不是具体到这个宫殿里摆了一盆仙人掌,这样会好些。

  把张爱玲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对白是个问题,原作对白都很长,而且千回百转,不是第一遍就能听明白她在讲什么,演员也很辛苦,因为对白显得不自然。我拍的时候也很担心,到底是用忠实于原作的方法来表现,还是重新创作?最后选了折中的办法,尽量像张爱玲,但更自由一点,这需要非常好的创意和非常大的胆子,我两样都不太够。

  《环球》杂志:会去自己的社交账号看评论吗?会去辩解吗?

  许鞍华:我没有社交账号。评论也会看一些,但不会常常看,最近看得比较多。我觉得已经说得够多了,不应该老去解释。大家都谈会比较好,而不是捍卫自己的立场。没什么好捍卫的,如果大家觉得不好,那就是不好,不要再这样拍了。

  《环球》杂志:现在香港电影面临着演员断代、剧本创作难等困境,你觉得主要原因出在哪里?

  许鞍华:市场都没有了,就没有投资了,这是很自然的,我不觉得很奇怪或者很可惜,因为电影都会跟着时代而变,每一个时代,不同的地方都有其电影的黄金时代,比如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是黄金时代,后来就没有了。这是很难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是可以鼓励,韩国电影就是政府培养出来的,就是大力投资、培养人才。

  《环球》杂志:你的电影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你觉得中国电影要打动西方观众,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许鞍华:好电影是可以冲破文化隔膜的。要拍出人类共通的情感,让人家看了就感动,这个说起来非常神秘。比如我拍《天水围的日与夜》,非常地道的香港电影,讲的是广东话,没想到在内地有这么多观众喜欢。这种打动不是计划出来的,拍能打动自己的戏,也会打动别人。

“导演不比观众伟大”

  《环球》杂志:从《第一炉香》中可以看到殖民地时代的香港和同时期的上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你怎么看那个时代?

  许鞍华:其实很多东西跟好坏没有关系的。现在人们看到的好多上世纪40年代的香港画面,都是码头文化,因为很多都是外国人拍的比较猎奇的东西。我觉得那个时代比现在简单得多,城市里人不多,感觉没那么挤,人跟人的关系和现在也完全不一样,邻居、同学、夫妻不是商业上同事的这种关系,完全不一样。

  《环球》杂志:你最满意自己的哪部作品?

  许鞍华:就是大家喜欢的那几部,《女人,四十》之类的。这不是成就的问题,有的电影没那么叫座,但成就却比较大,因为没人拍过这个题材,第一次拍的成就肯定比一部叫座的戏大,我是这样计算的。这不是终极的,因为电影文化是连续不断的,一定要开发,延续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我觉得这比叫座更重要。

  《环球》杂志:接下来准备拍什么?

  许鞍华:我想暂时休息一阵子,然后再看有什么好的可以拍的。要多想想观众的要求,再来拍就会事半功倍,选择比较清楚了再拍,就不用那么担心票房。

  《环球》杂志:还是会挑战自己?

  许鞍华:对,我应该去学习。这两年社会变得太厉害了,我现在出去,不会用网络支付,不懂叫车,也不懂网购。如果继续工作,必须学习这些基本的技能,要不然就不属于这个社会了。

  《环球》杂志:票房现在对你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许鞍华:以前是的,是唯一的标准。我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如果票房不好,就是狗,一直到拍到比较好才能见人。现在不是了,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得奖了,比如人家说好,比如影响力,都可以。

  《环球》杂志:现在拍电影,压力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许鞍华:不管什么时候拍戏,压力都很大的,时间的压力、经费的压力、人事的压力,等等。我喜欢拍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压力很大,永远是个挑战,如果不难也就不想做了。我也很喜欢教书,或者做其他的工作,但这个学生教得好不好,要10年之后才知道,不像电影一上线就可以看到了。

  人们有时候会觉得导演特别崇高,有时候又觉得他们无能,其实导演也只是个人而已。我觉得当导演是人家给你的恩宠,不是你自然地就高高在上。人家给你这个机会拍一些东西表达自己,机会其实是很难得的,不能因为这样就觉得高人一等了。我不会觉得导演比观众更伟大,他们一说我伟大,我就发抖。

  《环球》杂志:以后有可能拍电视剧吗?

  许鞍华:我也可以去拍电视剧、拍纪录片,不是一定要拍大片。身份不是问题,精力才是问题。因为拍剧比拍电影辛苦多了,要求体力是双倍的。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2021年11月1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