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沙漠中的“新埃及诞生标识”
  新华网 ( 2021-12-07 07:25:12 ) 来源: 《环球》杂志
 

 

6月17日拍摄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标志塔

主体建筑封顶建设现场(全景相机拍摄)

  “新行政首都的开放将标志着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埃及总统塞西如是说。

《环球》杂志记者/许苏培(发自开罗)

  一位曾驻埃及工作多年的同事,被问起对开罗的印象时,想了想,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了7个字:好脏好乱好快活。

  《环球》杂志记者来埃及时间并不长,但深以为然。

  不过,情况可能要发生变化了。根据总统塞西的指示,埃及政府将从12月起,迁往首都开罗以东45公里、沙漠地带的新行政首都。届时,新行政首都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试运行。

  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政府搬迁计划一再推迟,但埃及终于朝着这个2015年就已启动、被塞西评价为“新埃及诞生标识”、被外界广泛认为是埃及为“迁都”做准备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迈出了从建设到运行的第一步。

“老开罗”不堪重负

  开罗是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城市,也是未曾遭受战火洗礼、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因为曾经长期的殖民历史,这座千年古都西式建筑林立,同金字塔、清真寺等本土元素一道,构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风貌,每年吸引着大批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开罗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由于国家全境95%以上位于沙漠地带,埃及约96%的人口聚居在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开罗作为首都,是埃及绝对的政治、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万人。

  城市不堪重负的一大表征是交通拥堵。世界银行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开罗的交通成本每年高达470亿埃镑,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约2.5%。世行还预计,到2030年开罗交通成本将增加一倍以上。而与开罗同期对比,雅加达的交通成本占印尼GDP的0.6%,纽约占美国GDP的0.07%。

  “在开罗,开车是一门艺术。”埃及当地杂志Enigma Magazine在一篇名为《如何从开罗交通里幸存》的文章中,开篇就这样吐槽。

  复杂的交通状况,练就了开罗人“野而高超”的车技,记者在开罗街头放眼望去,也几乎找不到一辆没有任何擦碰痕迹的汽车。

  更让埃及政府头疼的是,尽管做了各种尝试,开罗人口仍在急剧膨胀中。

  2021年,独立组织“世界人口统计”发布的数据显示,埃及人口已超过1亿,而开罗人口突破2100万,在“全球十大人口最多城市”榜单中排名第七,超过北京(排名第八)。

  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供电短缺、绿地不足……如今的开罗,“大城市病”的病症一样不缺,城市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长期为“大城市病”困扰,城市扩张势在必行。埃及的执政者很难不把目光投向国内广袤的沙漠之上。事实上,从上世纪70年代起,埃及就未停止过“沙漠造新城”:10月6日城、阿莱曼新城、斋月十日城、新开罗……开罗周边的卫星城相继诞生。

  而新行政首都项目,正是埃及这40多年来沙漠造城探索的最新作品之一。埃及政府声明,该项目是“埃及2030年愿景”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公民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区域,应对埃及人口的快速增长。

“新都”美学与雄心

  按照埃及政府规划,新行政首都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包括政府办公区、商务区和外交区,其中政府办公区包括10座综合体,政府内阁、众议院总部和34个部委将搬迁至此;二期和三期主要是住宅区,建成后预计容纳超过650万居民。

  新行政首都城市发展公司公关经理哈立德·侯赛尼向《金字塔周刊》透露,12月的试运行主要涉及政府办公地点搬迁,目前还没有进行到公务员的住宅搬迁这一步。

  智慧化运营、垃圾回收及时、大面积采用太阳能发电、未来计划实现无现金支付……仔细研究新行政首都的规划纲领不难发现,新城科技感、现代感十足,与古老的首都开罗有着几乎是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而且很多规划都是对开罗种种问题的直接回应。

  “我们希望在这里努力解决过去开罗遇到的全部问题”,侯赛尼说。

  不少埃及民众也看好新行政首都项目。《环球》杂志记者采访的一些当地民众纷纷表示“新首都”对埃及来说很重要。

  “这是一个对于埃及未来非常重要的项目,未来将成为埃及的行政首都。”市民埃尔萨伊德说,“不过,开罗仍将是埃及的主要首都。”他还补充道,新行政首都的房价“有点儿高”,不过还好可以分期付款,他未来打算在那里置业。

  开罗的一名大学生表示,新行政首都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助于分流开罗人口,消灭贫民窟,吸引年轻人安家落户。

  一座智慧型城市,是埃及对新行政首都的定位。而规划背后的功能主义气质,让人不由想起巴西利亚,这个世界迁都史上的经典案例。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同样也是因为旧都人口过多,不堪负荷,需要重新打造一座纯首都功能的城市。虽然对巴西利亚的评价有待沉淀,但这座现代主义新首都展现了巴西拥抱未来的进取气质——这也是埃及新行政首都想要向世界展示的。

  之所以说新行政首都是埃及沙漠造城的最新作品“之一”,是因为埃及当前还有其他13座第四代城市正在开发中。这14座新城,连同塞西推动的大埃及博物馆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埃及国家公路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基建工程,代表了埃及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雄心和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深度参与了埃及新行政首都的建设。中国建筑埃及分公司承包了新行政首都核心区域的中央商务区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包括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标志塔项目,其塔冠最高点达385.8米,建成后将成为非洲第一高楼。

  选址上,新行政首都坐落于开罗和苏伊士运河中间位置,距离开罗附近多个城市以及开罗国际机场都只有数十公里,而多条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轻轨和高速公路,未来将把这些城市连线成面,推动尼罗河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新行政首都这一落子,正意欲盘活开罗周边,增强“超级都市圈”效应。

  “新行政首都的开放将标志着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塞西如是说。

走出河谷向未来

  古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个文明古国依尼罗河而建,古埃及曾孕育了灿烂的尼罗河农业文明,一度是地中海地区著名的产粮地,被誉为“罗马帝国粮仓”。

  然而,进入现代,随着人口暴增,埃及沦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自主产粮无法养活本国上亿人口。人口剧增带来的城镇扩张还不断蚕食着本就不多的农业用地,进一步加剧了埃及粮食进口依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埃及每年有40%的粮食需求依赖进口,花费25亿美元外汇,这已成为埃及现代化路上的沉重负担。

  因此,埃及必须走出尼罗河河谷,把河谷让给耕地,向外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然而,对于目前的埃及来说,这一梦想的实现,显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以新行政首都为例,尽管这一项目展现了埃及的现代化决心,但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据了解,项目建设预算一再升高,已经从2015年规划之初的450亿美元升至近期的近600亿美元。

  埃及政府住房部发言人阿姆尔·哈塔布表示,尽管政府12月即将搬迁入驻,能够正常运行,但新行政首都彻底完工还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

  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在遥远的未来,新行政首都的建设成本将会变成怎样一个天文数字,或许只有天知道。

  从历史来看,除了被联合国人居署认为是比较成功的阿莱曼新城项目,埃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新城,大多数居住人口不超过50万,远未达到政府预期。而上世纪后期建成的巴西利亚,不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而且已经跃居拉美大城市中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列。

  尽管沙漠造城蕴含的“人定胜天”精神值得敬佩,但回归现实,不具备海湾石油国的经济实力,埃及此举确是一件难度系数超高的挑战。

  而从埃及经济现状来看,当前政府债务非常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1年埃及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其GDP的91.4%,总融资需求达到GDP的36.9%,有可能面临债务延期或重组风险。

  在此背景下,政府“大兴土木”的同时,在电力、粮食等各项民生补贴上“节衣缩食”,已引发不少民众和经济学家的批评,认为政府没有把钱用在真正改善民生上。

  有埃及当地人士吐槽,塞西发现,修建一座新城市或拓宽苏伊士运河,要比修修补补让绝大多数埃及人能勉强维持生活容易得多。

  在国内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埃及为什么还要坚持同时上马如此多的烧钱基建项目,尤其是在短期无法看到收益的情况下?

  2011年“中东剧变”后,埃及经济发展凋敝,社会矛盾突出。塞西在稳定政局后不久,开始进行包括金融改革、财政改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在内的经济改革。2015年,埃及在沙姆沙伊赫召开经济发展大会,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投资者参会。就是在这场大会上,埃及政府提出了新行政首都项目。

  从一开始,新行政首都项目就不仅仅是一个埃及本土的基建项目,更是一个吸引外资的大型投资项目,是塞西政府向世界树立的颇具象征意味的“改革旗舰”。

  不得不说,尽管疫情重创了埃及这个旅游大国,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它的经济增长,埃及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为2020年中东和北非地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标准普尔确认埃及货币信用评级为“B”,这是自疫情以来该评级连续第4次保持稳定。

  这些或许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塞西将新行政首都上升至“新埃及诞生”的高度,为什么释放出了被外界解读为“迁都”的信号,以及为何提出超前又烧钱的智慧城市方案。

  “新行政首都,相当于埃及招商引资的大型三维沉浸式PPT啊。”有人这样感慨。

  目前,埃及正面向全社会公开征名,为新行政首都选择名称、标志和口号。

  也许未来有一天,规划者关于新行政的美好设想都会实现,但在眼下,更为重要的是,埃及正在努力向全球资本发出信号:这个文明古国,比起辉煌的历史,它更要努力拥抱现代化未来。

来源:2021年12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