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3D打印与航天
  新华网 ( 2021-12-17 07:31:53 ) 来源: 《环球》杂志
 

  在更广阔的未来,也许我们可以带着3D打印机去其他星球,甚至使用该星球的土壤作为材料进行3D打印,打印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大本营”。

徐鸣

  今年,一家名为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的美国公司已累计把超过10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家火箭公司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大部分火箭发动机是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

  当前,越来越多的航天公司正在使用3D打印技术研制航天产品。3D打印技术其实是“增材制造”的通俗说法。传统的减法制造是从一块材料中雕刻成品,而增材制造,是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材料逐层堆积固化的制造技术。通常,用3D打印技术加工金属类的产品,其原材料是金属粉末;用3D打印技术加工非金属的产品,原材料是丝材,打印过程类似“结茧”的过程。

  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有什么好处呢?现在,在航天制造包括卫星和火箭等产品的研制方面,传统制造模式面临部件设计结构复杂、工艺流程长、材料成本高等问题,3D打印技术则可以满足部分航天产品“更轻、更快、更便宜”的设计与制造需求,是航天领域未来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变革方向之一。

  那么,更轻、更快、更便宜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在复杂结构的航天元器件的研制中,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软件的数据模型直接成型,无需借助机械加工或者模具就可以完成零件的研制,同时可以很好地实现传统机械加工无法实现的异形结构,极大地缩短研发和研制周期。

  其次,相比于传统工艺,3D打印在加工过程中能对粉末以及丝材进行充分利用,减少切割等造成的浪费,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2016年,美国航天局通过3D打印生产的火箭零部件涡轮泵,与传统的焊接和装配技术相比,其原材料消耗减少了45%,制造该零件的整体成本仅为过去的35%。

  最后,3D打印技术可以为航天器“减重”。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软件算法,可以对零件内部材料分布进行结构优化。例如,传统卫星天线工艺生产出的零件是100%实心结构,而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生产出轻量化部件。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公司也在应用3D打印技术“降本增效”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比如,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高频微距波导、高性能天线等的加工,将部分载荷互联的空间压缩到传统占用空间的1/3,同时电性能还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部分单机及系统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除了上述在地面上打印航天器部件以外,未来,在轨打印、太空打印的想象空间更大。

  2020年,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搭载了一台3D打印机,首次实现了中国太空3D打印实验。可以想象,未来,假如人们在太空中长期生活,无疑需要大量生活用品,如果所有物品都要从地球发射到太空,那么就需要一个体积无比巨大的火箭,发射成本极高。而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当场制造”解决这个问题。在理想情况下,只需携带一台先进的3D打印机和足够的原材料,到了太空以后,需要什么打印什么就可以了。

  脑洞再开大一点,在更广阔的未来,也许人们可以带着3D打印机去其他星球,甚至使用该星球的土壤作为材料进行3D打印,打印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大本营”。

来源:2021年12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