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推倒雕像抹不去殖民历史遗毒
  新华网 ( 2022-01-26 07:07:55 ) 来源: 《环球》杂志
 

 

英国举行大型示威活动抗议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

  “真正的犯罪是允许一个曾犯下大屠杀罪行的凶手的雕像屹立了125年,而2020年夏天这座雕像被推翻并不是犯罪。”

周少晨 张蕊

  2020年6月,在英国港口城市布里斯托进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中,4名抗议者因将曾经参与奴隶贸易的商人爱德华·科尔斯顿的雕像推入河中,而被指控损坏公物。

  半年多后,2021年1月初,在布里斯托法庭上,陪审团裁定他们无罪。

  在乔治·弗洛伊德被美国警察致死后,推倒科尔斯顿雕像成为世界各地反种族主义抗议浪潮的一个开创性时刻。在法庭上为4名被告作辩护证词的历史学者戴维·奥卢索加教授表示,“这是一个英国陪审团最后得出的结论,那就是,真正的犯罪是允许一个曾犯下大屠杀罪行的凶手的雕像屹立了125年,而2020年夏天这座雕像被推翻并不是犯罪。”

  但也有批评人士认为,这样的裁决为今后试图推倒其他历史人物雕像的行为开了一个先例,将“给暴徒们开绿灯”。英国检察总长苏拉·布雷弗曼2022年1月7日表示,有可能将此案呈交到上诉法庭,因为这样的裁决虽然“是对自由的重要维护,但结果造成了困扰”。

  关于“塑像被推倒”的争议也许还将在英国社会持续下去,就像种族主义冲突仍在不断撕裂着西方国家一样。

因奴隶贸易而兴起的城市和家族

  布里斯托是英国西部的重要港口,其最远古的名字为“Brycg-stow”,意为“桥旁集会之地”。早在11世纪该地已建立了独立的城堡,12世纪则发展成一个贸易港口。由于对外贸易兴旺,13世纪布里斯托已是造船中心。

  从15世纪开始,欧洲掀起了开发美洲新大陆的风潮,面向大西洋的布里斯托,与伦敦和利物浦一起,成为英国城市中从事奴隶贸易最重要的三个港口之一,大量奴隶经由此地被贩卖到美洲。

  1728年至1732年,布里斯托更是成为英国首要的奴隶贸易港口。在那段时期,布里斯托平均每年派出48艘奴隶贸易船只,伦敦和利物浦每年分别派出40艘和14艘。在布里斯托、利物浦和伦敦的船只所进行的奴隶贸易中,布里斯托供应了42%的奴隶。自1700年左右到1807年议会废除奴隶贸易,超过200艘贩奴船停靠在布里斯托,贩卖了超过50万名非洲黑人到美洲做奴隶。

  1636年出生于布里斯托的科尔斯顿,正是抓住了“时代的风口”,通过奴隶贸易积攒了大量财富。1672年,他在伦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从事奴隶、布匹、葡萄酒和糖的贸易。1680年,他成为皇家非洲公司的副总裁。资料显示,他直接或间接贩卖了至少84000名非洲黑奴,其中包括近10000名儿童。大约19000名奴隶死在了开往美洲和加勒比的船上。晚年的科尔斯顿衣锦还乡,以慈善家的身份在布里斯托捐助了多所医院、学校和教堂。作为回报,布里斯托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音乐厅和写字楼。1895年,布里斯托竖立起科尔斯顿的雕像,雕像所在的街道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但围绕科尔斯顿的争议一直存在,特别是近30年,一直有民众请愿要求移除他的雕像。近年,在“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引发的英国反种族主义浪潮中,英国民众呼吁重新评估英国殖民遗产,民众要求为布里斯托与科尔斯顿有关的地点和建筑重新命名。

  推倒雕像的4人被判无罪,更是在英国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以及是否应该移除与殖民史有关的历史遗迹的全国性辩论。对此,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应当正视殖民史,因为“我们拥有复杂的历史遗产,无论好与坏,它反映了我们历史的多样性”。他表示,因殖民历史存在,“你不能在回顾它的时候试图改变我们的历史,或删减它或编辑它。”

殖民历史的遗毒——种族主义

  戴维·奥卢索加在法庭作证的证词中表示,“这是意义非凡的一个裁定。这个国家正处于漫长而艰难的旅程,承认所有我们历史中好的和坏的方面。我认为这是这个艰难、曲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拆除奴隶贩子和殖民主义者的雕像,成为抗议种族歧视运动的变种,正在西方世界蔓延。英国“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声援者们,创建了一个名为“推倒种族主义者”的网站。在这个网站里,运动的支持者们仔细地标注了70多处他们希望能够改名或是推倒的雕像和纪念碑。

  推倒雕像似乎可以缓解示威者内心的怒火,但这并不能抹去英国殖民历史的遗毒——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英国的种族不平等由来已久,且深植于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种族主义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近代以来随着殖民扩张和资本积累而形成的,是历史的产物,结构性种族主义就是这一历史产物的现代表现形式。“结构性种族主义”指的不是少数人或少数机构的种族歧视观念或行为,而是指深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并体现于整个社会以及国家经济和政治体系之中的种族歧视观念和行为。

  在英国,结构性种族主义在个人以及机构层面均有表现。在个人层面,“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历史和殖民主义传统造成的“白人优越感”普遍存在,关于少数族裔的刻板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导致少数族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偏见、歧视或种族暴力的情况十分常见。

  2017年“英国社会态度调查”对种族偏见问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1983年以来,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程度种族偏见”的被调查者比例一直保持在25%至33%之间,1996年之后这一比例甚至有所上升。并且,由于人们通常并不认为“种族偏见”是一种积极立场,因此,实际持有这一态度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近年来,英国在“脱欧”与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下经济低迷,英国少数族裔低下的经济地位也在疫情中进一步暴露出来。英国经济智库“决策基金会”的报告显示,疫情扩大了英国不同族裔之间存在已久的差距。在过去一年中,英国非洲裔年轻人的失业率攀升至35%,亚裔达到24%;而同年龄段白人失业率仅为13%。

  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还以更具机制性和制度性的形式存在于英国政治和社会机构之中,甚至被固化。这种机构层面的种族主义,比个人层面的种族歧视影响更广泛,后果也更严重。

  根据《麦克弗森报告》给出的定义,“机构种族主义”是指“由于个人的肤色、文化或种族来源,某个机构未能向其提供恰当和专业的服务”。尽管英国历年来通过了一些针对种族歧视的立法,而且,从表面上看也没有任何一个机构的政策明文规定种族歧视的内容,但正如英国平等与人权委员会前主席艾萨克所说,英国政府在解决种族不平等问题上的努力,更多是“零碎修补”和“断断续续”的,更多是“陈词滥调的呼吁”而非实际政策。

  联合国当代种族主义特别调查员滕达伊·阿丘梅在2018年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在住房、就业和医疗等领域,英国都存在着“令人震惊的”对少数种族群体的“结构性社会-经济排斥”。但是,英国政府却从未承认问题的存在,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和反思这一问题。

抗议和反思

  2020年,反种族主义抗议活动席卷全英后,英国成立了一个种族与族裔差异委员会,英国首相府委托该委员会对英国的种族状况进行调研。该委员会2021年4月发布了一份长达258页的报告,该报告宣称,英国在种族平等方面是“其他以白人为主的社会的最佳典范”,而不是一个充斥种族歧视的社会。

  这份违背事实的报告引发了激烈的批评。英国议会下院工党议员戴维·拉米指出,这份报告的结论“是对这个国家经历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所有人的侮辱”。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高级专员也对该报告提出批评,认为报告中关于奴役问题的“神话式表述”试图净化奴隶贸易历史,有可能进一步激发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

  英国社会难以回避的历史是殖民主义历史。推倒雕像,不应该是以现在的标准清算过去,而“直面历史”也不应该对殖民历史的遗毒视而不见,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以史为鉴。

  奴隶贸易、殖民主义是种族主义的主要根源。非洲裔和亚洲裔以及土著人,当年是这些殖民主义行径的受害者,现在仍然在承担其后果。英国现在要做的不仅是要正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更应该采取措施消除这些行径所造成的悲剧和苦难,更有责任带头抵制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推动消除殖民主义遗毒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和保护人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教育学院)

来源:2022年1月2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