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法国向校园霸凌挥“重拳”
  新华网 ( 2022-01-31 07:10:27 ) 来源: 《环球》杂志
 

 

2021年9月2日,学生们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一所学校上课

  校园暴力在法国各级学校存在超过百年,已构成“校园亚文化”的一部分,马克龙意在博大选的应景之举能在多大程度上彻底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尚待观察。

杨成玉

  法国国民议会近日表决通过了《校园霸凌法案》草案,将校园霸凌行为定为刑事犯罪,刑期最重可判10年。该法律草案预计于2022年2月实施。届时,法国将成为全球处罚校园霸凌行为最重的国家。

  法国总统马克龙同时宣布政府打击校园霸凌的新举措,将应对校园暴力提升到国家核心政策高度。马克龙表示,只要我们负起责任,倾听孩子们的呼声,依靠出色的工作,并动员起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就一定能赢得消除校园霸凌现象的斗争。

  法国的校园霸凌现象由来已久,多年来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但效果不及预期。法国此番挥起“重拳”,能否彻底改变现状呢?

由来已久的“校园亚文化”

  法国校园霸凌现象脱胎于中世纪教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教士阶层压榨”,中高级教士依靠手中掌握的传教区域分配权,胁迫低级教士上缴“虔诚费”以牟利,遇到榨不出油水的见习教士和孤儿,往往拳脚相加。

  19世纪中叶后,法国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校园霸凌现象相伴而生,包括家庭出身、体重、性格、衣着甚至性别在内的各类因素,都可能成为霸凌行为的动因,往往导致受害者出现自闭、焦虑、厌食、缺课等消极情绪和行为,甚至自杀。

  20世纪80年代起,法国教育部门开始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大范围统计。从2001年开始,法国政府正式将校园霸凌行为界定为4类,作为统计监测和司法处理的依据,2007年又归拢为三大类14种形式。

  第一类是人身伤害,包括身体暴力、勒索、性暴力、捉弄新生、抽耳光、言语暴力和侵犯隐私(含网络施暴);第二类是财产损害,包括盗窃、损害住宅与设施、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第三类是安全威胁,包括携带火器、携带白刃、使用麻醉品、非法买卖麻醉品等。

  据法国官方统计,每年约有70万法国青少年遭到上述至少一种形式的校园霸凌,每10个孩子中就有一名受害者,小学生遭霸凌率约为12%,初中生约为10%,高中生约为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普及,校园霸凌还衍生出网络暴力等形式,20%的法国学生承认自己曾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

多措并举打击校园霸凌

  迄今为止,法国已采取多项措施打击校园霸凌。

  第一,完善立法。2014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立法,将校园霸凌行为列为刑事和民事轻罪,明确规定年满13周岁的霸凌施行者最高将被判处6个月监禁和7500欧元罚金;年满18周岁最高将被判处1年监禁和1.5万欧元罚金,视情节还可能加重处罚。不满13周岁的儿童虽不必承担刑责,但也会被送往矫正机构管教。

  2018年,法国政府将每年的11月18日定为“国家打击校园霸凌日”。2019年6月,法国教育部将“未获同意的性意味信息”和“色情报复”列入打击校园霸凌行动清单,并引入法律制裁手段。

  第二,有效监测。法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全国校园环境监测工具的国家之一,并设有校园暴力受害者求助热线电话“3018”。

  2014年起,法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学校安全警示资讯系统”,更全面掌握校园暴力的规模和每学年的形式变化,同时不定期举行以校园暴力为主题的专项研讨会,重点讨论暴力成因,号召社会各界共同为建设安全校园建言献策。

  马克龙上台后,法国教育部在斯特拉斯堡、雷恩、艾克斯-马赛、尼斯、图卢兹和诺曼底大区发起了“对霸凌说不”活动,重点提升校园霸凌行为监控的敏感度,识别隐蔽的霸凌行为,并采取与其性质相应的管控措施。

  第三,改善环境。法国政府将建立良好校园环境作为预防校园暴力的核心目标。教育部公布建立积极、正面校园环境的7项指标,包括改善教学成绩、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减少骚乱、减少违纪现象、减少教育不公、提高教育机构团队稳定性、降低旷课率和退学率等。

  全国各学区均将骚扰、种族歧视、性别暴力、性暴力、厌恶同性恋等行为列入重点预防清单,为受害学生提供法律支援、社会经济救助、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

  从2010学年起,各地还成立专门的寄宿制矫正机构,收容严重扰乱校园秩序的16岁以下学生,以隔离校园“害群之马”。

  第四,培训教工。法国政府将教职工视为治理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在师范培训、教师实习及在职培训中大量增加预防、管理校园暴力和处理危机现场等内容,并在一些校园暴力严重的学校开展现场教学。

  法国国家高级司法与安全研究院还联合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安全和危机管理培训计划”,加强学校高层行政管理者培训。

  2011年以来,法国教育部在全国中学推行“克莱尔运动”,旨在提高校园暴力重灾校教职工团队的稳定性,倡导教师教学创新,并在最易受到入侵、最易发生严重暴力事件的中学开展安全审计,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通过设置栏栅、安装监控器等进行补救,大获成功。现任教育部长布朗凯当年就是在“克莱尔运动”督导委员会主席岗位上走入公众视野。

  第五,家庭合作。法国政府重视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反校园暴力领域的合作,积极调动家庭力量预防、惩处校园霸凌。

  1970年起,法国各级中小学均开展学业调解,倡导教师与家长直接沟通问题。比如从2011年起,巴黎东郊克雷泰伊学区试点开展“家长公文包”项目,覆盖37所初中的100个班级,邀请家长参加校长主持的校情辩论,并最终于2018年被法国教育部纳入“对霸凌说不”项目。

  第六,完善机制。为维护校园安全,法国政府不断增设新机构、补充新人员。

  一是以学区为单位建立校园安全移动小组(EMS),每个学区EMS由校长、教师、安全专家、防爆专家、学业调解员、退休警察或宪兵等30余人组成,职责包括进行校园巡查、开展防暴力课程等。

  二是设置校园预防与安全助理(APS)岗位,2012年法国首次在校园暴力重灾校录用500名APS官,在校长领导下确保各类预防与安全措施正常、高效实施。

  三是倡导校内培训,增强学生反霸凌意识和能力。2019年法国教育部推出预防小学、初中校园霸凌规划(pHARe),规定每个学校须组建包括10名学生代表在内的专门团队,每年对学生进行10小时的反霸凌培训。目前已有2300所初中和8200所小学参与了pHARe规划,2.29万名学生和1.55万名教师接受了专门培训。

  四是动员社会力量,聘请社会贤达组建“霸凌者你走开”(Harceleurs U GO)等公民社团,提升校园霸凌行为的社会关注度,资助民间人士建立了法国第一个防范校园霸凌的职业培训中心。

剑指选举

  尽管采取了不少措施,霸凌现象在法国学校和社交网络上仍屡见不鲜,受害学生往往陷入孤独、恐惧。

  2021年9月法国参议院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仍有6%~10%的小学生遭受校园霸凌,25%的初中生遭受网络暴力。日前,法国东部米卢斯市一名14岁的女初中生因遭霸凌自杀,引发全民关注。

  对此,马克龙承诺政府将继续动员起来,进一步加速行动,为学生举报自己遭受的一切提供便利。

  最新公布的主要措施包括:2022年2月上线校园霸凌求助App“3018”,可供受害者和证人向监管部门发送骚扰恶行的截图和视频;在全国范围内增设青少年之家、青少年倾听接待中心等固定场所,使各地都能有专业人员接待和倾听青少年的诉求;从2022学年起面向六年级学生试点推广首批“数字普及证书”,默认安装在学生使用的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上,引导少年儿童正确使用网络,并视情进一步向所有年级推广;承诺修改法律,允许在少年儿童使用的电子设备中默认安装家长监管系统。

  总体看,有关措施一方面回应了民众对社会安全的关切,有助于马克龙在大选前进一步吸引右翼选民,拉拢安全议题的票仓,削减极右翼主张的清晰度,另一方面也针对当前校园霸凌网络化的新特点,符合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亦应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校园暴力在法国各级学校存在超过百年,已构成“校园亚文化”的一部分,马克龙意在博大选的应景之举能在多达程度上彻底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尚待观察。

  而且,由于校园暴力问题社会敏感度较高,一旦2022年大选前有关举措未能到位,甚至可能引发民意反弹,危及马克龙施政可信度,进而对其选情造成负面影响也未可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2022年1月2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