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因斯布鲁克:欧洲十字路口上的双冬奥之城
  新华网 ( 2022-02-24 07:34:01 ) 来源: 《环球》杂志
 

 

2019年2月24日,在因斯布鲁克举行的北欧世界滑雪锦标赛中,俄罗斯运动员跳升至城市上空

    王室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往,现代的因斯布鲁克以白色“冬奥之城”为世界所知。

《环球》杂志记者/于涛(发自维也纳)

  在欧洲中部,两条跨国公路从东西向和南北向分别穿越阿尔卑斯山脉,连接起苏黎世与维也纳、慕尼黑与佛罗伦萨四大都会,两条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就是奥地利著名的旅游城市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位于奥地利西南部,是蒂罗尔州首府,奥第五大城市。它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谷,四周被海拔2000米的阿尔卑斯山脉环绕。因斯布鲁克意思是“因河上的桥”,这是由于源自阿尔卑斯山雪峰的因河穿城而过,而因河大桥就是这座美丽山城最知名的地标。

  1964年和1976年,因斯布鲁克两次举办冬奥会,成为“双冬奥”之城。

哈布斯堡家族肇兴之地

  历史上,因斯布鲁克是统治奥地利数百年之久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肇兴之地。黄金屋顶是因斯布鲁克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它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5世纪末下令建造,建造时将从前破旧的挑楼改建成有哥特式穹顶的宫廷包厢,以便在这里就能观赏广场上的比赛和戏剧表演。此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这座金碧辉煌的建筑一直是王室所在地,阅尽哈布斯堡王朝曾经的繁盛奢华。因斯布鲁克也因此成为欧洲艺术和文化中心之一,博物馆、美术馆、剧院、修道院等文化宗教设施鳞次栉比。

  如今,王室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往,现代的因斯布鲁克以白色“冬奥之城”为世界所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因斯布鲁克成为奥地利乃至欧洲著名的滑雪胜地。这里有6个主要滑雪场所,雪道总长约200千米,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滑雪度假。

  优良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冬季运动传统,发达的城市交通,让因斯布鲁克成为举办各项冰雪运动赛事的理想之地,自然也成为冬奥会主办地的有力竞争者。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两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因斯布鲁克两届冬奥会的许多亮点至今让奥地利人津津乐道。

“双冬奥”之城

  1964年1月29日,第9届冬奥会的开幕式在因斯布鲁克的贝尔格·伊塞尔体育场举行。开幕式极具奥地利特色,由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开场,当莫扎特的音乐响起,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因斯布鲁克。然而,这届冬奥会遇到了缺雪的问题。

  阿尔卑斯山脉的冬季向来是冰雪世界,但冬奥会举办之年降雪量比往年却小了很多,导致临近开幕,雪场还严重缺雪。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奥地利发动军队,从阴冷处为高山滑雪道搬运来4万立方米的雪,并储备了2万立方米散雪。糟糕的是,就在开幕前10天,一场大雨将人工搬运来的雪融化。这时冬奥会组委会准备的造雪机发挥了作用,临时造了大量的雪,开辟了人造奥运雪场。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地使用人造雪。

  10年后,原本第12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美国丹佛放弃了举办权,随后国际奥委会将举办权交给了因斯布鲁克,作为替补的因斯布鲁克再度成为冬奥会的主办地。

  因为有了1964年的经验,因斯布鲁克在服务奥运会的城市建设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在场馆建设方面,1964年已经使用过的场地得以沿用,只建造了绝对必要的新建筑,没有给当地财政带来过重的负担。为宣传本届冬奥会,举办方制作了3部奥运短片,分别展示了奥运准备工作、体育设施的发展以及因斯布鲁克的人文风光,之后更是作为奥地利的官方旅游广告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体验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美景。

  1976年2月4日,第12届冬奥会在因斯布鲁克开幕。在开幕式上,两个火炬塔先后被点燃,其中一个曾是第9届冬奥会的主火炬,另一个是第12届冬奥会的主火炬,向世界展示因斯布鲁克是举办两届冬奥会的光荣之城。本次冬奥会创造了参赛人数和观赛人数的新纪录,共有超过73万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两届冬奥会奖牌的设计都包含了阿尔卑斯山脉和因河大桥元素,将因斯布鲁克永远铭刻在奥运会的历史上。

带火旅游,催生艺术产业

  几十年过去了,冬奥会的痕迹在因斯布鲁克仍随处可见。多处冬奥会比赛场馆经过专业的翻新维护,至今保持着较高的运营水平。

  两次点燃奥运圣火的伯基瑟尔滑雪跳台,成为因斯布鲁克的新地标,每年不仅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打卡,一年四季还轮番上演各种比赛。这里有缆车直达,得益于运动场馆里先进的设施和多种可供选择的场地,许多滑雪队伍在此训练。当年的奥运雪橇比赛场地,依旧是专业雪橇比赛场地,每年举办多项高水平赛事。而包括奥林匹克馆、蒂罗尔体育馆、国家运动中心、滑板馆和奥运冰道在内的因斯布鲁克奥林匹亚世界,配套设施完备,服务专业,不仅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和比赛,还面向公众开放。

  当年冬奥会使用的奥运村在设计建造之初便明确了之后的功能定位:一个包括休闲中心、学校和室内游泳池在内的新型住宅区。冬奥会之后不久,这里的建筑便成了社会性住房,供市民申请入住,成长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社区。

  除冬季运动外,因斯布鲁克还是夏季远足的理想目的地。数十条阿尔卑斯山经典远足线路以这里为起点,每年有许多登山和远足爱好者来因斯布鲁克欢聚一堂。

  两届冬奥会不仅带火了旅游业,也让因斯布鲁克当地的艺术产业借势而起,以施华洛世奇公司为代表的水晶制造就是其中之一。借助冬奥会实现产品升级后,施华洛世奇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水晶制造企业。1995年,施华洛世奇又融合商业与旅游业需求,在因斯布鲁克附近的瓦滕斯建造了全球最大的水晶博物馆,开幕后惊艳八方,成为全奥地利参观人数排名第二的热门景点,也是世界水晶迷必到的打卡之地。

来源:2022年2月2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