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美联储急转风向的后果
  新华网 ( 2022-03-02 07:44:26 ) 来源: 《环球》杂志
 

 

1月25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

  从美联储近期的一系列动向看,其货币政策发生了激烈转变——加速缩减购债规模、加快加息进程、将缩减资产负债表提上议程等,这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

马雪

  美国高盛集团近日预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在2022年加息5次。此前,高盛预测美联储今年可能加息4次。

  高盛集团研报显示,预计美联储将于3月和5月加息,6月宣布缩减资产负债表,然后在7月、9月和12月加息。今年四季度,美联储将把利率区间上调至1.25%到1.5%。

  从美联储近期的一系列动向看,其货币政策发生了激烈转变——加速缩减购债规模、加快加息进程、将缩减资产负债表提上议程等,这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

货币政策全面转向紧缩

  美联储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的“开足马力”到“松油门”,再到全面转向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缩减购买债券的规模翻倍。美联储每个月的减少购买债券规模从2021年11月议息会议决定的150亿美元翻番至每月300亿美元,这样使得整体减量步伐加快,预计至今年3月结束购买债券,而不是此前预计的6月结束。

  其次,删除了“通胀是暂时性的”这一表述。美联储2021年12月发布的会议声明和纪要承认“通胀超过2%的目标已经有一段时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引发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的进展和不断抬升的通胀。此前,美联储多名高官也在不同场合抛弃了通胀是暂时性的说法。

  这意味着美联储改变了政策思路,即在面对已成事实的通胀抬升,且不确定何时能回落的情况下,先采取措施解决眼下问题。

  再次,预计2022年多次加息。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2022年将有3次加息,鲍威尔近日则表示,美联储或将更多次加息,并更早、更快地缩减资产负债表,以应对美国高通胀持续的状况。

  最后,美联储已将缩减资产负债表提上议程。鲍威尔表示,与上次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时相比,美国经济状况已完全不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也更大。因此,美联储这次将更早、更快地缩减资产负债表,结束资产购买举措与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间隔时间将更短。缩减资产负债表已提上讨论议程,预示着美联储将全面转向紧缩性货币政策。

激进转变的原因

  美联储如此激进的政策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通胀开始侵蚀消费者信心。密歇根大学的报告称,通胀让家庭维持生计承受更大压力,抱怨房价、汽车及家庭耐用品价格上涨的消费者占比已达历史新高。由于通胀预期过高,劳动者会期待更高工资以应对更高通胀,进而使失业率退回原来水平。

  其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过于庞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使其资产负债表扩大,货币正常化政策尚在进行中,却又在疫情冲击下重回量化宽松刺激老路。如果说金融危机时期是直升机撒钱,此次堪称用B1轰炸机撒钱。

  由于疫情暴发以来刺激更为激进,资产负债表膨胀过度。当前美联储持有约5.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2.3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债务。2020年美国国债市场的整体规模增加4.3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约22%的未偿还美国国债,而2019年底该比例为14%。预测到2022年底,资产负债表将达到9万亿美元的峰值。

  其三,货币政策通过金融路径发酵因而效用有限。一方面,太多资金无处可去,造成货币体系空转。经过1年多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大规模经济刺激,太多资金无处可去,只能在短期国债和其他证券中寻找落脚点。宽松货币政策虽能刺激消费者需求,但无法直接增加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供应,因而会加剧价格失衡。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提振疫情下弱势群体的能力有限。纽约联储报告称,宽松货币政策扩大了黑人和白人家庭间的财富差距,由于黑人拥有升值的金融资产(股票、房产等)较少,货币政策对此类资产价格的任何影响都绕过了大多数黑人家庭。

  其四,疫情暴发后,美国出台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救市措施,推高预算赤字,令美元价值急剧下跌,拥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担忧美国政府为削减债务而允许通货膨胀,侵蚀美元证券的价值,进而再次动摇美元主导地位。为保持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维持美元的韧性,美联储需要做出政策上的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可能会影响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但这是权衡利弊之下不得以的决定。

影响巨大

  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影响将是巨大的。

  第一,美国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上升。长期低通胀已使美联储对治理通胀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市场近40年来第一次看到美联储追着通胀跑。此次美联储政策急转,凸显其对治理通胀的恐慌。

  当前美国股市接近泡沫空间,美联储政策收紧恐怕会成为刺破泡沫的那根针。虽然在美联储的政策声明和会议纪要发布时,市场反应较为积极,说明当前市场在抑制通胀和撤出流动性两者间,选择了抑制通胀的利好而暂时忽略了撤出流动性的弊端。但一旦正式加息,美股市场和美元指数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拖累。

  第二,美联储政策急转预示着其政策可能更加考虑政治因素,因而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预测。鲍威尔被美国总统拜登提名连任美联储主席后不久,就开始推进激进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同时白宫就通胀问题发表安抚民众的言论。鲍威尔曾认为通胀是暂时的,于是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却因此受到政府斥责,随后更改了政策立场。

  对此高盛报告认为,美联储何时控制通胀、如何控制通胀或已上升为政治问题。如果货币政策受到政治干预,则意味着美联储的行动将随着政治家的意愿而变得反复无常,不可预测。为在中期选举前遏制物价上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速度要比市场预期快得多,这也将导致金融市场风险上升。

  第三,政策上的退坡或影响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当下,人们无法确知,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否重演并延长德尔塔变种造成的供需矛盾,以及劳动参与率低下等状况。在此背景下,为抑制通胀而撤出相关经济刺激政策,对美国经济前景将构成风险。

  第四,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分化恐引发市场恐慌。目前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形成分化,恐令投资者不知所措,抛售债券以规避风险,或对存在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外汇储备水平较低、外币债务较重的新兴经济体形成冲击。

  第五,美国可能再度热炒“一带一路”的“债务陷阱”。随着美联储逐步缩减购债,全球融资成本上升,低收入国家的债务问题将面临更大挑战。目前,一半低收入国家的债务水平已不可持续,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债务负担。美国可能借此广泛散布看衰言论,渲染“债务陷阱”,以此打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信心,这尤为值得警惕。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来源:2022年2月2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