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首尔:一场市民发起的10年能源运动
  新华网 ( 2022-06-24 07:08:30 ) 来源: 《环球》杂志
 

在韩国首尔,游客排队参观青瓦台本馆

    一系列转变围绕能源自足展开,以至于,曾经那个默默无闻的城市老社区,已被首尔市政府选为能源自足示范村,还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文/蔺桃 编辑/胡艳芬

  5月28日,一个有些炎热的下午,在位于韩国首尔铜雀区的大陆书局,金素英(音)连着接待了两个前来“取经”的团体,分享她和成大谷居民从2010年开始寻求能源转型、建立能源自足社区的故事。

  成大谷是首尔铜雀区上道3洞和4洞一带的统称,约有56000名居民。走在蜿蜒且有些坡度的社区小道上,沿途可见许多传统商店,如米糕磨坊、铁器店、肉铺、缝纫铺和五金店等。其间还建有一座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传统市场,内有蔬果店、肉铺、街边小吃店、美容院、杂货店等。

  这里生活便利,随处可见拉着购物车的韩国大妈在店铺前流连。“然而就在10多年前,这里还没有一所小学或中学,有孩子的家庭都不愿意住在这里,想方设法搬出去。”金素英说。

  为了寻求改变,2010年,居民自筹款项,租赁场地建立了成大谷儿童图书馆,这里成为家长和孩子学习能源知识、制定节电表的重要场所……从此一系列转变围绕能源自足展开,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城市老社区,已被首尔市政府选定为能源自足示范村,还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阻止气候危机的“最后一代”

  2010年发轫之后,一个发生在邻国的重大灾难,进一步激发了成大谷能源自足运动。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通过各种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在韩国人中引起巨大的恐慌和担忧。

  金素英当时是成大谷儿童图书馆的运营者,有一对十几岁的双胞胎女儿,听闻福岛大地震和核泄漏事故的消息,她意识到:“如果没有了未来,孩子的教育都是徒劳,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生存。”于是,她给各环保团体发邮件、打电话,请他们来给成大谷的孩子们上暑期课程,讲述核电原理,以及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危机。金素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是可能阻止气候危机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努力,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没有机会讨论如何阻止气候危机。”

  接下来,他们举办了一系列工作坊、课程、熄灯活动等,还打出了一句后来广为流传的口号——“节能就是生产”。

  2011年10月,律师出身的无党籍候选人朴元淳补选为首尔市长,他看到成大谷的节能运动报道后,对这个关注能源议题的市民自发运动表示非常惊喜。

  2012年5月,首尔市政府出台“首尔少一座核电站”政策。第一阶段目标是减少200万吨油当量(能源单位TOE),相当于一个核电站的发电量。全市规划了71个发电、节能、提高能效的区域。这一政策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提前6个月完成了目标——到2014年首尔用电量相比2011年下降了4%。

  第二阶段目标,是在2020年能源自足率达到20%。2012~2018年,首尔的能源自足率从2.9%上升到了8.3%,距离目标仍然遥远。于是将目标完成时间延长到2030年。

  但成绩还是显著的。2012年,包括成大谷在内,首尔建立了7个市级能源自足村。到2019年,这个数字增加至100个。事实上,能源自足社区并不能做到百分百能源自给自足,只是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太阳能发电率,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社区里的能源转换

  成大谷居民在儿童图书馆里,发动社区内家庭参与节电竞赛,2012年共有70户家庭参与,减少了3.5万千瓦时的用电量。节电运动还扩展到了周边商家和学校,成大传统市场上有160个商铺参与其中。家长们还把他们的能源课程复制到了周边20多所学校。

  这一年,成大谷还建立了一所村庄学校,用申请来的2200万韩元(1韩元约合0.005元人民币)工程费,把学校改建成双层窗、内隔热的低能耗建筑。

  社区居民还经常在儿童图书馆内举办与环境和能源议题相关的讲座、工作坊;号召居民改用更节能的LED灯泡,随手拔下不用的插头;组织熄灯计划、能源节、户外的音乐会或者表演;放映环境相关主题电影,大屏幕所需电量,来自发电单车产生的电量。

  成大谷居民甚至改造了几台太阳能板咖啡车,开到成大传统市场里或路边,卖咖啡、煮鸡蛋、棉花糖和点心。车上所有机器所需能源均来自车顶的太阳能板。即便是阴天,太阳能板产生的电量,也足够供应咖啡车或一家小食店营业9小时。

  成大谷还有一家能源超市。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各种环保型替代产品,比如可给手机充电的便携太阳能板、有感应装置的LED壁灯、节能型排插和省水型喷淋头等。人们不仅可以将节能产品买回家,还能学到新的能源转变技能,改变能源消耗习惯。能源超市的收益,一部分用来帮助社区弱势群体。现在,这个能源超市已经转向网络经营,面向范围更广的消费者。

  文章开头提到的大陆书局,除卖书外还售卖零废弃和微型太阳能产品。目前书店已成为新的成大谷能源转换中心、南部地区能源中心和成大谷社区共生协会所在地。

  2016年,能源气候政策研究所、延世大学可持续城市转换研究室、微型发电站等组织与成大谷社区共生协会合作,发起了“生活实验室”计划。从技术、金融和教育推广3方面,帮助成大谷居民安装容量约3千瓦的迷你太阳能板。迷你太阳能板虽然维护成本不高,但初期安装费用较高,除补助金外,铜雀区信用合作社承担了全部迷你太阳能板安装费的贷款,用户每个月用节省的电费偿还本息。最终,29个家庭成功安装了屋顶太阳能板。此外,成大谷20所幼儿园也使用专门拨款架设了迷你太阳能板。

  在一次次的说明会、访谈、演出和调查中,成大谷的居民在节能方面变得日趋成熟。

建合作社,创造能源工作机会

  金素英和成大谷的伙伴们还在不断寻找国外优秀案例,探索能源自足社区未来的发展之路。他们找到了德国的能源自立村庄,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2013年,27位成大谷居民在造访德国多个能源自足村后,发现当地建立了850多个地区性的合作社,生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Sonow能源村在经过长达7年的法律抗争后,建立了村民所有的分布式发电网,有超过100个居民、10个合作社为村级所有的电力公司工作。现在Sonow已经实现了百分百能源自足,还可以把富余电力卖到其他区域。

  借鉴德国经验,2013年11月,成大谷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社区共生协会,主要业务是帮助社区居民安装小型太阳能板。

  2016年,成大谷居民在国师峰中学成立了一个生态能源社会合作社,主要是面向其他学校教授能源和气候变化的课程。学校建了一个生态能源转换咖啡厅,所获收益用于给学生提供奖学金。

  2018年,主营虚拟电厂业务的成大谷能源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在首尔市内找到一些适合安装小型太阳能板的屋顶,收集电量后,再转卖到电力经纪市场,所得收入也与合作社居民共享。另一个合作社——村庄技术网络,也由村里的一群技师组建,即将营业。

  金素英说,能源自足不是单个人能够做成的事,需要所有居民共同参与,所以她和伙伴们开展了各种村庄教育活动,把普通市民培养成村庄研究者、村庄技师、能源医生、能源和气候变化讲师。讲师们还面向周边小学、中学和高中开设课程,从合作社领取讲课费,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

  社区的能源自主事业还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比如成大谷社区共生协会的秘书车恩珠(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014年秋天,她参加协会组织的能源和气候变化讲师培训后,加入到社区共生协会,培养了更多的气候变化讲师。

能源转换计划能否延续?

  文在寅政府执政时,推行逐步去核和能源转换政策,让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期待越来越高。

  2015年,1044位韩国市民筹集82.5亿韩元建立市民太阳能基金,在首尔的4个基地建设了4.25兆瓦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2016年销售电力所得达13亿韩元。收益除部分分配给投资市民外,1%被用于能源福利基金。目前,首尔已有20个类似的太阳能合作社,它让消费者变成生产者,参与到能源生产的事业中来。

  2017年,首尔市政府编制了50亿韩元的气候变化基金预算,因为迷你太阳能效果被传开,上半年基金就被消耗殆尽。到2017年,首尔市设置迷你太阳能板的家庭超过3.4万户,仅2017年上半年就安装了14000户。此外,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地方自治团体也积极引进迷你太阳能板。当年就已有12个地方自治团体正在使用和推广迷你太阳能板。

  到今年,首尔能源自足社区预计将达到300个,同时建立10个能源实验室和4个能源自足和研发区域,朝着2030年能源自足率20%的目标迈进。

  然而,核能“复兴”似乎已列入了尹锡悦政府的目标。根据韩联社报道,新任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李昌洋在听证会上表示,将会寻求措施合理利用核能,提高行业竞争力,积极支持核能出口。

  在此背景下,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转换计划是否还能延续,成为一大疑问。

  (作者系作家、旅韩华人)

来源:2022年6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