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远程教育成功的密码
  新华网 ( 2022-07-21 06:54:10 ) 来源: 《环球》杂志
 

 

疫情期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徐铭君在家里收听线上直播课

    远程教学活动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更要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文/汪琼

编辑/黄红华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

  近年来,尤其自2020年初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线上远程教学,以保证“停课不停学”。现阶段,教师在线上开展远程教学的能力大为提升,许多学校也逐渐摸索出一些可以长期采用的、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的做法。但也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质量不太认同,一些学校也发现有的学生线上学习容易成“煮夹生饭”。究其原因,与人们对远程教育规律还不太了解不无关系。

  笔者曾经研究线上远程教学20多年,对远程教育有一些规律性认识,一些心得对未来校园开展远程教学活动或有所助益。

两个明显局限

  与传统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模式相比,远程教育主要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

  一是教学互动性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不强,很可能无法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二是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通过实时的课堂提问,容易找出学生们的薄弱知识点,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并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但在远程学习环境中,许多学习活动处在教师的控制范围之外,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掌控受到影响。而远程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学习课件和网络课堂来强化知识,难以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学质量因此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这些问题,远程教学活动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它更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如果是直播授课的话,讲课教师可以考虑每讲3~5分钟,就停下来向学生提一个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做一个活动,总之让学生动脑动手,这样做的原因是学生在线上学习时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过来,就要不断地让他们动脑,通过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减少学生被动听课的时间。

  有一些地区,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会组织优秀教师录制视频课程,然后让学生收看录像。实践证明这种录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就在于课程时间太长。虽然有的地方尝试将录播课程的授课时间从45分钟缩减至20分钟,但即便这样,听课时间对学生而言仍有些长。一般来说,5分钟的录音转成文字就超过1000字,20分钟的讲课就超过4000字了。如此大的信息量,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吃透难度不小。

  在面授情况下,教师的语速通常会慢一些,根据学生在听课中的表情,教师会实时调整语速、随机补充或重复一些内容。但当这些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时,其输出的内容基本上全是“干货”。因此,对于此类录制视频课程,通过做微课堂,用3~5分钟来讲清一个知识点(最好不要超过8分钟),不失为一个好的做法。

自主学习是关键

  通常情况下,中小学生比较缺乏自控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规划好自己的授课,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毕竟听课只是学生吸收新知识的一个环节,要想掌握所学知识,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以及应用练习。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备课主要考虑的是课堂时间(45分钟)内的规划,对于学生课外的时间安排并不会做过多干涉,通常以布置练习题为主。如果是线上远程教学,考虑到学生很难做到当堂学习的知识当堂消化,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课后怎么完成作业都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

  此前,笔者曾看到过一些学校“停课不停学”的经验总结,它们在疫情期间对学生的作息时间,包括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做了详细的安排,并且要求家长配合督促。可以说,这些学校的做法符合远程教学的规律,一方面帮助学校核算学生每天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合理规划各学科用时,同时保证学生线上听课后的练习时间。另一方面,因为制定了统一的行为规范,也很好地减轻了家长管理学生的负担。这类经验值得推广。

  目前来看,也会发现有些学校开展线上远程教学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对于线上教学质量重视不够,更多考虑的是疫情结束之后再给学生补课。但从长远来说,在网络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跨校的合作教学和教研已逐渐常态化,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是大趋势。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重视对线上远程教学的规律进行总结,培养提升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学生本人也需要强化自己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当下的学生群体生长在信息时代,有接触电子信息设备的便利机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具有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学习的能力。

  未来世界的发展要求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网络与电脑将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是各方都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2022年7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