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裂变英国: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
  新华网 ( 2022-07-27 07:16:26 ) 来源: 《环球》杂志
 

 

2021年5月8日,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个计票中心,工作人员清点选票

    英国中央和地方、统一与分裂的较量会持续下去,直到有朝一日把联合王国的名字给拆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场分裂英国国家的重大危机只会愈演愈烈。

文/李冠杰 编辑/吴美娜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黯然下台的结局,于7月7日宣布辞职。3年前,他的支持率达到70%;而今,近70%的英国人希望他下台。

  此番政坛“地震”持续的同时,英国分离主义痼疾再现新症候,加之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影响下的民生困顿等问题,英国自“脱欧”以来的危机进入一个新高点。

  令很多人讶异的是,如今内部严重分裂的保守党仍在执政,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英国面临的危机并非表面上执政党内部的危机,也非简单的对欧关系危机,而是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全方位危机,而英国政客无法找到恰当解决方案,只能“摆烂”“比差”,看谁撑得更久。

民粹主义搅乱英国政坛,分离主义伺机而动

  近年来,英国政坛乱象丛生,政治发展方向似脱缰野马无法驾驭,主要原因之一是民粹主义的兴起。英国民粹主义兴起与欧盟不断扩大呈负相关关系,直到这股力量把英国拉离欧盟为止,其余波持续至今。

  英欧关系增强和欧盟朝着“超国家”方向发展让英国人感到不安,他们批评欧盟、欧元和欧洲机制,呼吁英国摆脱欧盟束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拉奇及其领导的英国独立党,该党在2015年大选中赢得12.6%的选票,仅次于保守党和工党,只是英国简单多数的选举制度限制了该党的发展,导致其在英国政坛昙花一现。

  但是,这种民粹主义力量并未沉寂。约翰逊充分利用了这一力量,引导英国最终脱离了欧盟。这不仅加剧了保守党的分裂,也加剧了英国民意的分裂。2016年至2022年,民粹主义主导了英国政坛。英国“脱欧”之后立刻宣称要走向全球,“全球英国”的理念应运而生。多重难局之下,可以说英国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全球英国”定位模糊,也没有长远战略规划,在特雷莎·梅和约翰逊两任首相的推动下毫无波澜,这是民粹主义激情造成的政治后果。

  长期以来,英国国内还存在一种次民粹主义,通常称之为分离主义,表现为苏格兰的独立运动和北爱尔兰的民族运动。

  苏格兰在2014年举行第一次独立公投后仍未止步,现如今正如法炮制英国“脱欧”,开展第二次公投。英国苏格兰地方政府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6月28日在苏格兰地方议会宣布,她领导的政府计划明年10月19日举行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假使英国中央政府拒绝按法律程序授权,苏格兰地方政府将采取法律行动确保公投进行。

  在今年5月的北爱议会选举中,追求与爱尔兰统一的新芬党首次成为第一大党,比维护英国国家统一的民主统一党多出两个席位。

  目前看,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分离主义力量仍在上升,大有冲破现有英国政治体系之势。而英国政府应对分离主义的唯一办法就是阻止和延迟独立公投,威斯敏斯特议会有权否决任何分裂国家的议案。但问题在于,否决公投在“民主”逻辑和“脱欧”先例层面都讲不通,分离主义可以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英国中央和地方、统一与分裂的较量会持续下去,直到有朝一日把联合王国的名字给拆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场分裂英国国家的重大危机只会愈演愈烈。

破坏全球供应链,酝酿更大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英国是老牌工业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缺陷在于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但为何近半个世纪人们只听到全球金融危机,而未听说单单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呢?主要原因在于英国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开始去工业化,把制造业转移到了国外。没有了制造业,英国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过剩,也就没有了典型的经济危机,这并不代表其经济危机消失了。

  英国通过全球化把危机转嫁到国外,力保自己处在全球供应链顶端。长期以来,英国都在加快发展服务业,2020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1%。同时,英国也重视制造业,虽然制造业只占GDP的9.7%。人们普遍认为英国经历了制造业空心化,实则不然。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制造业已从传统的“世界工厂”标准转向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制造业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关键性全球产业链,这些环节可以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进行。英国抓住研发这个核心产业链,大力投资。2017年英国出台的产业战略白皮书承诺,到2027年将总研发投入增加到占GDP的2.4%,将研发税收抵免率提高至12%,投资7.25亿英镑用于新产业战略计划。

  英国非常清楚,研发不会遇到产品过剩,但若其他国家想要进军高科技领域和高端研发产业链,必遭英国反击,包括动用政治手段。为了让这种逆全球化、破坏全球产业链的行为变得“正大光明”,英国政府大力推动有关立法。英国《国家安全与投资法》2022年1月生效,该法赋予英国政府在外资并购上更多的审查权力。

  英国追随美国把世界分成两个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中建立“柏林墙”,在国际分工中拉下“铁幕”。这纯粹是在制造更大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英国自身也必将遭到反噬。

倡导价值观外交,陷入虚无主义危机

  英国自“脱欧”后,高举“全球英国”旗帜重新以“独立国家身份”返回国际舞台。但为了充当所谓的国际社会领导者,英国把国际道义和正义抛诸脑后,这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2021年3月英国政府对未来的安全、防卫、发展和外交进行综合评估,将俄罗斯视为“最严重的直接威胁”,把中国看作“系统性竞争对手”。此番推动全球价值体系对立的操作,主要目的是在美国熄火后捍卫所谓“民主的灯塔”。

  过去几年,人们在国际舞台上看到了异常活跃的英国,其在努力构建所谓的“自由网络体系”。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直言:“自由世界反思的时代现在必须终结,相反我们需要思想、影响和灵感的时代。这就是为何英国决心和其朋友们在全世界建立自由的网络。”

  这就是英国近年来奉行的外交政策,它在拉拢一小撮人组成自己的圈子。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英国给乌克兰送武器、培训军事人员、提供情报,首相约翰逊访问乌克兰以示支持,英国外交部不断游说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制裁甚至武力威胁,这些举动无疑都是在火上浇油。

  英国引诱一些国家和它一起以空洞、抽象的价值理念“拉帮结派”,置民众安危于不顾,满世界上煽风点火,还自诩为国际社会的“良善力量”,其破坏性效应正在蔓延。

  换句话说,英国的外交理念遇到了危机,它不再是那个讲究实用主义的英国外交了,而是弥漫着机会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遐想灵感。英国“脱欧”后一直在试图找回自我,但却陷入了连自己都怀疑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未来几年,英国很难从这种虚无主义回归到理性的外交轨道上来。

民生困顿,社会危机加重

  新冠肺炎疫情给英国带来冲击,加剧了英国民众的生活压力。英国政府倡导“群体免疫”,已有超过18万人死亡。约翰逊破坏其政府制定的防疫政策的丑闻,一个接一个。有议员称,打败新冠肺炎最好的政策就是约翰逊辞职。现实中,面对放任自流的传染病传播,英国只能寄希望于病毒的自我灭亡。

  在疫情初期,英国政府就制订了1600亿英镑的一揽子支持计划,以防止中小企业破产和解决民生问题。据称,截至目前英国政府抗疫总开支约3760亿英镑。然而,这些巨额货币注入社会带来的必然是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英国的外交政策没有为国内人民带来实质性利益,反而加剧了原本就困难的民众生计。英国受到的能源价格影响虽然较其他主要欧洲国家要小,但其对俄罗斯不断加码的制裁破坏了全球能源供应链,导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7月8日公布的民调结果,大约91%的英国成年人称生活成本比上月高,而这一数据在去年11月为62%。对于造成生活成本增加的原因,95%的成年人认为是食品价格,83%认为是燃气或电费账单,79%认为是燃油价格。为应对上扬的生活成本,62%的人选择不去买非必需品,53%减少家庭燃气或用电开支,46%取消不必要的出行。

  英国今年5月的通胀率达到9.1%,创40年来新高。据英国央行预测,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今年10月将超过11%。由于物价迅速上扬,民众不堪重负,各行业纷纷要求涨工资。6月下旬,5万名铁路工人进行了全国性罢工,导致铁路网瘫痪。

  为应对困局,英国政府向石油天然气公司征收25%的超额利润税,约为150亿英镑,这样可以向低收入家庭发放至少50亿英镑的生活补贴。英国政府还声称,英国失业率下降了。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4月英国失业率为3.7%,创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这一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英国劳动力不足的严重问题。今年上半年英国职位空缺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30万个,疫情以来约50万人脱离了劳动力市场。民生困顿必然加重社会危机,而英国保守党征税花钱的政策并未有效解决问题。

  无论保守党继续在台上执政,还是工党重新上台,短期内英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多方面面临的危机都不会消失,这些危机主要由英国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等酿成。英国打着“全球英国”旗帜重返国际舞台,其行动更多是进行搅局而非建设性领导。有关行径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未来英国可能遇到比此前更大的危机和混乱。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

来源:2022年7月2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