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让电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022-08-24 15:48:06 来源: 《环球》杂志

 

8月12日,“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李雪健走向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主舞台

    在李雪健看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价值,就是为了让电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电影更能为祖国和民族的强大服务,为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贡献力量。

文/《环球》杂志记者 刘娟娟

编辑/吴美娜

  68岁的李雪健形貌清瘦,戴着助听器,说话很慢,吐字十分吃力,讲到激动之处却有股岩浆汹涌隐而未发的力量。他饱受病痛折磨,工作人员强迫他在采访间隙稍作休息后,他总是以近乎小跑的姿势回到受访位置。

  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8月中旬举行。演员李雪健担任本届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他不断强调,“电影要为人民服务”是全世界电影人共同的责任。

领奖人、颁奖人、评奖人和“宣传人”

  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李雪健认真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他不时要调整受到录音笔、摄像器材等干扰的助听器,并微笑着为此向《环球》杂志记者作解释。

  “我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缘分让我答应做‘天坛奖’评委会主席。”李雪健告诉记者,他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历了领奖人、颁奖人、评奖人3个身份:2012年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他获得“2011年度电影杰出贡献者”奖,以表彰他在电影《杨善洲》中的表演;2018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他为“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颁奖;2022年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他成为“天坛奖”评委会主席,并表示“珍惜这一难得的缘分”。

  7天观看了16部“天坛奖”入围影片,这是李雪健作为“天坛奖”评委的工作之一,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他来说实属不易。“有部印度影片让我想起了40年前看的一部外国电影——《甘地传》;有一部现实主义影片,我看着看着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有的影片表面上像大海一样平静,但是下面暗流涌动;有的影片勇于创新,而创新意味着冒险,但有冒险才可能成功,这样的创新精神感动了我;还有的影片让我想到了咱们的传统文化与文明。”他说。

  实际上,除了评奖人,李雪健在本届北影节还担任“宣传人”一职。他在本届北影节主宣传片中饰演放映员:沉静幽暗的放映室里,“放映员”李雪健小心仔细地触碰着承载了时光记忆的胶片盘;在大街上、在菜市场里喧闹熙攘的人群中,3名青年演员向人们发出邀请,“你想看电影吗”“谁想看电影”;人们纷纷回应,“我想看电影”,放映室里的李雪健看着银幕上的一段段光影,露出感动、幸福的神色。

  20世纪90年代,李雪健凭借在电影《焦裕禄》中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业界的赞赏,焦裕禄一角不仅成为无数国人的银幕记忆,也让李雪健拿到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焦裕禄实干奉献的精神,也一直伴随着李雪健的演员生涯。从影40余年,参演了约90部影视作品,李雪健早已荣誉等身。他曾担任第九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获得改革先锋称号、改革先锋奖章。

  李雪健对记者说,电影艺术对于他的人品、艺品、作品都有巨大影响,三品合一才能做一个好演员。

世界性、多样性、代表性与现实性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16部入围影片从全球1450部报名影片中选出。李雪健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这些影片具有世界性、多样性、代表性与现实性。

  主竞赛单元是一个电影节的生命力所在,今年“天坛奖”入围影片从不同维度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入了活力。土耳其电影《安纳托利亚豹》中,动物园园长就像那只豹子一样孤独;芬兰电影《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讲述了一个盲人为了探望他的挚爱而历尽艰辛的故事;玻利维亚电影《我们的家园》中,一对老夫妇面对逐渐离去的邻居和逐渐崩塌的家园,在坚守故土和随众人流离转徙之间纠结……

  这些影片展示了不同国家、地区电影人面对世界的方式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社会现实,或来自历史遗产,或是对人类情感关系的探索,或是对于自身灵魂的拷问,向观众展示了世界电影的多元风景与丰富哲思。

  除了主竞赛单元,最受影迷期待的“北京展映”单元,今年精选了百余部中外优秀电影作品在初秋的北京与影迷见面:“特别放映”单元放映李雪健的代表作《杨善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修复经典”单元展示全球前沿电影修复技术,放映韩国导演李沧东《绿洲》4K修复版、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安托万五部曲”等作品的数字修复版;“大师回顾”单元带来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作品回顾,《流浪艺人》《雾中风景》《鹳鸟踟蹰》《尤里西斯的凝视》等影片让影迷如临希腊;“全球视野”“镜界”“女性之声”单元汇集了包括在其他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在内的全球优秀电影新作……

“天坛奖”入围影片《我们的家园》剧照

  “天人合一,美美与共”是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遵循的核心价值,“同心·笃行”是本届电影节的主题。李雪健说:“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全世界共同的价值观。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是全世界电影人共同的责任。”

“既是观众,又是同行,还是学生”

  在李雪健看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价值,就是为了让电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电影更能为祖国和民族的强大服务,为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贡献力量。

  国家电影局2021年11月印发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该规划还提出,聚焦建成电影强国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电影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市场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市场主体充满生机活力、电影科技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节的作用不可小觑,它能促进行业间的交流、加速优秀电影的孵化、促进电影资源的共享、为优秀影片的宣发提供平台、推动跨文化对话、培养民众的观影兴趣、提高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在电影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些都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及中国其他电影节展一直努力践行的。

  除了电影放映,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活动还包括北京市场、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嘉年华、大学生电影节、“电影+”、“云上北影节”等等,助力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主题论坛系列活动以电影强国建设主题为统领,聚焦影视教育、“高峰”电影作品、青年影人表达、电影评论的创新与提升、理想的观众与观众的理想等议题,同时举办李雪健、柯文思、尔冬升三场大师班。

  在电影节的参与主体中,观众群体是人数最为庞大的。每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都是影迷的一场盛大狂欢,他们为电影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李雪健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在观看“天坛奖”入围影片时,他不只是作为一个评委去给这些电影打分,同时也是作为一名观众去欣赏它们,“既是观众,又是同行,还是学生”。

  加入电影节,用心去欣赏一部部精挑细选出来的电影,是幸福的。奔波于北京各个影院的影迷如此,忍受病痛认真观影打分的李雪健亦如此,恰如他在宣传片中那令人动容的神情。

来源:2022年8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7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