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里看星星

2022-08-24 16:16:44 来源: 《环球》杂志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幽静广袤的太空中,星星耀眼地亮着,像一颗颗镶嵌在黑色幕布上的宝石。地球散发出淡蓝色的光,蓝色和白色纹路交错相间,如此宁静柔和、神秘壮美。”

文/《环球》杂志记者 李国利 孙伟

编辑/乐艳娜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一飞冲天,3名航天员顺利入驻天和核心舱,成为中国人自己空间站的首批访客。

  湖南伢子汤洪波就是其中一员。飞天归来后,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从连鞋子都穿不上的农家娃,到守卫祖国蓝天的飞行员,再到翱翔九天的航天员,这位自嘲不聪明的“70后”,努力地不停扇动着“隐形的翅膀”,在圆了自己飞天梦的同时,也成为国人仰慕的飞天英雄。

“跑”进了优秀

  1975年10月,汤洪波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一个地图上都很难标记出来的小山村。

  湘潭是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伟大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帅彭德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生长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汤洪波的心里也早早种下了一个英雄梦。

  1994年,正为高考而努力拼搏的高三学生汤洪波,被校园里张贴的一纸招生简章深深吸引——空军招收飞行学员。飞行员威武帅气,可以开着飞机在蓝天上自由翱翔,汤洪波想,那多神气啊!

  体检、考试、政审……他居然一路“过关斩将”,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飞院录取了。收到军校通知书后,汤洪波兴奋地买了一挂鞭炮,在自家小院里点响,“噼里啪啦”庆祝起来。

  没想到,军校生活刚开始,他便遭遇了“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空军飞行员是一个淘汰率非常高的职业,如果体能这关通不过,就一定会被淘汰。汤洪波没有别的任何办法,只有一个字,练!从此,他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点一点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毕业时,汤洪波的体能成绩,无论是长跑还是短跑,都“跑”进了优秀。

从战斗机到载人航天

  上大学的第二年,汤洪波和战友们开始了真正的飞行训练。

  有一天,器重他的队长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你选择飞直升机、轰炸机,还是战斗机?”

  “我选战斗机。”汤洪波毫不犹豫地说,战斗机的挑战性最高,“要选就选最有挑战性的”。

  开始飞行训练后,汤洪波的飞行成绩一直很好,用他的话说,就是“每次飞行结束从飞机上下来,教官对他的讲评就是竖起一个大拇指,点赞”。最终,汤洪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飞行部队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2009年,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在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间展开。此时,汤洪波已经入围部队副团职领导干部的选拔考试。可如果选择去参加航天员的选拔,就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在面临这个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刻,他选择了载人航天。他说:“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航天员的选拔是极具挑战的,跟飞行员的选拔也有很多项目不一样,而且很多项目都是单项淘汰。汤洪波打比方说:“今天你在这个选拔项目没过关,明天你就可以买票回原单位了。”

  经过有针对性的准备,汤洪波顺利通过了选拔。2010年5月5日,他正式成为我国招收的第二批航天员。

心有梦想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汤洪波印象最深的,是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

  在一个特别小的房间,没有窗户,里面还放置了一张床。3个人要挤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进行72小时高强度的工作。“有床也不准睡觉,甚至连坐着闭上眼睛打个盹都不行,一打盹外面监控人员就会按响电铃。”

  2012年6月16日,同批战友刘洋飞赴苍穹,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一年后,同批战友王亚平一飞冲天,并在400公里外的太空给6000万师生讲授了一堂科普课。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陈冬成为同批战友中率先飞天的男航天员。事实上,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初选时,汤洪波也已入围,最后定选时成为陈冬的备份。

  陈冬出征的时刻,是凌晨4时40分。站在问天阁的屋顶上,注视着战友为国出征,汤洪波内心波澜起伏:“什么时候我才能从这里踏上飞天之路呢?”

  汤洪波知道,没有人能给他答案,他能做的只有继续训练,接受下一次挑选。

  返回北京后,汤洪波把从空军带来的一顶飞行头盔找了出来,放在了办公桌子上最显眼的地方。那天,他拿着飞行头盔告诉自己:心里只要有梦想,那就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梦想去努力。日拱一卒,终会梦想成真。

进入太空

  2019年12月,汤洪波终于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要在天和核心舱里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可模拟失重训练,成了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

  这是一项专门为太空出舱活动而设置的训练项目,需要穿着水下训练服在水槽模拟出舱训练。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就呼吸急促,浑身冒虚汗,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他还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更怕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飞天资格被取消了。

  事实上,这正是狭小环境幽闭症的表现。

  后来,他用了很多心理课上学到的调适方法,还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烦躁的心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2020年6月17日6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露微笑,从容走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开启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远征。

  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

  “太空,我来了!”

  为了这一刻,汤洪波拼搏了4000多天,等待了11年,其中的汗水与泪水,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太空里的星星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汤洪波贪婪地欣赏着太空美景。

  “幽静广袤的太空中,星星耀眼地亮着,像一颗颗镶嵌在黑色幕布上的宝石。地球散发出淡蓝色的光,蓝色和白色纹路交错相间,如此宁静柔和、神秘壮美。”他说。

  有细心的网友专门统计,长征火箭发射入轨以后,汤洪波隔着舷窗向外看了11次。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汤洪波穿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踏入了真正的太空。他说,出舱后,自己仿佛置身于科幻大片中,“宇宙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终生难忘”。

  其实,太空出舱是整个飞行任务中最考验人的环节。正式出舱前,汤洪波在聂海胜、刘伯明两位前辈航天员的帮带下,精心准备了一周,和地面反复协同测试,确保出舱服装状态良好,没有任何疏漏。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汤洪波说,不光半小时左右就能吃上热的饭菜,还实现了喝酸奶自由——把预制酸奶兑上水,放入食品热装置中,等待数小时后就可喝到新鲜可口的美味酸奶了。

  在太空悬挂党旗,佩戴党徽,观看庆祝建党百年盛典;在天上看奥运比赛,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同时跟奥运冠军互动……汤洪波说,太空的生活很美好,很多很多的经历永生难忘。

  2020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

  目前,汤洪波已经投入到了下一步的训练工作当中。“我还要重新开始,争取再次飞天。”

来源:2022年8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7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