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气候变化

2022-09-05 16:21:19 来源: 《环球》杂志

 

8月17日,匈牙利韦伦采,停泊在干旱的韦伦采湖上的游船(新华社\ 欧新

文/彭涛涌

编辑/王露 刘娟娟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某个时段内、多年的气象要素统计特征。表征气候的要素,讲得最多的是温度,其实还有降水量、湿度、气压、风(包括风向和风速)等。对于每个要素,在统计分析时,通常有3个参数:平均值、偏差(方差)值和极端值,三者之间既相互关联,意义又各自不同。

  就气象要素的气候特性而言,产生社会影响最直接的是偏差和极值,意味着可能的即时灾害,见效时间短,需要及时应对并在事前已经建立预案。而平均值产生的影响往往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对产业和基础设施规划和布局产生结构性影响。

  举个例子。比如某个地方7月份的月平均降雨量是300毫米,如果这300毫米的降水量分布在每天下10毫米,尤其主要在晚上下,那就是风调雨顺;而如果这300毫米集中在一两天、两三天之内下,或者某天在一个小时内下了100毫米,那就会是灾害。所以,就月平均300毫米而言,那个地方的农业布局就应该是种植喜水作物和植物,基础设施建设并行需要具有足够能力的排灌和蓄水系统。

  现在大家讲的气候与气候变化,温度是第一变量。其三个参数中,设想有几种情景:第一种情景,如果平均温度不变,但偏差比较大,意味着某时段内的温差比较大,极端情况就是较多地出现极热和极冷,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灾难,但对地表深层(如冻土层)和生物多样性应该没有持续性负面作用;第二种情景,平均温度在上升,而偏差值不大,极端值通常也会比较小,这种状况的影响是渐进式的,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能不明显,但可能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逐步演变成灾难性的,如冻土层变深,雪线往上抬升,其后果可能是对建设在冻土层上的基础设施系统产生灾难性后果,储存在高山上的淡水资源减少,基于气候变暖前建立起来的生物多样性系统演变过程和生物链可能出现断裂;第三种情景,也是最坏的情况,平均温度在上升,偏差值也大,其可能的后果是某些区域气候演变趋于极端化。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是从战略上考虑第二种和第三种情景。就目前欧洲、中国乃至北半球出现的高温和干旱现象,一次气候事件很难说是属于哪种情景,但若在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尺度内这样的现象频繁出现,那就是属于第三种情景,风险巨大。

  (彭涛涌系世界气象组织专家)

来源:2022年9月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