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孩创业肯尼亚农场

2022-09-21 14:11:54 来源: 《环球》杂志

 

李奕(前)和穆希在他们的农场里

    “目前公司聚焦的几个关键领域,都可以从中国得到借鉴。很多公司现在正在考虑的农业技术,早已在中国得到运用。”

文/《环球》杂志记者 王小鹏(发自内罗毕)

编辑/乐艳娜

  28岁的江苏女孩李奕,没有跟多数在非洲的同龄人一样在中资企业上班,而是选择与当地人合开了一家农业公司。

  这家公司目前在肯尼亚有3个农场,其中一个位于距离首都内罗毕约两个小时车程的米阿地区。正值午餐时间,坐在农场附近一个分拣仓库旁的简易办公室里,李奕端起一碗包含多种豆子的员工餐,匆匆吃上几口后,对《环球》杂志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创业之前,李奕是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咨询师,两年前她从公司的北京办公室申请调到内罗毕。

  “大概在2020年底,我希望换一个环境,尽量找一个发展更加快速,做决定不会那么慢的工作,可以去施展一下拳脚。我开始考虑换一份偏重创业的工作。麦肯锡的一个前合伙人很了解我的工作能力和想法,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彼得·穆希。”李奕说。

  当时,穆希的团队已经在内罗毕建了第一个农场。

  据李奕介绍,2021年2月,公司日产农产品还只有约100公斤,而现在每天产量约10吨,主要是番茄和辣椒等。创立这家农业公司,是为了给本地市场提供质量更好、更健康、更加实惠的新鲜蔬菜。

  此前,当地农户都是直接将农产品卖给一些中间商,中间商又分几个层级,然后才会出现在内罗毕的某个市场。这个过程中不仅产生很多损耗,而且终端产品价格会很高。“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农场今天采摘,然后在仓库分拣,凌晨发货,基本上24小时之内就从田间到市场,速度还是挺快的。”李奕说。

  不同于其他农业公司,这家公司把培训当地年轻人当作一项重要业务,因为它认为,从事农业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源。

  成立至今,公司已经培训了100多人,现在有45个年轻人在不同的技术或管理岗位做学徒,培训内容包括水资源管理和农产品处理等。农场的学徒也是农场的员工,与员工一样有收入。学徒80%的时间在农场工作,20%的时间到教室学习。

  “在肯尼亚,年轻人不把从事农业视为一个好职业,因为这里成功经营的农业公司不多。吸引年轻人加入的办法就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趣,所以我们引入了科技元素。年轻人对科技充满热情。他们对运用好的系统来管理水资源感兴趣。他们愿意为一套防控病虫害的系统而工作。一旦农场变成科技驱动的农场,就不会为找不到年轻人而发愁。”穆希向记者介绍。

  在穆希看来,李奕的加入对公司帮助很大。“目前公司聚焦的几个关键领域,都可以从中国得到借鉴。很多公司现在正在考虑的农业技术,早已在中国得到运用。比如如何制作温室,如何使用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如何实施自动灌溉系统。李奕对技术的了解能力很强,她可以很快地找到技术的出处。”

  李奕说,经营农场让她收获“非常非常多”。“我以前没有做过创业者这样的角色。我觉得最难的,是让员工认同在这个公司的价值,怎样去激励他们,我还在慢慢学习。”

  她说,自己也从肯尼亚员工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你很少会看到一个焦虑的肯尼亚人。我们的工作其实挺辛苦的,仓库有白班、夜班,夜班至少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送货则是凌晨就开始了。但我没有听到司机、工作或管理人员说辛苦,不想干了。只要报酬合理,又能学到东西,他们就会留在这里。我们是个创业公司,迭代速度非常快,成长速度也非常快,所以就有一种自己在跟公司同时成长的感觉。”

  “我认为这是个双赢的结果。”穆希说。

来源:2022年9月2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