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中抱团取暖的欧洲伙伴

2022-12-20 12:41:44 来源: 《环球》杂志

 

10月6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总理菲亚拉(前左)迎接

前来参加首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右)

 

  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欧洲一体化往往都是在危机中推动甚至是破茧重生的,这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内在演进规律。

文/王朔 孙艺妍

编辑/吴美娜

  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升级,使欧洲正面临2009年欧债危机以来又一次严峻考验。能源价格上涨带动通胀高企,并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反应,无论是成员国还是欧盟机构领导人,都在为此奔走磋商,找寻出路。

  冷风中瑟瑟发抖、抱团取暖的欧洲,何时能走出这轮困境?

异常寒冷的冬天

  欧洲一直在能源上高度依赖俄罗斯,45%的天然气和25%的石油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近年来,欧洲提出要加快能源转型、尽早实现碳中和,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更成为不可或缺的传统高碳能源替代品,对俄制裁使欧洲能源问题雪上加霜。虽然目前欧洲已经存储了大部分过冬的天然气,但缺口依然明显。高昂的取暖费用迫使一些民众关掉了暖气,忍受寒冷的侵扰。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甚至呼吁民众减少洗澡频次,并强调洗澡时无需全身冲水,应重点清洗四个部位,其余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能源价格上涨,加剧日常生活成本及企业制造成本的上涨。尤其是一些能源密集型金属行业纷纷陷入困境,如法国敦刻尔克铝业、德国铝轧制厂斯佩拉等相继宣布减产。随着成本抬升,不少制造业企业选择外迁,加剧欧洲产业空心化困境。欧洲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等10余个行业组织和40余家生产商公开致信,要求欧盟迅速采取行动,解决电力和长期能源供应问题,否则危机对欧洲制造业的破坏将是不可逆的。

  为拉动受疫情冲击的疲弱增长,2021年欧盟宣布启动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计划,进行大规模财政刺激。但随之而来的通胀高企,尤其是美联储持续加息,迫使欧洲央行加快退出宽松政策,也转入连续大幅加息的通道。这就相当于一脚踩油门的同时另一只脚在踩刹车,很大程度抵消了欧洲经济复苏的努力和可能。同时,加息还增加了部分重债国的偿债成本,甚至有重陷债务危机的风险。欧元也被看衰,随着欧洲资金加速回流美国,欧元兑美元跌破平价。

  对一些欧洲国家而言,俄罗斯或许并不讨喜,但毕竟是绕不开的邻居。乌克兰危机升级,使得欧俄本就不多的信任再受冲击,甚至将双方彻底推向了对立面。欧洲在深陷“恐俄症”的同时,加强了对北约的依赖。

  然而,无论是加强军备投入还是加大对美捆绑,欧洲都很难改变越想安全就越不安全的困境。更何况有求于美国就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注定要在其他利益上做交换,甚至在一些议题上不得不选边站。这当然与欧洲一直所希望的“战略自主”背道而驰,难以按照自身期待选择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安全冲突的风险不减反增。

“点面结合”抱团取暖

  面对内外挑战,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们持续奔忙。除欧盟多次召开峰会进行紧急磋商外,最值得一提的,或许当数10月初召开的首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了。除欧盟国家领导人之外,英国、挪威、土耳其、乌克兰、西巴尔干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也参加了本届会议,讨论欧洲安全、能源、气候变化和经济等议题。

  今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洲未来论坛闭幕式上提出建立欧洲政治共同体,包括英国、欧盟候选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可在这一框架内寻找政治合作的新空间。马克龙认为,欧洲政治共同体必须是一个以地缘政治关系、意识形态、民主及社会价值观为基础组建的集团,允许非欧盟成员在共同体内逐渐融入欧盟内部市场,以最大限度扩大欧洲的影响力,扭转欧洲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菲亚拉在会前的致辞中说,希望将这一会议开成一个圆桌论坛,就当前欧洲及其他地区形势进行非正式交流。会议不会组建一个新的欧洲组织,也不会取代现有的合作形式。马克龙表示,本次会议发出了“欧洲团结”的信号。德国总理朔尔茨认为,欧洲政治共同体是一项创新,与会领导人可以摆脱日常议程和达成协议的需要来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助于改善欧盟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虽然与会领导人在会议前后频频强调团结,但由于共同体涵盖国家和地区数量多,各方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这一机制能否发挥实际作用还面临诸多考验。尽管如此,它依然可谓欧洲面对困境在一体化层面上做出的重大努力,也是政府间主义与联邦主义结合的又一个新的探索。

  与此同时,欧盟成员国之间也是互动频繁。10月20日,法国、西班牙与葡萄牙领导人会晤,同意搭建一条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到法国马赛的水下天然气运输管道,形成连接伊比利亚半岛与欧洲能源市场的“绿色能源走廊”,以帮助缓解欧洲的能源危机;10月23日,意大利新总理梅洛尼就职次日就会晤了到访的马克龙,双方一致认为应“在欧洲联盟层面和尊重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就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继续合作”;10月26日,朔尔茨赶往法国巴黎与马克龙共进午餐,表示要加强德法团结,共同应对挑战……这也一定程度符合欧盟内部的二元权力结构,只有欧盟和成员国这两个层面都发挥作用,欧洲才有可能拿出实质性的举措。

心有余而力不足

  欧洲的努力有目共睹,但现实困境很大程度制约着欧洲的行动能力。

  首先是乌克兰危机的持续。没有人能预测这场危机何时终结,而危机持续时间越长,欧洲的损失就越大。即便有关冲突暂告一段落,交恶的欧俄关系仍会长期困扰欧洲,成为它的一个巨大负担。

  其次是欧洲内部利益的差异。近年来,欧洲一体化逐渐从低政治领域转向高政治领域,各方对一体化红利的创造和分配缺乏共识,南部和北部欧洲、老欧洲和新欧洲的裂痕在加大。究其根本,各国的国情不同、利益不同,危机来临时各打自己算盘,更别说英国“脱欧”还做出了坏榜样。

  再次是法德关系。法德一直是欧洲一体化发动机,但双方关系也是动态变化的。近来法德关系出现不和谐音,主要原因是德国给国内企业1000亿欧元能源补贴并且准备采购美国的战斗机和防空系统,法国认为德国没有通过欧洲机制单独行动不妥,双方甚至还推迟了例行的部长会晤。摩擦背后反映了法德基本政策理念的不同,法国更希望对美保持相对独立性,而将德国的行动纳入欧洲机制;德国则更希望在美欧之间保持平衡,因此双方之间存在错位。

  此外,美国是重要因素。美国所希望的欧洲是服从自己利益的欧洲,有一定的能力但不能超出控制,将欧洲国家视作可以随时剪毛的“肥羊”,或者为自己冲锋陷阵的炮灰。美国当年鼓动英国“脱欧”,现在又挑动乌克兰,事实表明它从来不会真的考虑盟友的利益。马克龙就指出,一个相对疲软分裂的欧洲符合美国的期望。

  无论如何,重重困境下欧洲伙伴们诸多抱团取暖的努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欧洲一体化往往都是在危机中推动甚至是破茧重生的,这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内在演进规律。

  (王朔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孙艺妍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

来源:2022年12月1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