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变中的中国“稳定器”

2023-01-12 09:28:01 来源: 《环球》杂志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中国始终做世界发展的“稳定器”,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文/徐秀军

编辑/胡艳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标志性成果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携手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为全球共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中国始终做世界发展的“稳定器”,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坚定前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根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按市场汇率换算,2021年中国GDP为17.74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的比重为77.2%。这一比重不仅在过去百年来创历史最高水平,也打破了日本曾在1995年创造的72.6%的最高纪录,为过去百年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中国实现了基础设施整体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446.6万公里。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7亿千瓦,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装机规模总和,比10年前增长了1.2倍。在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新增水库库容1051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5.65万公里。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过去10年中国已建成光纤长度增长约2.7倍,移动通信从“4G并跑”到“5G引领”,初步建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北斗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中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由此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10年来,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础研究经费是10年前的3.4倍,达到历史最高值;研发人员总量达562万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稳居世界第1位。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完成了“天问”探火星、“嫦娥”登月球、“神舟十三号”和“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等众多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

在逆全球化挑战中持续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机遇。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世界发展作出了新的开创性贡献。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首位。过去10年,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增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202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6%,比同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年均增长率高5.0个百分点,比同期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4.6个百分点,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3.6个百分点,比同期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年均增长率高2.6个百分点。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中国积极打造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国际平台。中国进口贸易额从2012年的11.48万亿元上升到了2021年的17.36万亿元,增加了51.23%,年均增长率约为4.7%。2021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比重达到了11.9%。为了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和机遇,10年来中国新建了多个高水平、高质量的进口促进平台。其中,2018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截至目前,5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约2000个首发首展商品亮相。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此外,中国还于2020年在全国设立了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于2021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这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为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近年来,新冠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经济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开放水平持续下行。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2020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491,比2019年下降0.02%,比2008年下降4.1%。但是,中国的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成为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中国还探索了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举措。截至2021年共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2017~2021年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条目分别缩减至31条和27条,2021年还实现了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并在海南自贸港推出全国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在变乱交织中不断注入全球发展的强大动能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对世界发展最具开创性和实质性意义的国际合作计划,推动形成了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成为当今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9年的扎实推动和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已结出丰硕成果。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合作文件。

  2022年9月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2》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1万亿美元,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达1560亿美元;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022年10月19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超过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万多个就业岗位;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使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9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多个城市。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起全球发展倡议,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八大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可行路径;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布一份覆盖八大领域、包含32项举措的成果清单,包括成立全球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发起“促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建立国际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等;2022年9月,中方在纽约主持召开“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同“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国家一道,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再采取七大行动,发布包括50个务实合作项目和1000个能力建设项目的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提出推进粮食安全、清洁能源、海关合作的具体行动,为落实联合国这一议程注入新动能。

  同时,中国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努力维护和平安全的全球发展环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并且全额缴纳了现阶段所有联合国的会费和摊款。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中方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推动局势降温,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俄乌双方通过谈判实现和平。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破解和平赤字和安全赤字提供了新思路,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框架,为营造良好的全球发展环境提供了新路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2023年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