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权力盛宴的黄昏

2023-02-15 07:42:20 来源: 《环球》杂志

 

2021年6月11日,警察在位于英国康沃尔郡法尔茅斯的七国集团峰会新闻中心外执勤

  近年来七国集团的冷战思维更趋严重,热衷搞分化对抗,对于国际秩序变革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文/凌胜利

编辑/吴美娜

  2023年新年伊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对七国集团(G7)中的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访问。日本是2023年G7轮值主席,峰会将于5月在广岛举行。岸田访问G7五国,也是为了在峰会前同各方就乌克兰局势、粮食问题、核裁军、气候变化等一系列议题通气以获取支持。

  除了一年一度的G7峰会,这个代表着典型“西方小圈子”思维的集团,也频频在日常国际社会中“刷存在感”,但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背后,近年来七国集团的冷战思维更趋严重,热衷搞分化对抗,对于国际秩序变革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已逐渐沦为明日黄花。

缘起与演变

  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为了应对石油危机、经济危机等重大困难,在其内部建立起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七国集团。1976年,七国集团聚集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几乎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2/3,一时间在全球经济中呼风唤雨。冷战时期,七国集团作为西方国家的重要集合,为美国赢得冷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为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七国集团开始扩员,第一个被吸收的对象是俄罗斯,由此,七国集团演变为八国集团(G8)。考虑到俄罗斯与西方的复杂关系,七国集团吸收俄罗斯更多是想要改造和限制俄罗斯。此后七国集团还放出风声,要吸收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加入,成为G10或者G11。

  然而,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龃龉不断等因素影响下,八国集团貌合神离。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西方国家排除俄罗斯,重回“七国集团”。随着美国霸权焦虑的加深,其愈发倚重七国集团,并将七国集团视为自身大国竞争战略的重要工具。即便二十国集团(G20)取代七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七国集团依赖留恋旧权力,习惯小圈子,难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共商共治共享。

  目前,七国集团已形成了外长会议、首脑峰会等多种机制,依然是全球治理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回顾七国集团的发展历程,其功能也已从单一的协调经济政策逐渐向政治、安全等领域扩展。不过,七国集团的影响具体如何与其内部协调有关,特别是美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比如,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奉行“美国优先”理念,与盟国争利明显,使得七国集团内部分歧增多,系列峰会成果寥寥无几。拜登执政以来,为了修复联盟关系,美国不断加强七国集团内部的协调,七国集团影响力有所恢复,更是成为了美国护持其霸权的战略工具。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维护其霸权更加看重盟国的协助,使得美国对于七国集团、北约等多边机制更为重视。

日趋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从近年来七国集团历次峰会所涉议题来看,这个小圈子自我封闭特征日显,越来越无法承担起全球治理的重任,甚至更会导致全球分裂的加深。

  2018年6月,七国集团峰会在加拿大召开。本次峰会的议题涉及贸易改革、气候变化和伊核协议等,东道国加拿大为了凸显会议成果,宣称美国支持G7峰会联合公报中的解决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削减贸易壁垒等议题。这随即遭到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否认,暴露了七国集团的内部分歧。

  2019年8月,七国集团峰会在法国举行。鉴于2018年峰会七国集团不欢而散,东道国法国在各成员国之间不断游说协调,试图弥合各方分歧。该次峰会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各种不平衡现象”,涵盖包容性经济增长、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世界和平与安全、未来的工作机会以及气候变化等涉及全球发展转型与共同应对挑战等多项议题。由于特朗普执意坚持“美国优先”的政策导向,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分歧严重,导致本次峰会无果而终,史无前例地未能发表峰会公报。

  2020年的七国集团峰会原本应该在美国举行,但特朗普政府对此并不重视,致使会议日期一拖再拖。由于美国与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之间分歧显著,特朗普甚至批评七国集团“非常过时”,宁愿邀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举行另类峰会。由于战略分歧、新冠疫情和美国大选等种种问题,2020年的七国集团峰会最终未能举行。

  2021年的七国集团峰会在英国举行。拜登已出任美国总统,他旗帜鲜明地表示要改善和盟国、伙伴之间的关系,要重返“多边主义”。英国作为东道国更是非常积极,为美国搭台唱戏,将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经济复苏等议题作为重点。为了修复特朗普政府对七国集团内部团结的冲击,拜登政府对于此次峰会非常重视,推动峰会在抗击疫情、经济恢复、贸易改革、绿色转型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并且还在意识形态方面大做文章,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强调所谓民主联盟的团结。

  2022年的七国集团峰会在德国举行。此次峰会涉及乌克兰危机、气候问题、能源问题、粮食安全、经济复苏等议题。乌克兰危机成为本次七国集团峰会关注的焦点。峰会最后发表的公报强调所谓的自由民主国家之间的团结,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和对俄罗斯的谴责与制裁。峰会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强调共同价值观和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对中俄等国横加指责。

  从近年来的七国集团峰会来看,其关注议题更多是涉及西方国家的利益,自我封闭性更加突出。从议题属性来看,既有传统的经济议题,也涉及大国竞争、国际规则,意识形态色彩更加凸显。这些都表明七国集团依旧没有改变其“阵营划分”这一小圈子特点,对于二十国集团更是功利心态明显,无法为不断增加的全球性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逆时代而动不合时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是实力对比、功能设置还是治理效能,都需要七国集团转变思维,携手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合作共赢。

  实力对比方面,七国集团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所下降。七国集团初创时,经济实力的世界占比超过六成,巅峰时几乎占据2/3。如今,七国集团经济实力已不足世界的一半。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七国集团经济实力的全球占比为45.2%,创历史新低。当前,七国集团的权力盛宴已步入黄昏,广大发展中国家正逐渐发展壮大,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功能设置方面,二十国集团取代七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七国集团的无力,相较于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具体而言,七国集团对于经济治理的关注有所下降,也无法拿出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解决方案。二十国集团与七国集团在经济治理功能方面相似,原本二十国集团取代七国集团可以视为机制改革的进步,不过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对二十国集团的参与度下降,退守到七国集团,使得两种机制之间分裂明显。

  治理效能方面,全球性问题兴起进一步凸显了七国集团治理能力的力有不逮。近年来气候变化、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各种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要求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七国集团尽管也常常就全球性问题进行讨论,但大多都“无果而终”,政治作秀的特征明显。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秩序的变革与重塑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合作而非分化才能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促成更为有效的治理。这一时代背景下七国集团依然留恋旧有的特权,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障碍。值得注意的是,七国集团日益沦为大国竞争的工具。近年来,七国集团通过联合声明、相互背书等方式,在各处制造议题不断发声,煽风点火。

  2023年的七国集团峰会将在日本举行。担任七国集团峰会轮值主席国,被日本视为扩大国际影响的一次重要契机。当前的日本,不仅更加明显地追随美国,其多元外交还更加注重与美国的盟国、伙伴之间的合作。

  日本欲借此次七国集团峰会达成诸多重要战略目标。一是为日本防务战略转型造势。2022年12月日本出台的新安保战略抛弃了“专守防卫”原则,为海外军事行动松绑,为此需要增加军费开支;二是为强化美日同盟追加投入;三是通过价值观外交,炒作意识形态分歧,渲染海洋安全风险,对中国进行孤立分化等。

  七国集团是冷战时期的产物,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需要各方应时而动。对七国集团的小圈子而言,是适时进行制度革新,还是留恋旧有权力固步自封,历史会告知正确答案。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2023年2月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