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补能方式缓解充电焦虑

2023-04-21 17:00:29 来源: 《环球》杂志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京举行,业界各方纷纷表示,今年以来汽车行业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特别指出,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行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其中之一就是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转型阵痛。随着主流电动车产品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里程焦虑逐渐聚焦到充电焦虑,后者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换电和超充哪个更理想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要能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从刚刚过去的2022年来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7。这意味着,充电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对此,整车厂商纷纷做出应对,想方设法解决电动车补能速度不够快的难题,充电渐成火热赛道。3月底,蔚来第一批共10座三代换电站正式在全国10地同步上线,开启试运营体验,并表示今年的换电站建设目标从新增400座提升为新增1000座;4月初,广汽埃安完成2220个充电桩集中上线,小鹏和阿维塔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快充网络。

  快充和换电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线,哪一种更适合目前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尚无定论。以800V为代表的快充方案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其电压高、功率大,对制造技术和建设运维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配电网冲击也很大,同时由于用户充电的随机性,也加大了电网优化控制的难度。换电站本质上可以看作一个储能设施,因此在峰谷平尖方面相比快充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它需要重资产投入,而且短期内无法统一标准,只能供给单一品牌使用,长期来看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快电和换电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便是力推换电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在正在举办的上海车展上表示,充换电一体才是终极方向。那么,还有第三种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全新的补能方式——移动充电正在崭露头角,未来有望成为快充和换电的有效补充。

 

移动补能方式MPS露出水面

  作为补能市场的后来者,移动充电自带高科技光环,它从解决问题的维度上也高于传统固充桩和换电站,让“车找桩”“车找站”变成了“电找车”,通过充电机器人,可移动到车旁充电,用户需要时,通过App和小程序下单即可召唤而来,完成充电功能,因而能极大缓解电动车用户的补能焦虑。

  近日,黑马原力首款MPS(Mobility Power Supply,机动电力供应)产品G60小黑正式发布,该产品集储能与超充为一体,并可自行移动执行超充指令。据了解,G60小黑可提供媲美800V超充的充电速度,它采用了4C倍率的电芯,通过自研RxPower电池系统设计,让数百颗电芯协同一致输出电能,充电10分钟可提供150公里的续航。

  另一方面,据黑马原力介绍,G60小黑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其底盘对轮毂电机、转向系统、柔性悬挂、电机控制等进行了高度集成化,可通过调整四个轮毂转向角度及速度,在人员密集的停车区域轻松找到目标用户,能够做到原地旋转及调头、横移斜移、自动避障等复杂动作。不过,如何在完整供应链能力及产业应用链路中管控成本,对于黑马原力仍是一个关键考验。

 

首批MPS产品落地上海

  移动充电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注意,业内人士认为这或将成为新能源行业一个全新风口。这一点从年内的产业热度得到了验证,不管是整车厂、电池厂商还是初创科技公司,都投身其中。

  上月底,黑马原力将G60小黑正式投放上海徐汇滨江落地驻场。上百万平米的徐汇滨江西岸国际传媒港拥有大量集中的停车位,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型办公区域的一个典型场景。据悉,黑马原力还部署了从40度电到200度电以上的完整产品矩阵,今后还将覆盖家庭生活、商业工业应用等更多场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充电已成为新能源用户最为重要的用车场景,补能生态呼唤更具前瞻性的科技创新。黑马原力的优势在于全栈自研的快充及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率先推广的先发优势。不过,作为初创型科技公司,该品牌能否持续优化产品迭代与研发,又是否拥有快速推进MPS商业化的能力,我们将拭目以待。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