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小语种国家的多样国际学校

2023-05-06 07:57:49 来源: 《环球》杂志

 

2018年4月18日,一名孩子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儿童流动图书馆挑选图书

  尽管运营成本更高,但由于这些国际学校能满足国际人才子女教育的多种需求,芬兰也因此吸引了大量优质人才。

文/《环球》杂志记者 陈静(发自赫尔辛基)

编辑/胡艳芬

  在芬兰,国际学校一般来说指的是使用“外语”,也就是非芬兰官方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教学的学校。

  相较于本土公立学校,芬兰的国际学校教育显得有些“非主流”——芬兰的教育体系以免费的公立学校为主,其覆盖范围广,是绝大多数芬兰家庭的首选。不过,国际学校在芬兰虽然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满足特定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但它们能为国际人才的子女提供可获得国际认可的教育,因而也为芬兰吸引了更多优质人才。

国际学校成吸引人才标配

  芬兰国家教育机构顾问Jorma Kauppinen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芬兰国际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在芬兰短暂居住者的子女,或已经在其他国家接受过教育的归国侨民的孩子。他表示,那些打算在芬兰长久居住的家庭,为孩子选择芬兰本地公立学校、学习芬兰语,可能更有利。

  6岁的芬兰男孩安东尼在一所德语国际学校就读。他的母亲说,因为孩子父亲工作的需要,安东尼曾在德国生活多年。回芬兰后,她选择让安东尼进入德语国际学校,一方面是希望他能继续学习德语、接受德式教育,使未来发展有更多出路;另一方面是相信孩子在家庭的芬兰语氛围中也能学好母语。

  据统计,目前在芬兰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约有1万人,大多数来自芬兰以外的国家。

  芬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国际学校建设的快车道。尽管开办国际学校成本高,但由于它们能满足国际人才子女教育的多种需求,这些学校运行良好。

  如今,芬兰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有国际学校,甚至在北极圈以南仅6公里的罗瓦涅米也有一所国际学校——学苑IB高中。据统计,截至目前芬兰全国共有约20所国际学校,覆盖幼儿园到义务教育阶段。

  芬兰北部拥有12万人口的小城库奥皮奥,今年秋季将新开一所九年制英语国际学校。无独有偶,东南部靠近俄罗斯边境、人口仅有库奥皮奥一半多的小城拉蓬兰塔,也在积极筹划兴建国际学校。芬兰三大理工高校之一的拉彭兰塔理工大学就在此地。校方表示,高校附近是否有国际学校,已成为国际人才是否愿意留在该校学习、研究或者任教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

  该校工程学院院长Mari Kallioinen-Manttari说,在面试中,应聘者经常会向校方咨询,他们的孩子是否有机会上当地的国际学校;一些人会因为拉彭兰塔理工大学附近没有国际学校而放弃这里的研究或工作。“对于他们的孩子而言,入读本地公立学校就要学习芬兰语,这个语言门槛太高了。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在英语国际学校学习,以更快地融入。”

教育保障与积极适应

  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正是国际学校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特色之一。国际学校的师生普遍更国际化,文化更多元,师生比也更高。对于那些初到芬兰、正经历融入阶段迷失状态的学生而言,这些学校的学习氛围显得更友好,更加轻松自在。

  此外,芬兰的国际学校一般都按照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例如IB课程(即国际文凭组织IBO为全球学生开设的小学、中学、大学预科等课程),美国AP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适合计划在美国就读本科的高中生学习),或欧盟EB文凭(是一种双语教育文凭,它证明在由政府间组织“欧洲学校”理事会认可的欧洲学校完成中学学习)课程。

  此外,芬兰有多个机构都能为国际学校提供认证,这样就大大便利了学生今后在世界其他地方继续接受教育,顺利完成教育衔接。

  比如,赫尔辛基国际学校(ISH)由芬兰教育部和另外3个认证机构监管,得到国际文凭组织、国际学校委员会和新英格兰学校与大学协会的三重认证;赫尔辛基欧洲学校得到了欧盟支持下的欧洲学校机构的认证;国外法语教学管理局认证了芬兰的两所学校:劳马的cole Areva MLF和赫尔辛基的儒勒凡尔纳法语学校。

  在教育方式上,芬兰的国际学校一般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社交技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方向和方法,学校则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来自中国的小丹(化名)就读于赫尔辛基一所国际学校,他的妈妈接受的是中国教育,对两种教育理念的冲撞深有体会。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考试和分数很重要。小丹就读的国际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主要起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去探究、学习。同时,考试并不是主要的评估方式,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日常表现。

  以家长会为例,小丹学校的家长会更像是一对一面谈,有时孩子也要参加,并发表看法。在最近的一次家长会上,孩子首先要带领家长在教室里参观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老师会在旁边不时提醒孩子讲解要点,启发家长针对孩子的学业进行提问。参观完毕,老师会邀请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讨论——询问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希望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高;计划采取哪些具体做法来实现目标;是否需要老师或家长的帮助,等等。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再比如,学期末,评估小丹学习成果的不是考卷和成绩册,而是8页的学习报告,按照学习方法、单元学习、科目学习三大类细分了数十个小的项目进行一一评价。评价只有三档:需要帮助、达标以及良好。结尾会附上老师的评语,指出孩子的长处和需要提高的方面,例如“在课堂讨论中要更加勇于分享意见和想法”。

  小丹妈妈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更能鼓励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成长。由于学校不强调竞争和评比,也有利于打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和家长更能专注于学生个人的学习和发展。

  但是,让小丹妈妈发愁的是,尽管不强调成绩,但要实现这种相对抽象的学习成果目标,似乎比提高成绩更加困难。学生某项学习指标是否确实达到标准,如何进一步提高,该如何比较和评判?如果需要老师来评判的话,这就要求老师具备足够强的教育能力和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唯此才能保证评估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此外,国际学校虽然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成长机会,但并不是总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参与芬兰本地社区的活动,简单说就是不太“接地气”,限制了体验本地文化的机会。

公立和私立各有利弊

  芬兰一些国际学校的学费相对较高,也可能对部分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据Kauppinen介绍,芬兰国际学校的收费标准会因办学方式而有所不同。芬兰的国际学校大部分由市政府运营,但也有3所由国家教育部门直接运营,它们通常遵从芬兰的教育法令,不收取学费或只收取较低费用。个别由私营机构管理的国际学校,学费是它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往往收取较高费用,根据年级不同,每年大概一两万欧元。

  既然有免费的国际学校,为什么要花高价上私立国际学校呢?

  在一些选择了后者的家长看来,免费或低收费的国际学校固然好,可它们也有硬伤。例如学位紧张,学校招生计划严格,必须按时间表入学,错过申请期想要临时插班就需要排队等待学位,以及何时能入学也是个未知数。

  如选择按期走申请流程,在入学前还必须参加统一的英文考试,只有达到了分数线才有可能被考虑录取,对从非英语母语国家来的孩子来说,不专门花精力备考的话,通过考试的难度不小。反观收费高的私立国际学校,基本上是随来随上,且不论孩子英语水平如何,都可以直接按年龄入学。

  不久前,赫尔辛基一家私立国际学校为今年即将动工的扩建工程,面向师生、家长举行了意见征集活动。该校校长表示,由于对学位的需求逐年增加,学校因此决定扩建。“我们学校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对于那些搬到赫尔辛基工作、生活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我们能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课程,又不安排入学考试,也不要求新生能说流利的英语。”据介绍,这所学校目前约有470名学生,扩建后将再增加200多名学生。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的跨国(境)流动不断增加,对国际学校的需求也在增加。芬兰语虽然是小语种,其国际学校教育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但总体上仍为来芬兰的国际家庭和外籍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和机会,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需求,成为芬兰本土公立教育之外一个灵活、多元和国际化的教育选择。

来源:2023年5月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