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繁忙的文化“牵线人”

2023-05-12 07:38:03 来源: 《环球》杂志

 

3月23日,观众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参观

  绘画、雕塑、图书、戏剧等文化交流载体,正在文化“牵线人”的“穿针引线”下从网络空间重回3D现实世界。

文/《环球》杂志记者 乐艳娜(发自北京) 林宁(发自香港)

编辑/张海鑫

  到比利时的布吕热莱特天堂动物园看望大熊猫“宝弟”“宝妹”,到法国巴黎拜访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事处,到蒙彼利埃的美术馆去“堵”因罢工而不能上班的馆长,到尼斯寻找可以举办展览的场地……方梓熙的3月,过得异常忙碌而精彩。

  这位从法国留学归国、与同伴一起创建了四川夯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夯丸文化)的姑娘,正试图把2022年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的“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推向欧洲,重启新冠疫情前进行的合作项目,并探索更进一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的可能性。

  中国疫情政策调整优化之后,像方梓熙一样的文化“牵线人”重归忙碌,绘画、雕塑、图书、戏剧等文化交流载体,正在他们的“穿针引线”下从网络空间重回3D现实世界,并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包容性和更加活跃的交流性。

把展览推广到欧洲

  “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以大熊猫为核心元素,展示了薛康、周孟棋等8位国家级艺术奖项获得者、非遗传承人等带来的传统艺术作品,也囊括了Amazing Panda、万物籍等艺术品牌设计的潮流艺术作品,还包括含有相关数字艺术品和数字创意藏品。

  “中国这些年的蓬勃向上要如何让国外了解?我觉得艺术是个很好的途径。外国人,特别是欧美人认为,艺术是非常高尚的,只有在优质的环境中才能大规模地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熊猫艺术创意展上的这些作品,我觉得创作水平是不逊于外国艺术家的,这很能说明问题。我把这个展览带到欧洲,就是希望外国人能通过这些文化载体去了解中国,看到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中国的文化极具包容性,中国的艺术作品质量非常高。”方梓熙对《环球》杂志记者说。

  由于欧洲大部分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会提前一年订好下一年的展览计划,方梓熙此行并没有敲定展览的落脚地。她的计划是,通过继续走访和沟通,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中法建交60年之际,把展览办到欧洲去。“布吕热莱特有大熊猫馆,蒙彼利埃是与成都最早缔结国际友好城市的城市,而尼斯是我留学过的城市,我的导师也很支持我,这些城市都是我的意向之地。现在人们一谈到对外文化交流首先会想到‘北上广’,但成都这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城市其实也可以发挥非常独特的文化‘润滑剂’作用。”

2月6日,广之旅国际旅行社的首个赴泰国旅游团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

  这一次欧洲行,让方梓熙体会到线下交流的重要性。“对谈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而不断变化,而不是隔着屏幕在不知道对方表情或情绪变化的情况下敲一段没什么情感的文字。面对面交流,可能就因为今天天气比较好,谈得就比较愉快,或者我们互递一个眼神,彼此就心领神会了”。不过,由于通货膨胀以及一些社会矛盾导致欧洲物价上涨,“出差费用是疫情前的3倍左右”。方梓熙说,她暂时先不考虑盈利的问题,“我觉得在欧洲办第一期展览是赚不了钱的,但我相信,如果能持续办下去,未来肯定能盈利。”

  夯丸文化其他几位创始人与方梓熙一样也都有留学经历,她们一直热衷于担当文化“牵线人”的角色。“读书的时候长期置身于国际语境,如果不从事这样的事业,我觉得有一点对不起自己的经历。我们这样一批人如果在国内创业成功,也能让更多的留学生看到,中国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国内落地去做国际化的东西是有前途的,而这样做的人多了,也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方梓熙说。

艺术展上的文化碰撞

  香港画廊季丰轩的创办人季玉年把《环球》杂志记者领到两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作前,指着满幅红色和满幅黄色的两个布本娓娓道来:这是来自上海的艺术家薛松今年创作的《法自然系列-繁花》和《法自然系列-秋实》。3月,薛松刚带着这两幅画作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上亮过相。

  季丰轩1991年于香港成立后,一直致力于促进东西方艺术交流,在香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除了将薛松、李华弌等中国画家的作品推向国际,季丰轩还把大量的国外艺术家介绍给中国观众。从1996年在香港推介巴黎画派,到今年在巴塞尔艺术展推出委内瑞拉画家奥斯瓦尔多·维加斯的作品,季丰轩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

  季玉年介绍,画廊计划于今年5月举办叙利亚画家齐亚德·达卢勒的作品展,10月她还要携陶艺家白明和他的青花瓷作品亮相意大利国家美术馆,并计划在深圳或上海开办画廊。

  她说,自己变得非常忙碌,像疫情期间那样可以自由看书的时光明显减少。各国想要进军亚洲市场的艺术家找她,知名的美术馆也找她,作为文化“牵线人”的她自嘲应酬变多了,生活也变喧嚣了,“像摩托车开上了高速路一样,时速达到300公里,根本停不下来……”

  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汇聚了来自32个国家及地区的177间艺廊,在这里,《环球》杂志记者见到了很多像季玉年一样重新开始繁忙的艺术家和画廊经营者。

  余国梁是墨斋(INK studio)的创始人兼总监。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上,他遇到了业界的很多老朋友,“阔别三年,大家不约而同在香港聚首,能近距离观赏画作,面对面交流,十分难得。”

  墨斋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设有固定的展示空间,还在美国纽约设有工作室,会不定期举办展览。作为向中美两国受众展现当代水墨艺术的画廊,墨斋计划今年5月在北京推出墨斋10周年回顾展,展出12位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并在秋天举办两场个人作品展。

  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总监杨鉴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绘画作品作为传统艺术形式比较依赖线下观摩体验。疫情期间,由于观众无法到场观看,很多线下项目被迫延期、搁浅等等。政策调整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无比珍惜能够线下参展的机会,因此要了更大的展位,其所代理的艺术家们也更愿意拿出作品来配合展出。

走出去,引进来打造东亚市场

  对“一台好戏”创始人、董事长汉坤的采访,是在他奔波于泰国、韩国的行程间隙中进行的。2020年,汉坤在上海推出了首部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颠覆的观演关系迅速赢得了口碑,即使每日演出,仍然一票难求。随后的两年里,《桑塔露琪亚》《你好,我找Smith》《宇宙大明星》等多部作品相继被推出,并在长沙、成都、广州、杭州等城市设立了环境式驻演剧场分馆。

  “去泰国是计划9月把泰国原创的点唱机音乐剧引入到国内,剧里有一首歌中国观众很熟悉,就是早年草蜢乐队的《失恋阵线联盟》,翻唱的就是泰国歌手通猜(Bird Thongcha)的作品。这是我们与泰方第一次合作,需要上门拜访面对面敲定细节,把合同签下来。”汉坤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泰国本土专门做音乐剧的公司只有一家,合作起来就比较简单。我还去跟泰国一些版权代理商聊了聊,他们向我推荐了泰国比较优秀的一些电影电视内容,因为泰国在这个领域表现更出色,我们在看是否能对这些作品进行舞台剧的改编,在中泰舞台上呈现。”

  至于去韩国,除了对现有合作方进行“三年总结性”拜访外,汉坤还考察了韩国的文化和演出市场,寻找新的可能合作的制作人,欣赏当下热演的剧目,看看是否有适合引进的内容,等等。“在新潮和传统音乐剧中各选择了一两部比较优秀的作品,进入了前期沟通的阶段,还没有确定引入。另外,由于‘一台好戏’与韩国之间的合作比较多,我们也计划在韩国成立一家分公司,以便在开展版权合作业务的同时,也能和当地的主创团队共同开发优质原创内容。”

  汉坤发现,这次去韩国,由于当地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再加上旅游业重启,人们倾向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旅游而非演出这样的文化消费上,这导致韩国演出市场相较于疫情前活跃度大为降低。而由于中国演出市场这几年表现突出,韩国主创团队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与中国演出公司进行合作。“从趋势来看,未来中国、韩国、日本市场将出现更多融合的迹象,形成一个东亚市场,而非像以前那样单打独斗。这次我在韩国看了一部以中国武术为主题的戏,市场表现就非常不错。联动起来做内容的开发,在几国同期上演,同时在主创和幕后环节加强交流合作,就有希望把演出做成一个大众市场,而不是现在的小圈层市场。”

文化+旅游,新线路新设计

  2月6日是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旅游业务首日,标志着中国出境团队游时隔3年按下了“重启键”。当天至3月5日的短短一个月里,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之旅)全国系统共组织了十余个出境游或乘坐新航线的全国首团,以团队游、自由行、签证等不同类型的出境游产品及服务,组织了近1000名游客出境旅游。

  “除了重开出境游之外,业务团队一直在积极了解国外供应商变化的情况,参与旅游推介会和展会,对重点线路重新进行考察……我们的2023年开局,确实非常忙。”广之旅副总裁黄静茹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

  黄静茹预计,今年下半年广之旅会更忙碌。“疫情政策调整优化初期并没有碰到小长假,不是传统的旅游旺季,而国外的旅游资源也没有准备好马上接待中国游客。从目前情况来看,境外旅游目的地包括国际航班、旅游用车、餐厅、景点接待规模、导游服务、境外服务供应商等接待环节仍处于重构及持续增加供应的阶段。广之旅作为旅游服务供应商,也会对境外旅游资源各环节再甄选、再梳理、再掌控、再整合,为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优质出境游产品。随着我们与国外供应商沟通不断增多,相信中外旅游服务商的准备会越来越充分,我对接下来小长假以及下半年的境外游旅游市场非常乐观。”

  与广之旅的供应商多为服务全球范围游客的大型企业不同,北京首航国际旅行社旗下的星际云旅行更多地依赖能提供特色定制服务的中小型地接社和当地旅游资源。

  星际云旅行主要规划中东、非洲、南美和澳洲线路,其首席执政官刘文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今年1月他去了土耳其、埃及、摩洛哥、乌干达,拜会曾经的合作伙伴,寻求拓展新的旅游线路和合作可能。“很多合作伙伴因为疫情公司倒闭了,一年多来油价上涨等因素也导致包车公司的利润难得到保障,所以再拿不到以前的价格了,这就需要我去谈新的合作关系,或重新签订合作合同。”

  不过,刘文此行发现了境外游的许多新特点,比如中文导游比以前好找了,“疫情之前就有很多人在学习汉语,疫情期间也有不少人考取了中文导游证。可以说,他们一直为中国游客重新回来做着准备,其中有一些还在小红书等国内社交媒体上开了账户,以吸引中国游客”。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投资人也在国外投资了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更容易沟通的旅游新服务商,“在埃及黑白沙漠,就有中国人投资开办的一家帐篷酒店,可以在那里仰望星空;在乌干达还有一家中国人投资的酒店,全部建筑材料都是用竹子,很有特色”。

  疫情期间,刘文还尝试在国内做了几次研学游,积累了一些经验。接下来,他计划将这种形式与自己擅长的境外游结合起来,组织一些针对青少年的境外研学游,“这涉及许多新的旅行方式和内容,因此我也还需要多次出国确认相关细节。我预计到今年年底,境外旅游市场差不多能复苏到疫情前的水平,我也会变得更加忙碌”。

  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需要有像方梓熙、汉坤等众多文化“牵线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并从中寻找新的机遇与意义。疫情之后重新繁忙起来的他们,将给文化及文化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值得期待。

来源:2023年5月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