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竞

2023-10-07 14:22:35 来源: 《环球》杂志

  回顾历史上最知名的竞书,拍卖场中往往充斥着胆识、算计、毁灭与疯狂的味道,那里是地狱,也是天堂。

文/桂涛

编辑/胡艳芬

  爱书人要入藏一本书,往往需要竞争。他们要与时间竞赛,赶在它让书页枯朽残破之前;要与蠹虫鼠蚁竞赛,赶在它们让书千疮百孔之前;要与大自然竞赛,赶在它让书在水火之患中湮灭之前。但最重要的是,爱书人之间还要竞争,以夺人所爱,抢在对手之前拿下心爱之书。

  物以稀为贵,越是珍本,竞争越激烈。在地摊、在拍场,比眼光、拼实力、斗心理、赛智慧、竞运气,明里争、暗里斗,最终将一本心仪的书揽入怀中,往往是一次综合实力竞赛取胜的结果。

  爱书人常去人头攒动的地摊早市猎书。一旦发现好书,一场激烈竞赛往往也随之打响。他攥着书,掩饰住内心的激动,向摊主询价。在他身边,原本埋头在书堆里挑拣的几个人早已转过脑袋,眼睛死盯着他手里的书,羡慕、嫉妒、恨。他知道,身后的那几个潜在竞争者,正如等待猎物咽气的秃鹫,蓄势待发,只要自己一放手,他们就会肆无忌惮地扑上去。

  摊主漫天要价,他既要还价,又不能扫了摊主的兴,还得提防身边竞争者的冷言冷语,坏了买卖。摊主的一句“不卖,放那儿吧”,意味着一场竞争的失败,也意味着新竞争的开始。把书放下——这是竞书中的大忌。只要书捏在手上,自己就是这场竞争中的领先者。一场多方博弈的胜者往往不是最硬气的人,而是最有耐心、愿意熬到最后的人。

  书的价值,往往也是在一次次竞争中得以彰显和实现。回顾历史上最知名的竞书,拍卖场中往往充斥着胆识、算计、毁灭与疯狂的味道,那里是地狱,也是天堂。

  1812年,英国第三代罗克斯堡公爵的私人图书馆在英格兰南部小镇阿伦德尔公开拍卖,这一藏书界的盛事吸引了众多欧洲富人,据说连拿破仑都派代表参加。

  那场至今被爱书人津津乐道的拍卖会持续了42天之久,拍品包括众多“摇篮本”(指自15世纪中期西洋活字印刷术发明后至1500年间印行的早期活字刊本)。在这些珍本中,一册15世纪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初印本拍出2260英镑的高价,轰动一时。直到60年后,这一天价纪录才被打破。

  撕破脸皮、真刀真枪的竞争太不体面,往往让人心里久久难以平静安宁,于是竞之后,常常是和。阿伦德尔的那场疯狂竞赛之后,几个参与拍卖会的藏书家决定每年在此地聚餐,叙旧、聊书。世界最古老的藏书俱乐部就此诞生。

  拍卖场中的书之竞,也是人之竞,更是书在人心里真实价值之竞——到底有多爱这本书?到底愿意为它掏多少钱?

  1786年,一本由法国王室出资绘制、曾被英王亨利六世珍藏的中世纪古籍《贝德福德时祷书》在英国拍卖。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听说此书落槌价可能高达200枚金币,虽想一掷千金将爱书收入囊中,但又怕身旁王后反对,只得妥协折中,正色对代理书商道:“贵也要买!”但又加了一句,“最高只能出价200枚金币!”其实,国王的话前半句是说给书商听的,后半句是说给王后听的。

  可哪想到,书商听进脑子里的却是后半句。他谨遵王命,在《贝德福德时祷书》拍卖时出价至200枚金币即停止竞价。最终,这本书被29岁的英国书商爱德华兹以203枚金币的价格拍走。

  国王的心头所好竟被一个年轻人以仅仅多出3个金币的出价抢走,乔治三世一定懊恼万分,却又不敢在王后面前表露。

来源:2023年10月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0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