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强震之后迎来“寒冬”

2023-11-01 09:54:00 来源: 《环球》杂志

 

10月16日,在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津达詹地区,儿童站在中国援助的帐篷门口

 

  寒冬将至,受美国制裁、自然环境恶劣、人道主义危机等因素影响,常年饱受战争、贫困之苦的阿富汗民众,震后重建家园之路更加漫长而艰难。

文/《环球》杂志记者 邹学冕(发自喀布尔)

编辑/胡艳芬

  在阿富汗地震重灾区赫拉特省津达詹地区,房屋几乎全部被摧毁,废墟之上,被挤压变形的车辆散落四处。夜幕降临,寒风呼啸,阵阵寒意钻进临时安置灾民的帐篷里。为了打发时间,抑或是发泄心中的哀怨,几名蜷缩在毛毯内的孩子随口唱起了民歌,婉转而悲凉的歌声在瓦砾堆中飘荡,很快便消散在漫漫长夜中。

  10月7日以来,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连续发生数次强烈地震,造成逾千人死亡。随着天气转凉,接近零摄氏度的气温,令刚刚脱离险境的地震幸存者再度陷入困境。寒冬将至,受美国制裁、自然环境恶劣、人道主义危机等因素影响,常年饱受战争、贫困之苦的阿富汗民众,震后重建家园之路更加漫长而艰难。

寒冬考验迫在眉睫

  此次受地震影响最严重的津达詹地区位于阿富汗西北部的沙漠之中,由于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平时鲜有人问津,甚至在阿富汗土生土长的记者在地震发生前都未听说过“津达詹”这个名字。然而与震前的默默无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震后各路记者云集于此,省会赫拉特市的酒店家家爆满,“津达詹”成了媒体报道的热门。

  但随着巴以冲突爆发,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迅速转移。更严重的是,首次地震发生后,至少有两次6.2级以上强震在数日后接踵而来。

  当地时间10月15日早上8时许,《环球》杂志记者正在赫拉特市的一家酒店内写稿,突然响起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就在这突如其来的巨响、令人眩晕的晃动和人群的惊呼声中,酒店裂为两半……所幸,记者得以逃生。

  不远处,在寒冷天气里露宿街头的各路记者和援助组织代表,在幸免于难后纷纷打道回府。然而,他们尚有退路,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的灾民却别无选择。

  “我们村有65人在地震中遇难。”津达詹地区的灾民穆罕默德·达乌德对《环球》杂志记者说,灾民急需保暖的帐篷以挺过眼下的难关,并尽快重建家园、搬入土坯房或木板房来抵御夜晚的寒冷。“虽然我们从地震中幸存,但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不知道还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阿富汗地处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昼夜温差极大。对于身处大漠的津达詹地区民众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既要忍受白天阳光炙烤带来的脱水,也要熬过漫漫寒夜。而一旦进入冬季,阿富汗北部的气温甚至会低于-30℃。去年冬季,严寒天气在短短3周内就导致阿富汗各地170人死亡。非大灾时节普通人的遭遇尚且如此,更遑论失去家园的灾民。

  赫拉特省省长发言人尼萨尔·艾哈迈德·埃利亚斯近日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说,阿富汗的寒冬即将到来,帮助灾民修建具有抗寒能力的房屋是当务之急。他坦言,在灾后重建以及避免人道主义危机方面,阿富汗临时政府和阿富汗人民还面临不少挑战。

美制裁令阿民众家梦难圆

  2021年阿富汗地区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来,阿富汗各地均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阿富汗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新增90万,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富汗代理代表高岛由美子本月对媒体说,98%的阿富汗人生活在联合国认定的贫困线以下,一半以上的人口需要紧急援助。

  除了自然条件和政局变化给灾后重建带来的挑战,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更使灾民生活雪上加霜。2021年8月,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后继续对阿实施制裁,冻结阿富汗中央银行数十亿美元海外资产,导致阿富汗外汇紧缺,物价上涨,经济形势恶化,民众贫困加剧。

  “美国制裁对我们重建家园有着百分之百的糟糕影响!”达乌德控诉道,砖石、水泥、木材等必需的建筑材料价格都在涨,重建房屋的成本远超普通阿富汗民众的承受力,更别说在地震中几乎失去一切的灾民。“哪怕仅仅是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小木屋,我们也无力建造。”

  除冻结阿富汗海外资产外,美国还制裁阿富汗银行业,阻碍援助资金流入阿富汗。由于外汇紧缺,普通阿富汗民众在当地银行一次性取款的金额受到严格限制。牧民穆罕默德·卡里姆在地震中失去了母亲、妻子和弟弟,赖以为生的羊群也在地震中走散。在海外工作的亲戚试图给他汇款,帮他渡过难关,但受美国制裁阻碍,也只好作罢。

  卡里姆说,他本来计划用亲戚汇来的钱修建一座能容两人居住的小屋度过这个冬天,等来年春天再买些羊重新开始生活。“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压迫我们阿富汗人民,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不公!”而且,美国并没有在地震后展现出对阿富汗人民的同情,“持续不断的制裁让灾区民众失去了本可以用来盖新房的资金”。

中国援助带来希望

  走在津达詹地区,处处可见断壁残垣、瓦砾废墟,时时听闻人们的叹息、哭喊声。但就在这样人间炼狱般的环境里,也不乏希望。在距离卡里姆所在村落十余公里远的邻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倒塌的房屋旁支起了一排排印有“CHINA AID(中国援助)”字样的帐篷,上百名因地震无家可归的当地村民已经入住。

  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决定向阿富汗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根据阿方需求,中方援助物资主要有帐篷、折叠床、厚毛毯、羽绒服、棉服、棉被、家庭包等。10月15日,包括帐篷、折叠床等在内的首批中国援阿物资由两架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运抵阿富汗。

  阿富汗临时政府灾难管理部代理部长阿洪德在中国首批援阿抗震救灾物资交接仪式上说,中方提供的人道援助物资非常及时,阿方对此深表感谢,将永远铭记在心。埃利亚斯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期间谈到中国援助时,一直紧锁的眉头才终于舒展了些,他感慨道:“感谢中国在危难时刻和阿富汗人民站在一起!”

  与仍在露天环境里蜷缩着度日的卡里姆相比,邻村的农民达乌德·沙阿是幸运的,他日前领到了中国援助的帐篷,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地震发生后,沙阿一家幸存的7口人一直饱经风吹日晒,现在终于有了能遮风挡雨的“家”。沙阿说:“如果没有这些帐篷,我们很难活下去。”

  “起初我们并不明白,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帐篷是中国人民援助的。”另一位当地村民阿卜杜勒·哈米德对记者说,在一位曾给外国人打工的邻居的解释下,他才明白了印在帐篷上的“CHINA AID”是什么意思。“中国帐篷是最早被分发给我们的援助物资之一,非常感谢!”哈米德说。

  地震发生后,数场沙尘暴又席卷了津达詹地区,导致救援工作屡屡受阻。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在一片被吹倒或刮破的帐篷中,只有中国援助的帐篷挺立在戈壁滩上。当地居民卡西姆·詹说:“感谢中国的大力援助!这些帐篷为我们抵御了沙尘暴和随后而来的降水,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阿富汗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也在第一时间自发参与救灾行动。10月11日,在阿富汗的中国公民团体将募集到的约1.7万美元善款通过阿临时政府外交部转交给阿红新月会,以帮助震后灾民。10月12日,中国中冶江铜艾娜克矿业有限公司通过阿临时政府矿业和石油部向阿地震灾区捐款约3万美元。

  离开津达詹地区时,记者看到废墟中一座得以“幸存”的简易旋转木马,当地儿童正围着它玩耍,欢乐的气氛刺破了笼罩在废墟之上的沉重。

来源:2023年1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