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竞争,打造品牌绕不开

2023-11-09 09:58:02 来源: 《环球》杂志

 

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摄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现场(2023年7月3日摄)

 

  与国际上其他车企巨头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塑造之路刚刚起步。但是,打造世界级自主品牌已成为行业共识。

文/崔赫翾

编辑/黄红华

  9月24日,1000辆MG、吉利等中国汽车乘坐“翡翠精英号”从上海外高桥的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启程,前往沙特阿拉伯,它们将进入中东居民的家庭。

  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码头之一,平均每天有2000多辆汽车从这里出海,运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出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自主品牌加速融入全球汽车发展格局,其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自主品牌“出海”的主力赛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1.1倍。

  同时,与国际上其他车企巨头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塑造之路才刚刚起步。但是,打造世界级自主品牌已成为行业共识。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在未来的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01年底,在叙利亚最大的一家汽车展销厅里,左边摆放着一辆宝马,右边是一辆奔驰,而中间则摆放了一辆中国生产的奇瑞“东方之子”。此前,一个名叫萨米尔的叙利亚车商,在北京亚运村的小车展上,看中了一台上市才9个月的奇瑞轿车。他最终辗转多地,终于在上海追上了时任奇瑞执行副总经理的尹同跃,敲定了双方第一笔订单——10辆。

  奇瑞用整车叩开中东市场的大门的这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彼时,合资品牌不愿触及的10万元以下市场,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迅速入局,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一年后来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私家车元年”。

  只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合资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的大背景下艰难求生。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开始崛起是在几年后,主要得益于中国SUV市场的兴起。吉利、长城、长安三家自主品牌敏锐地捕捉到SUV的风口并陆续跻身“百万辆俱乐部”。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SUV市场中自主品牌的份额从29%上升至47%。

  但是,在外资车企技术引领的燃油车时代,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还是更多扮演着追随者角色。智能电动化时代的到来,给了中国自主品牌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

  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车企强势崛起,吉利、长安、奇瑞、长城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中国车企的品牌份额明显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已超80%。

  从出口情况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占全球新能源车比重高达63%,且以自主品牌为主,优势极为突出。同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说,新能源浪潮中,中国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规模化、体系化、代际化的换道先发优势。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王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能、技术、成本上具备领先优势。

  “自主可控方面,中国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电动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一些欧洲车企对电动化转型准备不充分,导致整车产品以及关键零部件核心竞争力不强。多因素叠加促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延续高增长态势。”

打造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自主品牌还没有完全具备国际化的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全球销量为1151万辆,只占全球市场14%的份额。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汽车产业,拥有世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成长,进而推动汽车产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让汽车与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一批前沿技术紧密耦合,并产生积极化学效应,最终共同服务和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引擎,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积蓄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也成为各地抢抓机遇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传福曾指出,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世界级品牌。但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有创造世界级品牌的基础和实力。

  在中国汽车品牌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之际,需要明确何为世界级自主汽车品牌。行业专家指出,如果参考丰田、大众、宝马等第一梯队汽车企业的经验,答案应包含多个维度。

  技术实力是塑造全球品牌的首要因素。以进入北美高端市场的宝马为例。1987年,宝马推出了划时代的V12发动机搭载新7系车型,彼时奔驰最高只能做到V8发动机。宝马凭借技术跨越提升品牌竞争力,掌握了高端市场话语权。

  产品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一环。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石油价格暴涨,让偏好大排量、大尺寸的美国消费者叫苦不迭。为此,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瞄准时机,适时推出燃油经济型车辆,获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丰田轿车每年总产量均超过300万辆。

  此外,还包括以全球化布局提升市场份额。还是以丰田为例,其就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把中国品牌带向世界

  品牌知名度以及品牌号召力的建立并不容易,但依照上述路径,我国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所作为。

  从技术角度来说,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的认可度不高,根源就是没有核心技术。而在新能源车领域,我国在电池、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了整车智能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从全球化布局来说,早在2020年,长城汽车收购美国通用汽车泰国工厂,并投入46.73亿元进行改建,计划2024年启动本地化生产。近来,广汽、上汽、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也加入海外建厂的队伍。6月底,广汽埃安宣布正式进军泰国市场,将于今年内在泰国成立东南亚总部;7月初,上汽集团在海外业务沟通会上表示,计划在欧洲地区建立整车工厂。比亚迪宣布将在巴西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

  但海外设厂也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一个全新的整车工厂往往耗资不菲。虽然如今各个国家都在吸引车企赴当地建厂,并愿意给出一定的补贴,但是扣除补贴之后,厂家身上的负担依然不轻;其二,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是否会“水土不服”等方面,也需仔细考量;其三,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新能源汽车在目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都会是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的新兴产业,生产过时的概率比成熟产业高得多。而汽车产业又是资本密集产业,工厂过时可能会造成固定资产投资损失巨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任重道远。“过去,我们努力把全世界的品牌引入中国,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的品牌带向世界。”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如是说。

  (作者单位:瞭望智库)

来源:2023年1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