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有个惠比寿

2023-11-15 07:15:08 来源: 《环球》杂志

 

札幌啤酒总部前的三泽宪司雕刻作品《宇宙的构成》

  惠比寿地区在1994年啤酒厂改造完成后逐渐稳定下来,而日本经济伴随着泡沫破裂也经历了30年的停滞。惠比寿这些年的变迁,其实也悄悄发生在居住在这里的中国人身上。

文/《环球》杂志记者 王子江 杨汀(发自东京)

编辑/刘娟娟

  “惠比寿”对于日本人来说,有三层意思:首先,惠比寿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财神;其次,惠比寿是日本知名的啤酒品牌;第三,惠比寿是东京的一个地名。当然,“惠比寿”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另外一层特殊含义,因为它见证了中日交流的一段历史。

  1964年4月,中日两国政府就互派记者达成协议。这年9月,中国首批7名记者抵达东京,他们代表7家不同的新闻媒体。来到东京后,他们辗转多处,终于在1967年落户惠比寿三丁目。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惠比寿一直是中国驻日记者的大本营,后来随着记者人数增加,各新闻单位开枝散叶,惠比寿三丁目的院子就成了新华社东京分社,也成了《环球》杂志记者的办公所在地。

  2024年就是中国记者常驻日本60周年。这些年里,曾经在惠比寿居住过的中国记者总数超过了百人,大家目睹了中日两国关系的风云变幻,记录了世界的风云激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名记者经历的都只是在东京和日本的短短几年。为了纪念中国记者来到日本常驻一个甲子,我们采访了一些惠比寿的邻居,听他们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和惠比寿的变迁,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去想象和感受新闻界前辈们曾经历过的日常。

富士山美景和啤酒花的味道

  三泽宪司是我们采访的年纪最大的一个邻居,出生于1945年的他两岁时随父亲搬到惠比寿。父亲三泽金藏喜欢书法和唐诗,宪司和弟弟遗传了父亲的艺术基因,从小喜欢美术,高中毕业后上了日本著名的艺术学校武藏野艺术大学。他说,童年的时候,惠比寿还是东京郊区,家附近几乎是一片荒野。

  “母亲在院子里养了很多只鸭子,而邻居家养了6只羊,我小时候喝了很多的羊奶。”三泽宪司说,“印象最深的,是站在家里就能看到100公里外的富士山。”

  从小对视觉如此敏感,三泽宪司长大后专修艺术。他的邻居爱米丽似乎对气味更灵敏,59岁的她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一大早起来就闻到空气里弥漫的啤酒花的味道。因为附近就是惠比寿啤酒厂。”

  爱米丽的外公长谷川仁,是日本第一家西洋画商日动画廊的创始人,日动画廊现在依然是日本最大的西洋画商,代理的画家有数百名之多。日动画廊还有一家美术馆,藏品超过4000件,里面不乏毕加索和雷诺阿等世界名家的作品。爱米丽出生于1964年,她说,小时候因为啤酒厂的缘故,惠比寿地区非常嘈杂,每天运啤酒的大货车进进出出,她上学的时候宁愿绕路也要避开酒厂。

  中国记者对于惠比寿啤酒厂也有很深的印象。王泰平作为《北京日报》记者于1969年5月开始常驻日本,他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离开羽田机场,茫茫夜色中,驶过高速公路,很快就到了‘家’。这个家门牌是涩谷区惠比寿三丁目35番地23号,所以大家都叫它惠比寿。它地处高级住宅区,临近札幌啤酒厂,后来进进出出路过厂旁时,还能闻到阵阵酒香。”

  惠比寿啤酒后来被札幌啤酒收购,成了札幌啤酒的一个子品牌。其实,惠比寿啤酒厂早在19世纪末就在这里建立了工厂,邀请了德国技师酿造啤酒。这一区域距离银座所在的东京市中心约7公里,当时的名字叫东京府荏原郡三田村,工厂最初使用马车搬运产品,但随着销量增加,1901年增设了工厂专用的货运铁路车站“惠比寿停留场”。1906年,附近又新设客运车站“惠比寿站”。而到了后来,三田村干脆就改名为惠比寿,再后来,附近更大的区域统一改名成了惠比寿。

  1945年,为了对付日军的负隅顽抗,美军飞机对东京展开无差别轰炸,因为惠比寿设有啤酒厂,美军认为是工业区,这里被炸得非常严重。爱米丽告诉我们,外公家被炸弹击中,珍藏的2000多幅画化为灰烬。

老房子与新广场

  退休的庆应大学美国文学教授巽孝之住在我们驻地附近,他家的老房子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房前的一株老樱花树每年春天花季都吸引很多人来观看,他说,他家的老房子就是在美国军机轰炸中仅存的几座房屋之一。

  巽孝之家的老房子里贴着很多照片,我们在其中一张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照片的背景中,发现了当年中国记者居住的楼房。巽教授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对中国记者居住的房子颇有印象,因为附近总有日本警察保护(监视)。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进入经济泡沫期,房地产开发热情高涨,札幌啤酒公司决定将工厂改建成商业区。1988年工厂关闭,6年后,嘈杂的厂区变成了一处集高档住宅、酒店、美术馆、电影院、商场和餐厅于一体的时尚社区,名字改成惠比寿花园广场,还一度入选日本国土交通省前100都市景观。札幌啤酒公司也为自己修建了一座总部,大楼外面红砖装饰,大门一侧镶嵌着一块有上世纪初啤酒厂刚刚成立时老照片画面的白色瓷砖,历史感十足。而大门外面的广场上,有一座由三块巨石构成的雕塑群,雕塑的作者正是三泽宪司,雕塑的名字叫“宇宙的构成”。

  1986年,当时只有22岁的小野寺哲也大学毕业后到惠比寿啤酒厂做销售工作,他现在已经是札幌啤酒博物馆的馆长,亲身经历了惠比寿厂区的巨变,可能也没有人比他更合适这一职位了。

  “我一进厂就住在工厂内的职工宿舍里,每天早上都闻着啤酒的味道起床。”小野寺告诉我们。当年的宿舍已经不见踪影。小野寺后来回到原来厂区所在地,看到“高雅的设施”,感慨万千。“当初搬走的原因是市中心道路太窄,物流太不方便。为了开发,公司还捐出了其中一大片土地用于修建公共道路和绿化设施。”他说,“一切都变了,如果不是周围几条道路上啤酒杯形状的路灯,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与啤酒有关系。不变的,只剩下了惠比寿啤酒的味道,还有惠比寿地铁站附近仅有的两家没有改名的居酒屋。”

三泽宪司在他的个人工作室前

  如今,普通人家的院子里再也看不到富士山,要想观山,必须乘坐电梯登上惠比寿大厦38层的观景台。

“愿世界永远围绕在友谊里”

  演员小林成男从小在惠比寿附近长大,他2011年的时候被张艺谋相中,出演了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鬼子兵加藤中尉,此后在北京一住就是8年。2019年回到日本后,他在附近的高架桥下开了一家牛肉店,专卖不添加抗生素的牛肉。小林53岁了,却是我们采访的邻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也是与中国接触最亲密的一个。在中国的8年里,小林成男参与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有十几部。他非常感谢中国,“因为没有日本的繁文缛节,在中国也感觉更自由。”

  我们斜对门有一家二手衣店,老板成田亘从13岁开始接触古旧服装,在东京古旧衣服收藏界非常有名。我们偶尔在网上发现他收藏有一件飞虎队穿过的皮夹克,还有一份中文血幅,那是飞虎队飞行员的身份证明,以便在被击落的情况下向中国平民传达信息并请求协助,血幅上印有当时的中美两国国旗。这两件藏品是他1998年从一个美国人手里收购的,当时的价钱就超过了1500美元,他一直没舍得卖。

  这件皮夹克的胸口部分有一个金发美女像,这是当时美国大兵非常喜欢的图标,成田亘非常喜欢这样的设计。他对我们感叹:“战争是令人沉痛的事情,但时尚永远是时尚。”

  我们穿上这件衣服,骑在他那辆红色摩托车上拍照。他将照片放在了商店社交媒体账号上,并留言:“愿世界永远围绕在友谊里。”

  附近还有一家开了40年的法餐馆,这是一家夫妻店。青木实是老板兼厨师,早年在法国学习了5年厨艺。他已经73岁了,与妻子弘子没有孩子。

  我们周末有时候过去吃饭,会和弘子顺便聊聊天。饭菜并不贵,她说有些菜的价钱几十年都没变。当然,这样的价钱放在几十年前,对于中国记者来说就是天价。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中国记者刚来日本的时候,月补贴只有4000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即使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驻外记者的月收入也才两万日元左右;而日本普通职工在上世纪60年代的平均月收入就达到了10万日元,上世纪70年代更是到了20万~25万日元。

  1994年,惠比寿地区在啤酒厂改造完成后逐渐稳定下来,而日本经济伴随着泡沫破裂也经历了30年的停滞。惠比寿这些年的变迁,其实也悄悄发生在居住在这里的中国人身上。抚今忆昔,我们不禁为中国记者扎根日本社会的悠久历史自豪,又为这些年中日关系的起起伏伏而感慨。

来源:2023年11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