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土耳其,民心何所期?
2022年3月12日,行人走在下雪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街头
处在欧亚十字路口上的土耳其,扼守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文/《环球》杂志记者 李振北(发自安卡拉)
编辑/吴美娜
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迎来了自己的100岁生日,烟花点亮夜空,领导人总结陈词,人们喜悦又有些不安地望向未来。
记得刚来土耳其的时候,我跟当地同事说了一句,“在中东地区,土耳其发展得很不错啊”。旁边喝茶的一位大哥直接插了一句“我们是欧洲人”;与之相对应,我的同学则开玩笑问,“你在土耳其是不是要穿袍子、骑骆驼啊?那边是不是全是沙漠啊?”
横跨欧亚,归属充满争论,加上国家内外方针的独特性等,使得土耳其成为国际舞台一处颇为显眼的存在。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建国百年来又是如何发展的?
土耳其人从何而来
讲土耳其,不得不提安纳托利亚这片土地。与之前的“土著”相比,土耳其人只能算是“外来户”。几千年间,赫梯、亚述、希腊、波斯、罗马都在这片土地上书写过自己的风云故事。
11世纪后期,由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这片土地逐渐开始突厥化和伊斯兰化。1077年,塞尔柱人中的一支在伊兹尼克附近建立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国最强盛时,占据安纳托利亚内陆大部分地区,后因政权衰落,成为伊儿汗国的附庸,分裂为众多小侯国。
1299年,继承罗姆苏丹国衣钵的奥斯曼侯国从安纳托利亚西北部强势崛起,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到17世纪极盛时期,其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这一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已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其境内融合。此外,由于掌控了欧亚地区的贸易枢纽,他们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不断与亚洲和欧洲文明频繁交流。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险些被瓜分。当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带领土耳其人打响了反对列强的独立战争,最终赢得国家独立。土耳其共和国也于1923年10月29日在安卡拉宣告成立,正式开启了现代土耳其的新篇章。
如今,其新一代的年轻人会说:“我们是土耳其人”。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说,联合国已经正式批准土耳其将其外文国名由Turkey更改为Türkiye的请求,更名从收到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致信的那一刻起生效。土耳其全称土耳其共和国,使用土耳其语单词Türkiye作为简称。Türkiye意为“土耳其人的家园”,词根Türk有“突厥人”之意,符合很多土耳其人自认为突厥后代的身份认同。
世俗化之路不容易
在伊斯坦布尔、安卡拉、伊兹密尔等大城市,随处可见打扮时尚、穿着前卫的年轻人。夜幕降临,人们在酒吧纵情饮酒,而且土耳其还有自己的国酒——茴香酒以及庞大的葡萄酒产业。生活中,土耳其女性也可以不戴头巾。风靡中东的土耳其影视剧也不回避爱情、婚前性行为等内容。与其他伊斯兰国家相比,这里俨然更开放和包容。
这一切离不开凯末尔对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造”。凯末尔在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大力推行政教分离的世俗化改革,比如废除哈里发,驱逐奥斯曼皇室、停办独立的宗教学校和经院等。他还参照欧洲国家经验,在经济、司法、教育、文字等方面对土耳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缔造了土耳其世俗化的基础。
但是上千年的宗教影响不是轻易可以剔除的。尤其在安纳托利亚内陆地区,伊斯兰教的影响依然巨大,这与土耳其建国后奉行的世俗化方针构成了长期矛盾,也使土耳其的政治有点“拧巴”。土耳其在政治上回避保守的宗教势力,但是为了赢得选票,政客们又常常去迎合人口占全国绝大多数的穆斯林选民。因此,宗教势力在土耳其政治中也频繁登场,其与世俗派的争斗也造成了土耳其政坛的动荡。以凯末尔主义捍卫者自居的土耳其军队在1960~2016年间发动过5次军事政变,打击宗教保守势力是其政变的重要原因。
建国初,坚持世俗化改革的土耳其政府认为头巾代表宗教保守主义,不鼓励女性佩戴头巾,然后逐渐在大学、政府等公共机构中引入明确的头巾禁令。如今,土耳其正在分阶段取消这一禁令。这也让现任政府受到世俗派人士批评,认为其正在引导国家偏离世俗化方向。但是也有不少土耳其民众支持取消头巾禁令,他们表示,是否戴头巾是个人自由。
民众坚信前景光明
近日,土耳其官员喊话,到2053年,土耳其要进入全球经济十强。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土耳其是“金砖国家”之后又一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同时它也是二十国集团(G20)成员,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在纺织、家电、汽车、建筑材料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
2022年,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合9055亿美元,人均GDP约合10655美元。早在2013年,土耳其的GDP就曾接近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跻身全球前20,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建国后,凯末尔政府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通过国家主导发展民族工业,逐步收回货币发行权和关税自主权。此后的土耳其政府推行经济自由化,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上世纪80年代土耳其经济高速发展,外向型产业格局形成。但是到90年代末,西方经济不振致使土耳其出口萎缩。土政府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导致里拉大幅贬值,通胀高企。
2003年,埃尔多安出任土耳其总理后,推进土耳其私有化改革,拍卖大量国有企业,同时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务项目,使土耳其逐步摆脱经济困境,这些成就也为他赢得了支持率。
近年来,由于美联储加息、能源价格上涨、西方国家市场萎靡等,土耳其经济下行压力陡生。同时,土耳其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以美元支付,并有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这又增加了土耳其的财政负担。
长期以来,埃尔多安对高利率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低利率政策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里拉大幅贬值,土政府坚持通过降息对抗通胀,致使土耳其通胀率去年一度超过85%。今年5月大选期间,反对党联盟指责埃尔多安政府的执政出现偏差。今年6月,艰难赢得大选的埃尔多安更换了财长和央行行长,回归传统经济模式,开始加息周期,但是通胀在短暂回调后又开始攀升。通胀似乎成为萦绕在土耳其社会的一个“无解难题”。因此外界也有了土耳其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声音。
土耳其央行近期将2023年通胀预期上调至65%。不少土耳其人向记者表示,高通胀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难题。尽管如此,他们仍坚信土耳其的前途是光明的,属于他们的“土耳其世纪”会如期而至。
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
处在欧亚十字路口上的土耳其,扼守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土耳其建国初期,废除了列强在其国内的特权,实现了民族独立。由于一战后奥斯曼帝国遭到清算,丢掉70%的领土。所以在二战期间,土耳其保持中立,同时和英法苏德都保持合作关系,但拒绝加入任何一方,这为土耳其迎来可贵的和平。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外交完全倒向西方,成为冷战期间美苏对抗的最前沿。1987年,土耳其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欧盟前身)。2005年,土耳其“入盟”谈判正式展开。土耳其经济在此期间也依靠承接欧盟的产业转移发展起来,欧盟成为土耳其第一大贸易伙伴。
埃尔多安执政以来,随着国力提升,土耳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不断在中东、中亚、北非地区展现影响力。一度,土耳其因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遭到美国制裁。不过,埃尔多安随后表示,美方的反对“无关紧要”。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土耳其拒绝加入西方制裁俄罗斯的阵营,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都保持联系,并多次表示愿主持俄乌和谈。此外,土耳其还和联合国一起,斡旋黑海农产品外运,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土耳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此外,土耳其出于库尔德问题和“入盟”受阻等原因,拒绝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公开“叫板”美国和北约,增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嫌隙。诸如此类,被外界认为是土耳其外交政策自主性逐渐增强的体现。
近年来,土耳其和美国在“居伦运动”(2016年7月,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土耳其政府指认政变由宗教人士费特胡拉·居伦及其支持者组成的“居伦运动”发起。居伦自1999年至今旅居美国,否认策划政变)、对土军售、地区事务等诸多问题上龃龉不断,土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美国。土耳其前内政部长索伊卢多次抨击美国干涉他国内政,制造地区冲突。他指出,无论哪个国家的地下有资源,美国都会竭尽所能去掠夺和奴役那里的人民。美国在国际上不断丧失信誉,“全世界都恨美国”。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国际格局巨变的背景下,土耳其作为全球南方国家中重要的一分子,其对自身国家身份和全球作用的重新认知及战略定位发生变化,同时也的确正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也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反映。
回顾土耳其百年发展历程,其一方面坚持学习西方经济经验,渴望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另一方面利用地利优势,寻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土耳其渴望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埃尔多安所描述的“土耳其世纪”愿景,也令其民众振奋。但像土耳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背景下,相关改革举措的落地仍面临诸多困境,因此,要想实现既定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2023年11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