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进博启示

2023-11-27 16:49:20 来源: 《环球》杂志

 

这是位于广西柳州市的雒容汽车物流基地,

一些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从这里装车运往各大出海港口

  进博会不仅是商品贸易的展会,还是创意的集市、文化交汇的平台和国际合作新范式。

文/金柏松

编辑/马琼

  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之一。今年是新冠疫情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这一盛大活动对全球企业展现出强大吸引力,也表明中国对跨国企业而言仍是深具魅力、充满希望的投资目的地和市场。

  本届进博会上,全球超3400家企业参展,展商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创历史新高;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289家,超过历届水平。尤其要指出的是,本届进博会迎来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美国参展团。来自农业、半导体、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美妆等领域的超200家美国参展企业云集展馆,与中国大市场相向而行,成为中美经贸合作巨大潜力的生动注脚。

  从历届进博会,人们看到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深刻感知中国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的作为和决心。在本届进博会,世界也看到在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外合作的巨大动力和潜力。尤其是以美欧发达国家等为代表的众多外国商家渴望进入中国市场,既是为中国巨大市场和开放政策所吸引,也显示出各方对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渴求。

主动开放,促进发展

  中国举办进博会,符合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国际贸易发展规律,既有力推动了国际贸易,也有助于减少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回顾国际贸易发展历史,基于简单的逻辑——出口越多获取的利益越多,各国政府几乎都会引导企业积极扩大出口、抑制进口。在利益驱动下,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不断,甚至因贸易纠纷、利益争夺而引发战争。

  二战后随着各国经济重建,人类对战争深刻反省,逐渐构筑起一套国际贸易秩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法治。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滥用单边制裁等依然存在,反经济全球化逆流时而涌动。但是人们也看到,经济全球化发展并未止步,世界各国主流仍然主张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产生国际贸易纠纷、发生国际利益分歧并不可怕,令人担忧的是争夺国际利益的风险正在急剧增加。

  就化解类似风险而言,世界上的成功案例极少。比如,日本为化解贸易纠纷曾制定一些鼓励进口的措施。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日本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中国主张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2018年中国决定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给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充分机会,来中国参加国际进口展会,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展示其产品或者服务,允许其现场交易,在中国建立销售渠道,或者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中国主动拥抱世界经济,向世界敞开大门,促进合作发展、经济深度交融。

  每年举行的进博会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欢迎,成果显著。以美国为例,6年来美国参展商在展馆面积、企业数量等方面,均居进博会参展国前列。今年,美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进博会并设立国家级展馆聚焦农食主题。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哈费迈斯特感叹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非常重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开馆时表示,美中经贸合作十分重要,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化与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评价说,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在促进开放、推动建立公平的贸易体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举行的第六届进博会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示开放诚意:持续推进“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规则对接更好”的开放、“创新动能更足”的开放、“包容共享更强”的开放。

良性竞争促进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

  中国举办进博会,为全球企业搭建起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众多行业在全球范围、供应链全领域推动资本流动、要素重组和再优化提供了宝贵机会,让跨国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都能看到全新的合作契机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年年约,岁岁聚。每年如约而至的进博会,“汇”聚优选好物、科技尖货、探索方案,更吸引跨国企业齐聚“四叶草”,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聚集。

  鉴于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强大,制造体系完善,外企推出的产品只有比“国货”更胜一筹才能成功打入中国市场,进而扩大销售规模。而中国企业亦深受启发,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新一轮市场竞争中。

  如此,进博会的举办一方面推动了国内大市场形成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启发、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发展大局,实现整体上更快、更高的资本效率,进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产业链不断升级,国际产业链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自首届进博会以来,参展外资企业陆续扎根中国本土,开设产品线和销售门店。今年,进博会组织300多家展商走进中国各地市场,进一步发掘投资机会,对接各方需求。进博会营造的便利投资营商氛围,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重新赋能。

  本届进博会上的参展企业普遍认为,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中国再次主动提供平台,供全球企业探讨如何应对重大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这是中国做出的又一努力,有望为全球贸易和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创造新机遇

  中国举办进博会,背靠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善先进的工业体系,为全球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搭建起开放融通的平台。万商云集、万品荟萃的繁茂景象,映射出中国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创造新机遇的宏阔胸襟。

  一家家展商收获订单、开拓市场、洽谈合作、共同成长……满载收获的故事让世界清晰看见,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鲜明属性,彰显中国助力构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与世界共享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开放流动是系统保持活力的前提。万物生长需要空间和交换能量的渠道,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全球经济的活水便无法顺畅流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经贸往来,根植于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只有让资金、技术和信息自由流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才能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

  2018年,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以桥为喻,从进博会联想到中国建设的“三座桥”:“通往世界之桥”“通往繁荣之桥”“通往未来之桥”。正如拉加德描绘的意象,进博会是一座桥梁,连接全球好物、各国企业、民生民心,更连接着全世界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美美与共”的向往。

  如今,进博会不再只是单纯的进口商品展,更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遇、产业相融、创意互促、规则互鉴的国际大平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表示,进博会不仅是商品贸易的展会,还是创意的集市、文化交汇的平台和国际合作新范式。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2023年11月2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