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堵城”体验“无车日”

2023-12-12 14:38:12 来源: 《环球》杂志

 

6月27日傍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区的芝皮南切姆佩达克,人们在雅加达- 万隆出城方向的道路上骑行

  “人们选择留在城市,不单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能够‘诗意地栖居’。”

文/《环球》杂志记者 郑世波 孙磊(发自雅加达)

编辑/马琼

  贯穿雅加达市中心南北的坦林街和苏迪尔曼大街,是印度尼西亚首都的重要主干道,也是印尼的形象大道。每个周日的上午6时到11时,这里都会举行“无车日”活动:孩子们在路边练习轮滑;游客们站在街道中间自拍;小贩们卖力地兜售商品……

  “无车日”最早由法国于1998年发起,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出行。后来欧洲一些国家发起“欧盟无车日”活动,“无车日”慢慢开始走向世界。

  雅加达在2001年9月22日的“国际无车日”当天举办了首次“无车日”活动。这之后,雅加达政府对“无车日”越来越重视,活动也从每年举办一次,缩短为每月举办一次,到现在每周就要举办一次。

“伦敦也要学习雅加达”

  雅加达政府于2012年通过法规,正式设立“无车日”,作为每周一次的公共活动。“无车日”当天,坦林街和苏迪尔曼大街全长约8公里的道路禁止除公交车外的其他机动车辆通行。路口设置了路障和相关宣传牌,并有城管警察和志愿者进行推介和劝导。

  雅加达政府有关部门还在坦林街和苏迪尔曼大街的两侧增设绿化带、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不断扩大着市民的运动空间。从下面横穿大街流淌的芝里翁河也被整治一新,万千翠绿装点河道两岸,市民不出城就能欣赏到好风光。

  雅加达的“无车日”如今已经成为雅加达和周边地区市民争相前往的打卡地。家住雅加达南区的23岁白领普特里在“无车日”这天和朋友们约好前来慢跑,她说这是她每周末的例行活动。

  “星期天车少,政府‘巧用’城市公共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户外公共空间,在这里我可以和久违的好友重逢,惬意享受运动的乐趣,非常有意义。”

  “工作日的雅加达拥堵、嘈杂、污染严重,每天忙忙碌碌不曾停下来欣赏它。‘无车日’里一边慢跑一边细品坦林街和苏迪尔曼大街两旁的特色建筑和风景,让我内心重拾宁静与平和。”普特里说。

  雅加达的“无车日”活动成功带动了印尼其他多个城市效仿,它们也纷纷设立“无车日”。印尼的“无车日”活动爱好者还专门成立网站,向民众宣传“无车日”的好处,鼓励民众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改善空气质量。

  非营利组织世界空气质量指数项目网站(aqicn.org)公布的数据显示,雅加达“无车日”期间两条街的空气质量污染指数(AQI)下降了1/3到1/2。《环球》杂志记者在“无车日”现场明显感到空气清新了许多,噪声也大幅下降。

  不光是雅加达市民,政府官员也积极参与到“无车日”活动中。今年5月,身着红色外套,头戴红白头盔的印尼总统佐科带领一众政府部长骑车参加“无车日”活动,骑行结束后和市民热情互动,展现亲民姿态。媒体报道,这已是佐科不到半年内第二次参加“无车日”活动。

  雅加达的“无车日”还曾一度走出国门,这让印尼民众颇感自豪。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2014年11月,当时的伦敦市长约翰逊(后曾担任英国首相)在访问雅加达期间骑自行车体验了雅加达的“无车日”。约翰逊对媒体表示,雅加达“无车日”受欢迎程度令人惊讶。

  “周日举办‘无车日’活动是个好点子,伦敦也要学习雅加达。”约翰逊说。

“无车日”搭台,人间烟火气

  雅加达城市管理官员阿卜杜拉·玛吉德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每周日的雅加达“无车日”都能吸引数万人前来,为了不妨碍市民的活动,坦林街和苏迪尔曼大街不允许小贩摆摊。政府封闭了通向这两条街的10条岔路,在岔路上开辟了露天市场,以吸引雅加达和周边地区的小贩入驻。

  记者看到,露天市场遮阳篷下几位卖衣帽的戴头巾女孩正对着手机直播;不远处的美食区,大大小小数十个摊位一字排开,“滋滋”的煎炸声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油烟味,宣告着消费的复苏。

  “10个街区能吸引1000多家商贩,他们摆摊售卖水果、饮料、小吃、服饰、玩具、工艺品、电子产品等,造就了雅加达最大的街头市场。”阿卜杜拉·玛吉德说。

  印尼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印尼有超过6400万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印尼6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97%的就业。疫情结束后印尼中小微企业继续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复苏的主力军,印尼政府也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小微经济发展。

2016年10月9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苏迪尔曼大街无车日活动

  人群摩肩接踵,人间烟火气加速聚拢。对雅加达市民而言,“无车日”当天临街而坐、沿河赏景、品尝美食、打卡网红地……热气腾腾的气息是生活也是文艺。对商家而言,在人群密集的“无车日”通过“外摆”营造氛围,为商品注入人情味,拉近与消费者距离,提高了销量。

  地摊烟火气里,氤氲的是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巴古斯夫妇是一对“95后”,天刚亮他们就从35公里外位于雅加达东郊的勿家泗县赶来,早早摆好了摊铺。草莓汁、香瓜汁、菠萝汁……一瓶瓶透亮的鲜榨果汁整齐排列,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

  “‘无车日’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我们两个人都忙不过来。雅加达市民‘敢’消费,一个人一次能买两三瓶,还未闭市我的存货就已经不多了。”巴古斯满心欢喜地清点账目,一脸灿烂。

  “我想再卖几年,攒够本钱后在勿家泗开一家自己的果汁店,有了孩子就不能跑这么远了。下周我还来。”他说。

  距离巴古斯夫妇的摊铺不远处的街角,几个学生正在写生,用五颜六色的画板勾勒着雅加达“无车日”的人来人往,也描绘每个小贩心中的美好梦想。

美一点,更要美一片

  印尼作家塞诺·古米拉·阿吉达玛曾写道,雅加达人一生中平均会有10年的时间花在路上。到过雅加达的人都知道塞诺并非言过其实。

  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疫情之前公布过一个数据,显示在全球416个主要城市中雅加达位居十大最堵城市行列,是名副其实的“堵城”。

  家住雅加达南郊德波市的安东每天早上6点就要从家里出发,为的是在早高峰之前,赶到30公里外、位于苏迪尔曼大街附近的单位打卡上班。每日的通勤让他疲惫不堪,“幸福有时就是从家到单位的距离。路上时间多了,幸福指数就下降了。”

  “交通专家早几年前就警告:如果雅加达的机动车同一时间出现在主干道路上,车辆总长度将超过路面长度,这意味着雅加达未来或将面临完全的交通停滞。”雅加达机动车保有量当前已经突破2300万辆,安东说他心情有点沉重。

  安东认为,雅加达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无车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但从目前看,雅加达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雅加达正变得越来越不宜居。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23年智慧城市指数显示,雅加达在141个城市中的宜居排名为第102位,空气质量差、交通拥堵是影响雅加达宜居的主要原因。

  生活宜居,交通先行。为解决拥堵问题,雅加达政府曾出台多种限行政策,以降低私家车的使用,但市民见招拆招,总能找到应对之道,让政府的政策失灵。虽然雅加达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修建地铁、轻轨,增加更多公交车和公交线路,路上的私家车仍越来越多。

  在印尼文化学者诺维·巴苏基看来,雅加达在道路规划建设和交通管理上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车辆优先”,导致道路系统严重缺乏人行道,在交通特别拥堵的路段,摩托车车手为了赶时间,甚至会驶入人行道,险象环生。这种情况下,市民乘私家车出行更像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人们选择留在城市,不单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能够‘诗意地栖居’。‘无车日’让雅加达个别道路在每周的拥堵中得到片刻喘息,市民得以享受短暂的安宁与休闲,实现了美一点。但整体和长远考虑,政府必须下大力气科学地规划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补齐短板;推动市民关注环保问题并选择低碳排放的绿色生活方式,最终实现美一片的目标。对已经成为‘堵城’的雅加达来说,这既重要,更必要。”诺维最后说。

来源:2023年12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5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官方微博、微信:“环球杂志”。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