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会成为电影大师吗

2024-03-21 09:22:32 来源: 《环球》杂志

 

锡兰导演电影《野梨树》剧照

文/《环球》杂志记者 马琼 刘娟娟 张海鑫

编辑/胡艳芬

  如今人们毫不怀疑人工智能(AI)可以创作出特效大片,但对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电影,人工智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突破套路化,走向深邃,创作出有哲理、有诗性、有大师风格的影片,意见并不一致。

  《环球》杂志:经典电影之所以能跨越时代对人类产生持续影响,是因为其强大的思想力。人工智能会帮助电影人甚至代替电影人思考吗?

  浩歌:经典电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所传达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创意灵感和技术支持等,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电影人的思考。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技术和数据的堆积,更需要电影人的创造力、情感理解和独特视角。

  AI可以协助电影人在某些方面进行思考,但最终的创意决策和艺术表达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判断力。电影人的经验、直觉和个人风格,对于其能否创作出有影响力的电影非常重要。这些因素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和替代的。

  电影人可以与AI合作,相互补充和启发,比如,电影人可以利用AI来深化自己的思考,探索新的创作可能性。

  黄旭峰:电影展现的其实是创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他们借助视听语言和讲故事的技巧,来传递这种感受。我觉得AI是有可能创作出被讨论、被争议的所谓优秀作品的,但我还是倾向于坚持认为机器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思考,包括人对这个世界具体的、有温度的感知,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建构故事的能力。如果机器有一天完全替代人的思考,那将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创作仍然需要由人来完成。

  《环球》杂志:未来,随着AI的自主学习,它会创造独特的镜头语言去打动观众吗?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AI电影诗人或电影大师?

  姚金利: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在播放媒介或者传播形式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情况下,镜头语言也不会有本质变化。打个比方,文字写在纸上它就还是文字,它可能是诗歌、小说或者散文,但绝对不会变成文字以外的表现形式。只要AI软件还是只提供传统意义上的二维视频素材,那么它就和CG(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技术)或者动画等视听手段没有本质区别。

诺兰(右二)在《奥本海默》拍摄现场

  所以,AI不太可能创造出新的镜头语言,但可能会拥有自己的“镜头美学”,因为AI在画面的形式感上有一定突破,这种形式感的突破即使很小也能算作一种特定的影像美学形式。

  未来当然有可能出现AI电影诗人或电影大师,只是这种可能性依然是建立在AI的发展程度上。

  黄旭峰:日本最具声望的文学奖芥川龙之介奖得主近日就说,她主动使用了ChatGPT创作小说,其中约5%的内容直接引用了AI生成的句子。我觉得在技术推动变革的前提下,一切皆有可能。但电影行业传统的从业者们,可能也会坚持自己对电影本体和这个行业的理解。

  《环球》杂志:利用AI拍摄的电影能参与评奖吗?

  浩歌:我认为评奖的目的是鼓励和表彰优秀的电影作品,无论它们是通过传统手段还是新技术创作的。重要的是,评价一部电影好与不好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剧情、表演、导演手法、技术创新等等。

  黄旭峰:当然可以,因为那依然属于创作。对此不应该大惊小怪,因为它就是新技术催生的一种结果。

  姚金利:当然可以,Sora生成的视频和CG技术做的视频有本质区别吗?和动画作品有本质区别吗?没有。奥斯卡每年都设有特效和动画类奖项。AI作为生产工具创作的作品没有理由被排除在传统评奖之外。

  《环球》杂志:AI会催生哪些新的电影模式?

  黄旭峰:我觉得最重要的还不是催生何种电影模式,而是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从生产端改变这个行业。最明显的就是它使电影制作的成本降低,也会让拍电影这件事情变得简单。这是很好的现象,拍电影不应该被少数人独占,只有他能拍电影,或者说他拍的电影才叫电影,别人的都不是电影。我觉得所有的电影都是电影,不管创作者是谁或者使用了什么工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