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不期而遇的古剧场

2024-04-29 14:51:22 来源: 《环球》杂志

阿斯潘多斯剧场俯瞰

文/顾功尧

编辑/刘娟娟

  回想过往海外旅行的经历,旅途中总能不期而遇一些罗马时代散落于环地中海地区各处的古剧场,翻阅照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保存完好的阿斯潘多斯剧场

  当我沿着土耳其海岸线自驾、从地中海东北角向着爱琴海东岸按顺时针漫游时,第一座让我认真走进去坐下来欣赏的古罗马剧场,便是阿斯潘多斯剧场。它是环地中海地区屈指可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剧场之一,在我随后十多年游历了更多类似遗存,见到不少或者舞台区仅余几块方石或者观众席大半坍塌的景象后,越发确定此言不虚。

  到达阿斯潘多斯已是当年12月24日的下午,众多来土耳其度假的西方游客都已在附近的旅游中心城市安塔利亚或者锡德预备庆祝平安夜和圣诞节了,偌大的剧场几乎被包括我在内的寥寥三五个自由行访客包场。

  供游客出入的通道开在构成舞台区域的山墙和半圆形的阶梯观众席之间,猛然闯进去,空荡偌大的空间带给人不小的压迫感。这感觉正来自这座可容纳8000余名观众的古剧场遗存的完整性。

  100米宽、22米高的山墙内侧从视觉上可分作三层,每一层都可看到轮廓清晰的神龛和向内凸出的飞檐,尽管龛中或者檐下应有的神像雕塑都不见了踪影,仍可想象其原本的装饰是何等繁复豪华。这样的一面山墙,哪怕是在雅典卫城脚下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剧场,也早已荡然无存。

  沿着观众席间的石阶向上攀登,猛然发现自己的脚步声竟被这结构完整的剧场放大,再尝试拍手,清脆的声响由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又不拖泥带水地留有余音震荡。古罗马剧院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准,由此可见一斑。

  观众席顶端尚存一圈修复完好的拱廊,冬日午后斜阳透过拱廊朝外的窗口洒进来,在这恢弘剧场所造成的压迫感中制造一缕暖意。两千年前,这里或许就是看戏之余城市公民们的社交好去处,这拱廊既能遮风避雨,又可供人摩挲倚靠。站在这里朝舞台方向望去,视线越过山墙顶端,蓝天白云下远处重峦叠嶂,青山尽收眼底,剧场的维度也似乎因此又有了延展。

  由于阿斯潘多斯古剧场保存以及修复相对完整,自1994年起,每年6、7月的时候,阿斯潘多斯歌剧与芭蕾节都会在这里举办。

早早成为世界遗产的杜加古剧场

  在环地中海地区众多的古罗马剧场遗存中,阿斯潘多斯剧场并不是唯一仍被作为演出场所使用的,比如突尼斯中部远离海岸的杜加古城,虽然其剧场规模不及阿斯潘多斯的一半,舞台和观众区也更加残破,突尼斯人照样每年在这里举办古典戏剧节,尝试将跨越古今两千年的时空连接。

  从濒临地中海的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自驾向南,约摸两小时后即可抵达坐落在一处丘陵顶端的杜加古城。或许是因为突尼斯所保有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遗址不像土耳其那般数目众多,即便杜加古城在历史上的名气和实际规模都不算大,却早在1997年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阿斯潘多斯仍只能在候选名单上继续等待。

  停车场紧挨着古剧场,打开车门,十几米外即是剧场的观众入口。一尊只残存下半身的石质坐像安坐在入口一侧,身旁还有些其他的断碑。舞台区的山墙早已没了踪影,但人们还是将修长的石柱重新拼接成几根立在舞台上,游客可以发挥想象,遥想当年这座至少分作两层的舞台恢弘的气势。这种残缺倒也带来另外一种美感,坐在观众席望向舞台,视线中绿色原野在那几根石柱背后微微起伏,向远方铺展。

  恰逢正午时分,北非深冬的阳光依旧强烈,将石柱的影子自南向北投射在舞台上,又延伸到观众席。蓝天白云、绿色原野上蒸腾起的丝丝雾气、古剧场明黄色的石材,五颜六色都被这阳光照映得愈加明艳,仿佛一幅巨大的印象派油画。

  稍加对比,便可发现杜加古剧场与阿斯潘多斯古剧场在留存结构上存在些许不同。比如,杜加古剧场的舞台区高出观众席最低处半人多高,而在阿斯潘多斯古剧场的山墙下看不到这样明显高出地面的舞台区,反而直接与观众席相通。此外,杜加古剧场的观众席上方没有拱廊结构遮阳,但原本就无此设计,还是已湮灭于历史烟尘,已无从知晓。

  离开杜加古剧场,沿着两道古代车辙兀自深刻清晰的方石古道继续向古城内走,尚有部分结构屹立地面的方形神庙和半圆形议事厅最为吸引眼球,向南边的原野望去,象征独特葬俗的石棺在几块巨石支撑下高出地面,傲然俯视。不知不觉间,步道终结于古城西门的拱廊下。回首东望,古剧场依然是最显眼的地标。

曾被黄土掩埋的马拉加古剧场

  阿斯潘多斯和杜加的两座古剧场本不在我的旅行计划中,只是我在自驾途中或者翻看旅馆前台的旅行指南小册子时无意间发现它们,多少可以算作不期而遇或者临时起意。而要说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相遇,就不得不提在西班牙马拉加的经历了。

  在环游安达卢西亚大区的背包自由行途中,我在塞维利亚游览了西班牙广场和欣赏了弗拉明戈舞,在格拉纳达瞻仰了摩尔王国在欧洲大陆最后的荣耀阿尔罕布拉宫,在内尔哈的阳光海岸悠然坐看地中海风起云涌之后,马拉加只是我一程又一程大巴行程中的一个中间落脚点。恰逢平安夜,马拉加作为西班牙南部的滨海大城市,应当不会无聊,更不至于找不到一家仍然营业的餐馆。

  于是,错过午饭时间的我在地处市中心的酒店放下行李,冒着丝丝细雨走街串巷觅食,完全没想到眼前会忽然出现一座湿漉漉的、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剧场。简约的现代铁栏杆勉强算是将一片娇小的市民广场与剧场的舞台区分隔开,市民或游人从这栏杆边不断走过。由于舞台区已经不见任何高大的建筑构件残存,仅剩下略显坑洼不平的地面基础,路人无需购票就能将剧场里的情形——包括正对表演区的那十几排观众席——看得一清二楚。

  有一条区分古罗马和古希腊剧场的并不权威、经验性的参考标准:古希腊剧场的观众席往往依山势而建,嵌入山体中,而古罗马剧场多建于平地上,高大的圆弧形观众席靠砖石结构垒起来且足够牢固,后者大概反映了古罗马时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强盛。

  回想我在希腊、土耳其和法国等地的旅行经历,所见古剧场大都与这条经验吻合。但马拉加这座明确记载建于公元1世纪奥古斯都大帝时代的剧场,无疑当属古罗马剧场,却凭借山势修建了观众席,显然与众不同。

  若是站在剧场外,目光越过对面的观众席沿山势继续向上望去,令人印象更加深刻的一幕就此出现。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摩尔人城堡宫殿阿尔卡扎巴巍然耸立在山丘之上,直上直下的墙壁与山坡的土石以及山脚处的剧场观众席几乎融为一体。只能隐约看到这些墙壁的最高处开着些极其狭窄的射击孔,凸显其纯粹的军事用途。

  据说工匠在修建阿尔卡扎巴城堡时就地取材,将古罗马剧场的许多装饰石材,比如立柱,顺势移进宫殿,这恰好解释了为何我们在今天马拉加古剧场的舞台区,遍寻不到类似阿斯潘多斯或者杜加古剧场里那样的雕塑遗迹。

  资料记载,阿尔卡扎巴摩尔城堡于1458年被西班牙天主教徒攻陷,那几乎是西班牙这片土地上摩尔人最后一个王朝纳斯里德王朝的终曲,因为站在这座城堡上,依然可以望见几公里外的地中海海岸,摩尔人应该就是从那里结束了在欧洲大陆西南角的统治,撤回北非。但这城堡,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始终矗立,只不过被挪作他用。

  城堡脚下的古剧场,却渐渐被黄土掩埋,原址上甚至立起新的建筑,直到1951年在一次偶然施工过程中被发现。而它被清理出来恢复成如今的模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