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冲突一年后,饥饿的苏丹
3月17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因当地武装冲突而流离失所的民众正在享用集体开斋饭
文/《环球》杂志记者 张猛(发自开罗)
编辑/马琼
“我们通过牲畜拉车取水,依靠柴火做饭,感觉像是活在中世纪。”由于通信网络中断,62岁的穆罕默德·阿里与他流离失所到苏丹中部森纳尔州的家人彻底失去联络,这让他倍感痛苦。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持续一年多的冲突导致苏丹70%的经济活动被迫停滞,农业减产、贸易中断、通胀高企、货币贬值,将本就脆弱的经济推向崩溃边缘,也把越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抛向生存危机的深渊。
格外冷清的斋月
今年的斋月来临前,苏丹首都喀土穆的街道上没有特别精心的布置,也看不见几个行人,与往年同一时期居民忙着外出购物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冷清。
中央市场是喀土穆为数不多仍在坚持运营的市场之一,市场上的商户纷纷抱怨民众对购买斋月必需品缺乏兴趣。正在理货的食品商人阿卜杜勒·莫奈姆·塔哈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往常这个时候,市场里总是挤满采购斋月所需的人,然而今年的情况完全变了。
“受经济全面衰退影响,需求不足,我们只能卖出一小部分斋月商品。”塔哈说,出于安全考虑,人们不敢轻易前往市场,战争导致的经济后果也限制了人们的购买力。
阿瓦蒂夫·拉马丹是一家私企的员工,在她看来,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是人们无心迎接斋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持续的冲突中,不少邻居和亲戚朋友被迫流离失所。”她说。
45岁的阿瓦蒂夫表示,更糟糕的是,由于互联网中断,手机银行也停止了服务。“冲突开始到现在,我没有领过一次工资,家里所有的积蓄全都花光了,我们如何为斋月做准备?”
为缓解民众的生活困境,喀土穆州政府宣布为居民提供包括水、电、燃气和面粉等基本商品和服务。与此同时,喀土穆社区居民委员会也设立了62个公共厨房,在斋月期间为北喀土穆的6万多个家庭提供食物。该委员会表示,“我们迫切需要资金。”他们正积极呼吁当地、区域和国际组织以及慈善团体提供支持。
民间社会组织“塔拉达”也在向有需要的人们分发斋月爱心包,其中包括糖、油、面粉、饮料等必需品,供不应求。该组织执行主任萨迪亚·拉希德指出,“塔拉达”已向恩图曼市的200个家庭以及白尼罗河州的70个家庭送去斋月爱心包。
在街头、广场摆上满桌食物、饮品,邀请邻居和路人共享开斋饭,是苏丹家庭世代遵循的斋月习俗,在当地被称为“达拉”。人们聚在一起,共享这个重要的时刻。而今年,受持续武装冲突影响,枪炮声取代了街头共享开斋饭的欢声笑语。
对于只能在家吃开斋饭,喀土穆南部因卡兹社区的赛义夫·丁·塞努西十分不悦。他说,“我们怀念街头开斋,但是不敢。街上空袭、轰炸不断,还有无差别射击,太过危险。”
战争不仅导致街头共享开斋饭习俗的消失,还影响到餐桌上开斋饭的种类。食品短缺、物价飙升,使得许多家庭的开斋饭不再丰盛。除保留了部分传统主食,如杂粮粥Asida和Hulu-murr(一种以高粱为原料的饮料),其余食物都成了奢侈品。
苏丹遗产研究员阿卜杜拉·谢赫·伊德里斯说,“达拉”的消失对苏丹的文化遗产来说是个重大打击。
伊德里斯指出,战争导致的经济困难,是“达拉”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他说“许多人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更别提摆上一桌丰盛的开斋饭。”比如,肉类价格翻了一番,1公斤的售价超过2万苏丹镑(1苏丹镑约合0.012元人民币)。由于贸易活动减少近六成,进口饮料也难见到。
农牧业减产加剧粮食危机
苏丹财政部长吉布里勒·易卜拉欣称,过去一年是苏丹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受武装冲突影响,2023年苏丹经济萎缩40%,预计2024年将继续萎缩约28%,而苏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80%以上。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4年苏丹经济将萎缩18.3%。
4月6日,在苏丹恩图曼,流离失所的人们等待领取救济食物
苏丹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牧业是其优势产业及重要经济支柱,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农产品出口占据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苏丹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其中,长绒棉产量居世界第二;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家之首;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中独占鳌头,出口量占据全球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阿拉伯树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80%。此外,苏丹的畜产品资源也排在阿拉伯国家首位、非洲第二。向埃及、沙特等国出口牛羊活畜,为苏丹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
然而,武装冲突让苏丹农牧业遭受重创。苏丹农业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与往年相比,该国耕地面积减少了约60%。苏丹农业和林业部部长艾布·伯克尔指出,主要原因是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大量人口流离失所,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驻苏丹代表杨红杰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受冲突影响,2023年苏丹全国粮食产量估计为411.6万吨,同比下降46%,比前5年平均产量低约40%。该国素有“粮仓”之称的杰济拉州粮食产量大减,而西达尔富尔州几乎颗粒无收。喀土穆州、达尔富尔地区和科尔多凡地区是全国粮食不安全最严重的地区。
与此同时,苏丹农业普遍面临病虫害、生产资料和资金匮乏等问题。喀土穆中央兽医研究实验室也在冲突中损毁,兽用疫苗和药品严重短缺。
联合国数据还显示,冲突已造成苏丹超过860万人流离失所,约1800万人面临严重食物短缺,其中500万人处于仅次于饥荒的“灾难级”饥饿状态,只有5%的人口一天能吃一顿饱饭。
杨红杰指出,今年粮农组织计划寻求1.04亿美元资金支持,用于为900万苏丹人提供农业生产投入,但目前筹集到的资金还不足目标的10%。如不能在6月主要种植季开始前加大应急响应力度,苏丹饥饿危机和流离失所危机都将加剧。
出口下滑,连锁反应增大压力
苏丹工业基础薄弱,出口以黄金、牲畜及芝麻等初级产品为主。其中,黄金出口是苏丹创汇关键,苏丹中央银行发布的2022年度对外贸易报告数据显示,其占出口总额的46.4%。
由于喀土穆国际机场关闭以及大多数陆港停工,苏丹的出口活动减少近六成。苏丹港口管理局的一份报告称,2023年苏丹港口的进出口量比上年下降了23%。另据苏丹经济学家穆罕默德·纳耶尔估计,仅黄金一项,出口收入就将损失20亿美元。苏丹国家出口商会成员艾哈迈德·塔耶布也表示,苏丹阿拉伯胶的年均出口规模在10万吨到12万吨之间,现在已降至不足4万吨。
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商人萨马尼·阿卜杜拉向记者表示,交通不畅、运输成本增加、冲突双方从中收费、关税大幅提高等问题,给他的生意造成了极大影响。苏丹国内主要银行约60%的分行被迫关闭,进一步削弱了进出口活动。
更为严峻的是,战乱导致过去一年来苏丹镑兑美元大幅贬值,失业率飙升,通胀高企。目前在平行市场上,1美元能够兑换1410苏丹镑,而战前能兑换约600苏丹镑。IMF的数据显示,苏丹的失业率从2022年的32.14%提高到2024年的47.2%,通胀率也增长了117.4个百分点,已跃升至256.17%。
苏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削减开支,员工工资仅发六成,奖金津贴暂停发放。高通胀、高失业、货币贬值、收入锐减,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给苏丹民众带来了沉重苦难。
希望早日恢复和平
近期,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仍在多地持续交战,冲突呈现升级态势。当地分析人士认为,苏丹冲突仍无停火迹象,国家已濒临崩溃,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峻。
苏丹民间民主力量协调组织发言人表示,冲突双方均缺乏政治解决的意愿,完全不顾及战争给苏丹人民带来的苦难。他说,“毫无疑问,冲突持续下去,没有哪一方会是赢家,而那些流离失所、面临严重饥饿甚至死亡威胁的人则成了唯一受害者”。
“本以为冲突几天就会结束,没想到战况这么激烈,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喀土穆南部的居民纳马里克·苏莱曼告诉《环球》杂志记者,比起流离失所,我们宁愿留在家里,但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不得不面临安全风险,停水、停电、食物匮乏更是家常便饭。
喀土穆南部因卡兹社区的伊斯拉·亚当说,一年来,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苦难,自己早就受够了,现在别无他求,只希望冲突双方能够达成和解,早日恢复和平。